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也就是今天凌晨,心血来潮,想看看恐怖片,好久没被吓过了,于是下了《幽灵船》(不建议女同胞们看啊),熄去明灯,盯着手提灰暗的屏幕,等着心跳。
看完以后,没有被吓着,反而上了一课,着实教育感化了我,人总是因物欲而丑化扭曲了灵魂,忘却本是鲜红而跳动的内心,在物欲的引诱下,做了不该的蠢事,为物质而死,死后被魔做了标记,灵魂受魔所控,不得超生。片中唯有凯蒂,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才保有结白无罪的灵魂。来到世上我们洁白无瑕,回去的时候我们能带着世人的一点尊重、怀念与一颗不染尘埃的心就足够了,难道我们需要把心渡上一层金银吗。
放下欲望,收好灵魂,让我们的灵魂免于心魔鬼的控制,也许这样我们能得到的更多于我们所求的吧!
华纳兄弟对于幽灵船的表现,似乎更多的是建立在动作片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这个时代好莱坞恐怖片的一般趋势。作为恐怖电影来说,《幽灵船》想要表现的其实是它的刻画主人公和阴谋水准的故事性,对于恐怖本身的渲染其实并不在意,这点我们从电影的开头就可以知晓。电影的开头标题和演职员名单用的是粉色,而且字体是可爱而华丽类型的,让人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在这样的标题之下能有多么恐怖的情节发生。虽然之后的情节证明了电影确实是在表现一个恐怖的题材,而且有些镜头的确可以称得上恐怖与惊悚,但是不论怎样,电影在任何时候所着重表现的都是一种悬念浓厚的灾难类主题,只不过在灾难环境下,始作俑者和凶手是鬼怪本身罢了,而之前的恐怖氛围及点缀,从任何意义上都是在为最后的大爆炸做铺垫。与此同时,影片从头到尾更是充满了阴谋和诡计,对于鬼魂的复仇和手段的翻新的构思,一直是恐怖片导演的工作。尽管《幽灵船》不论是从故事情节重心,还是从科学探索上都不能承担它所标注的遇有很大分量的主题,也就是“幽灵船”这个名词,但是从这部电影中我们似乎能够寻到好莱坞恐怖或悬念类电影的通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不论是利用什么环境,或者描绘什么样的恐怖元素,只要资金投入和剧本编写基本合格的话,都很少会有失败的作品,但是也很难跳出庸俗的套路。
从欧美式鬼怪类的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的此类电影中,我们总会看到一群无辜的遇难者,当然还有这群受难者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不过为了制造良好的电影氛围,电影似乎不愿意让幸存者获得生命,而是将影片黑屏前的最后一幕交给鬼怪的冲向镜头的身影,通过幸存者的惨叫以及黑屏中的血肉模糊的声音,为观众制造心有余悸的效果。这种结尾模式莫过于《死神来了》系列,在主角通过预测生死而使大家躲过死亡的轮回后,他们总会发现新的一轮生死将会重新降临在幸存者面前,于是这种带有悲剧性的结尾也就会出现在这个系列的每一部当中。而《幽灵船》的结尾也沿用了这种结尾,虽然说整个故事并没有给人以十分愉快的氛围,而且幸存的只有女主角一个人,但是结尾处的鬼魂的再现并没有让人感到十分的压抑,而是一种带有讽刺的轻松感。事实上,这种轻松感不仅来自于故事整体的环境氛围的渲染,更来自于演员在语言上和行为上的特征。就比如影片的结尾,当女主角看到鬼魂依然活着的时候,她的大叫“No”的行为直接打破了恐怖电影所应坚持的寂静,而给人一种回归动作类情节的感觉,而通篇也就是因为角色间的玩笑和场景的氛围,将这种寂静的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让我们仿佛感到这种“幽灵船”的显现也只不过是一个个案而已。
实际上,幽灵船这个题材是属于灵异现象的一种,当我们搜索这个词汇的时候,我们首先会看到历史上众多失踪的航船,在某个时间段显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而最为主要的是,登上船体的人们既找不到船体原来的拥有者,也不会被所谓的怨灵所侵害。假如这个题材若是依照东方的恐怖情节来设计的话,我们将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而在好莱坞式的充满了暴力和血腥的恐怖情节里,我们似乎很难找到令我们从心底产生恐惧的缘由或者元素。实际上在欧美式的恐怖电影里,我们参与更多的是针对灵异事件或者恐怖事件的推理或者调查,而真正的恐怖也只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突如其来的现身以及血腥和爆炸来完成的,而这种突如其来的视听上的刺激在某些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假如出现了一部电影令人无法预测恐怖分布的电影,那么这部电影至少在经典程度上是具有充分的价值的,而相对于诸如《死寂》这种令人恐惧无处不在的电影来说,《幽灵船》真的算是中规中矩了。
对于小女孩的亡灵带着女主角去案发现场观看真相的那一段,我们真的可以称为这部电影的经典模式了,用电子合成乐制造的活跃的气氛以及在鲜艳的画面色彩下,而电影中,诸如此类对于杀人的整体流程的镜头带有丝毫的唯美主义诠释,似乎成了这部电影的一个亮点,也将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带出了恐怖片模式的束缚,独自成立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戏剧化效果,在完全去除逻辑可能性和传统的镜头渲染之后,电影留给我们的似乎也只是这种游走在动作片和恐怖片之间的游离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