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尾】 我将你怀儿中撮哺似心肝儿般敬,眼前觑当似在手掌儿上擎。我叫道有二千声神奴儿将你来叫不应。为你呵走折我这腿脡,俺嫂嫂哭破那双眼睛,我这里静坐到天明将一个业冤来等。
【牧羊关】 我则怕走的你身子困,又嫌这铺卧冷,我与你种着火停着残灯。怕你害渴时有柿子和梨儿,害饥时有软肉也那薄饼。我将你寻到有三千遍,叫道有两千声,怎这般死没堆在灯前立? (带云) 小爹爹,家里来波! (唱) 你可怎生悄声儿在门外听?
《神奴儿》杂剧写的是神奴儿为婶母所杀害,其冤魂闯入开封府申诉,包拯复勘冤案事。汴梁李德仁、李德义兄弟同居,德仁妻生子神奴儿,德义无子,于是德义妻逼丈夫与兄嫂吵闹分家,致使德仁气病而死。两家分开后,神奴儿与自家院公出门玩耍,院公去买傀儡儿,嘱神奴儿站在桥边等候。适逢李德义乘醉走过桥边,便将侄儿抱回自己家中,结果神奴儿惨遭德义妻杀害。院公回来寻不到小主人,焦急万分,无奈只好回到家中,向神奴儿母亲说明经过。二人一时惊慌失措。院公坐在门口,等候小主人归来。以上二曲便是由正末扮院公在焦急等待时所唱。
【隔尾】 曲是院公的一番剖白,主要是讲主人死后,他与女主人眼珠也似地看护宝贝疙瘩神奴儿,不料竟因自己一时疏忽,丢失了小主人。院公愧悔交加,痛恨不已。院公对神奴儿感情深厚,大凡因为孩子一直由他带着,他几乎是老泪纵横,声声呼唤着小主人。“我将你” 二句,言老院公十分疼爱神奴儿,常常搂揣在怀中,看作是心肝宝贝,他的眼珠瞅着孩子长,常擎在手中哄逗。足见院公与神奴儿是朝夕相伴的。“我叫道” 句极写院公的急切不安的心情,任你声声叫着神奴儿的名字,却无人应答,老院公一阵阵失魂落魄。“为你呵” 以下三句,写老院公奔东奔西地寻找,不知跑了多少路。脴,指小腿。神奴儿母亲哭得是那样伤心痛楚。院公发誓在门首坐到天明也得等到小主人归来。“业冤”,是爱极之反语,元剧中多用之。“业” 是佛家语,即梵语之 “羯磨”。佛教谓六道中生死轮回,皆是由业决定的。“冤” 即冤家。此处用作亲昵爱极之谓,犹言 “小冤家”、“小祖宗” 等。
这一曲感情真挚,如泣如诉,神情毕肖,相当感人。最突出的特点是声情并茂,一如老人迭掌扪膝、肠热情急的神态、声吻,把人物写活了。
【牧羊关】 曲,写神奴儿的冤魂归家敲门,托梦于老院公,进一步塑造了院公慈祥忠厚、淳朴善良的性格。听到小主人的敲门声,院公一阵狂喜,忙不迭准备这安排那。曲词写得十分细腻,也非常真实。“我则怕” 三句,表现了老年人的心细和有经验。怕孩子困乏,又怕铺盖冷,他笼着火,守着灯。至此,残灯下老人的形象更清晰了。他怀着孩子能回来的希望,苦苦地守着,等着。残灯如豆,微光中老人凄凄然的神色被刻画得何其逼真! 种,是将火维持着,使它不灭。老人还准备了柿子和梨儿,以防小主人回来时口渴; 还有软肉薄馅饼,以备小主人回来时肚子饿。你看他想得该有多周到呀! 然而他却不知归来的是小主人的魂儿。曲词通过院公的自言自语,巧妙地写出了魂儿的特点,似恍恍惚惚,若即若离。院公再三喊,神奴儿魂儿只是不应声。“三千遍”、“两千声”,极言院公对孩子的反复招呼,可神奴儿仍然无精打采地在灯前站立。“死没堆”,亦作 “死没腾”,就是没精神,呆呆的样子; 或释作死僵僵。结句前的 【带云】 穿插得很有趣,显得十分亲切。“你可怎生悄声儿在门外听” 一句,简直是老人哄孩子时的絮絮叨叨口吻,既迷惑又含无尽温存,韵味完全从平白如话、朴素自然中流出,是值得再三玩味的。
此二曲全用家常语,不施藻绘,不用典实,以自然亲切见长。同时,浅中有深,平中出奇,处处展现人物性格,是颇有独到之处的。《神奴儿》 杂剧在元人包拯戏中算不得上乘之作,但此二曲的确是写得极为生动的,是地道的元人风致,所谓“直必有至味,俚必有实情,显必有深义” ( 《乐府传声·元曲家门》) 是也。
附带说到,院公与神奴儿感情深厚,丢失了孩子至为痛心,女主人虽然痛苦流涕,却不曾埋怨和怪罪老人。况且李家分家后,德仁妻孤儿寡母,家境并不好。因此,院公形象不应视为 “义仆” 形象。将他当作一位善良慈祥的老人来看似更切近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