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诗经《式微》原文、翻译及鉴赏

 式微式微,①  日光渐暗天色灰, 

        胡不归?    为啥有家去不回? 

        微君之故,②  不是君主差事苦, 

        胡为乎中露?③ 哪会夜露湿我腿? 

         

        式微式微,   日光渐暗天色灰, 

        胡不归?    为啥有家去不回? 

        微君之躬,④  不是君主养贵体, 

        胡为乎泥中?  哪会夜间踩泥水? 

        

(程俊英译)

         

        【注】 ①式: 语首助词。微: 《春秋传》杜注: “微,匿也”。《尔雅· 释诂》: “匿,微也。”是微与匿同义,引申而有昏暗不明之意。式微: 将暮。②微: 此微字通“无”、通“非”,与上微字不同。故: 《说文》: “故,使为之也”。使为某事者曰故。是故字有“事务”、“差事”之意。③中露: 即露中,与下章“泥中”皆有湿意,相衬成文,亦与首句天暗入夜相呼应。④躬: 身体。 

         

        《式微》,是一首十分短小的诗,总共才两章八句。但是,历来对它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理解的分歧又直接影响着对它的赏析。 

        传统观点主要有二。《诗序》云: “《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 “中露”和“泥中”则被解释为卫邑之名。《鲁说》则以为黎庄夫人不见答于其夫,又不肯大归于母家,与其傅母倡和联句,以明己志之作。(见《列女传·贞顺篇》)对第一种说法,清学者魏源指出它的谬误甚为有力: “《序》谓黎臣劝其归。则黎地已为赤狄所夺,复于何归?今有可归,则昔不出奔矣,恐谋国之计不若是。且主辱臣死,而至出微君胡为至此之怨词,恐殉国之忠又不若是”! (见《诗古微》) 且诗人一身却同时居于“露中”、 “泥中”两邑,亦自相牴牾。 至于第二种说法,也没有可靠的证据。何况从诗歌内容来分析,通篇是激烈的怨愤之言,与黎庄夫人欲归不忍的矛盾心情不相符合。 

        因此,认真揣摩诗意,我们同意余冠英、程俊英先生的看法,认为这首诗乃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为官家服役,直到天晚仍不得休息,在露水和泥地中操劳着,因而对奴役他们的君主发出的怨词。 

        古谚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耕时代,人们为了图得温饱,只得付出辛勤的劳动。可天黑了,经过了一整天的劳作后,人们必须、也可以得到休息,否则明天的劳动就难以为继。但是,在本诗中我们可以看到: 日光渐暗,天色灰蒙,而出差当役的劳动人民有家不得归,还得象畜牲一般地让夜露打湿双腿,还得摸着黑在泥浆水中苦挣扎,这是何等的不堪忍受! 作者在精神和肉体双重痛苦的压迫下,不由得在脑海中转几个“为什么”,结论是十分明确的: 那是因为“君主差事苦”! 那是因为“君主养贵体”! 诗篇语浅意深,一语中的,带有对统治阶级愤怒抗议和极端憎恨的色彩,所以,应被认为是 《诗经》中反抗性颇强的篇章之一。 

        这首诗设问自答,一气呵成。从艺术角度来考察,它重章叠韵,惟有变字换韵而已。每句字数不一,少只三字,多则五字,自然流畅,极类口语。相信是劳动人民直抒胸臆的即兴之作。质朴无华是其最显著的特色。 

        《式微》流传以来,对后世影响甚大。《世说新语》记载道: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 ‘胡为乎泥中’ ?答曰: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后诗引自《邶风·柏舟》,前诗即引自 《式微》。此外,尽管理解有分歧,但该诗的创作动机乃由思归之情所触发,这也被后人普遍认可。如唐诗人王维 《渭川田家》诗: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即用此意。至于后人所说“家道式微”句,“式微”作“衰微”、“衰落”解,则非本诗原意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诗经《式微》原文、翻译及鉴赏  式微  式微词条  诗经  诗经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