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 匈牙利人, 祖国正在召唤!
时候到了, 现在干, 或者永远不干!
是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就是这个问题:你们自己选择!——
在匈牙利人的上帝面前,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
永不做奴隶!
我们做着奴隶,直到现在这个时候,
连我们的祖先也遭受诅咒,
他们原来自由地活着、死去,
当然不能在奴隶的土地上安息。
在匈牙利人的上帝面前,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
永不做奴隶!
谁如果在紧要关头还不肯牺牲,
把自己这渺小的生命,
看得比它的祖国还宝贵,
那么他真是太恶劣,太卑鄙。
在匈牙利人的上帝面前,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
永不做奴隶!
刀剑是比铁链更辉煌,
佩带起来呢, 也更为象样,
我们却还是佩带着铁链!
来吧, 我们的古老的刀剑!
在匈牙利人的上帝面前,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
永不做奴隶!
匈牙利这名字一定会重新壮丽,
重新恢复它的古代的伟大的荣誉;
几世纪来忍受的污辱和羞耻,
我们要把它彻底清洗!
在匈牙利人的上帝面前,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
永不做奴隶!
我们的子孙以后有一天,
要向我们叩头, 在我们的坟前,
他们要向我们念着祷词,
祝福我们的神圣的名字。
在匈牙利人的上帝面前,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
永不做奴隶。
(孙用 译)
想起了欧仁·鲍狄埃的 《国际歌》和中国的国歌。的确, 《民族之歌》后来也成为匈牙利的国歌。 这不仅由它的内容所决定, 同时也由它的形式所决定。
这首《民族之歌》确实在最紧要的关头唱出了一代匈牙利人民的心声。 第一节, 诗人便直接地提出了每一个匈牙利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 是做自由人, 还是做奴隶; 第二节更表现了一个不肖子孙以奴隶身份在祖先面前忏悔而又发誓不愿做奴隶的愤慨; 第三节则大声诅咒那些贪生怕死、 坐以待毙的国民,用以唤起他们的觉醒; 第四节则以匈牙利辉煌的历史和沉痛的现实作比较, 让人们在刀剑和铁链面前作出抉择, 再一次发誓不愿做奴隶;第五节则充满胜利的信心和渴望;第六节向为国捐躯的人们宣示, 她的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先的, 因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把一个奴隶的民族拯救过来。 整首诗的情调层层递进, 最后推向一个高峰, 充满激情、 生命和热血, 诗人反复用对比和映衬的手法, 让人们选择, 然后义不容辞地宣誓, 我们不愿做奴隶。
在结构上, 全诗共六节, 每一节都采用相同的结构。 而在内容上又层层推进, 每一节末四行完全相同, 给人一种回环往复、 不容置疑的气势, 让人在这回荡不散的气势中, 一次又一次地昂奋、 觉醒, 以致被完完全全地震撼和征服。 这种整齐、 回环的结构形式不但是诗的内容所需要的, 同时, 它也便于歌唱, 它吸取了匈牙利民族民歌的韵律形式, 充分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所以, 后来这首诗成为匈牙利的国歌, 也就当之无愧了。
(阮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