我沿着初雪漫步,
心中的力量勃起象怒放的铃兰,
在我的道路上空,夜晚
把蓝色小蜡烛般的星星点燃。
我不知道那是光明还是黑暗?
密林中是风在唱还是公鸡在啼?
也许田野上并不是冬天,
而是许多天鹅落在了草地。
啊,白色的镜面的大地,你多美!
微微的寒意使我血液沸腾!
多么想让我那炽热的身体,
去紧贴白桦袒露的胸脯。
啊,森林的郁郁葱葱的浑浊!
啊, 白雪覆盖的原野的惬意!
多么想张开我的双臂,
去拥抱柳树窈窕的腰肢。
(刘湛秋 茹香雪 译)
叶赛宁在《花儿垂下它的头……》一诗中曾自比为“不重开的花朵”。用这一比喻来形容他的作品也是很贴切的。他的诗就象一朵朵“不重开的花朵”,每一首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可重复的美;即使是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诗篇也都各放异彩。在他那些歌颂俄罗斯田园风光的优秀诗篇中,有的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有的呈现出清新而明快的格调;有的含情脉脉,有的则直抒胸臆。同样以初雪为题,一九一四年创作的《初雪》一诗浸透着淡淡的忧愁。诗人骑马静悄悄沿着初雪漫步,陪伴他的是灰色的鸦群,松树林“打着盹儿”,大自然昏然欲睡,没有一丝生气,无尽的路伸向迷茫的远方;而在一九一七年创作的《我沿着初雪漫步……》中我们看到的是抒情主人公流泉式的直抒胸臆。诗人以激越而浪漫的笔触,抒发了对祖国大自然炽热的爱。
这首诗一开始,抒情主人公所表现的激情就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心中的力量勃起象怒放的铃兰”使我们立刻联想到汉语成语“心花怒放”、 “心潮澎湃”所表达的意象,从而引起感情的共鸣。诗人满怀激情,漫步在初雪覆盖的道上;夜幕刚刚降临,蓝色的天空还映照着晚霞的余辉,星星却已发出柔和的闪光。这种意境由“夜晚/把蓝色小蜡烛般的星星点燃”的譬喻完美地表达出来。在诗人笔下,蓝色象征着安谧和宁静。诗人用夜空的静谧来反衬内心的激动,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加强了意境美的表达效果。在对初雪后俄罗斯大自然风光的描写中,看不到“朔风”、“枯叶”、“寒星”、 “残月”等字眼。诗人使用大量俄语积极修辞手段赞美初雪后的大自然,妙语连珠,几乎通篇由喻语(明喻、隐喻、借代、拟人等)和句法辞格(排比、设问、呼告式等)写成。除“怒放的铃兰”,“蓝色的小蜡烛般的星星”等别有韵致的譬喻外,用“天鹅落在了草地”, “白色的镜面的大地”等比喻把初雪充满诗意的洁白美点染得韵味十足;最后两诗节赋予白桦和柳树少女的形象,把它们的树干比作“袒露的胸脯”和“窈窕的腰肢”。所有这些喻语都是不可多得的。由它们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意象带有醇厚的俄罗斯大自然的韵味。辞格的使用促成句式的对称与多样。如第二诗节的排比与设问,三、四诗节中的排比、呼告式句型的使用,以及整个第三诗节与第四诗节的对称,大大增强了诗歌的音乐节奏感,突出了淋漓酣畅的抒情性。
这首诗现有的译文,在对第四诗节最后两行诗的理解及表达问题上都似有一些不同。在漓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叶赛宁诗选》中蓝曼译为“我愿那粗壮的杨柳,/快把手儿紧紧握起”。显然,把行为主体错当作“杨柳”。刘湛秋、茹香雪的译文原为: “多想在柳树的枝杈上,/也嫁接上我的两只手臂。”行为主体是抒情主人公,是正确的, 与原文相符。但把COMKHYTBP YKN引申为“嫁接”则显牵强,且与原诗意旨有出入。后来这两句直译为: “多么想张开我的双臂,/去拥抱柳树窈窕的腰枝”,这与第三诗节的“多么想让我那炽热的身体,/去紧贴白桦袒露的胸脯”前后呼应,都表示“拥抱”的意思。整个第三诗节与第四诗节不仅意思上是前后呼应,而且句式排列、句型结构,甚至主导词的使用都是一致的。用两种方式表达了“拥抱”这一个意思。这里,诗人沿用了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白桦和柳树的形象,借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热烈的爱。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白桦和柳树往往象征美丽的少女、多情的恋人(这在俄罗斯民歌中尤为突出,几乎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诗人拥抱白桦、柳树的强烈欲望转达了他对俄罗斯大自然象对自己恋人一样浓烈而炽热的爱。
(王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