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掀天动地来,襄阳城下哭声哀。平章束手全无策,却把科场恼秀才。
这是一首讥刺南宋奸相贾似道专权误国的诗作。
“戎马掀天动地来,襄阳城下哭声哀”,写的是南宋末年,元宋相对的严峻形势。“戎马掀天动地来”写的是元蒙军队的强大气势,蒙古大军自从1234年和南宋军队联手灭金后,便开始大举南侵。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公元1268)忽必烈用宋降将刘整之策,训练水军,将主攻方向自四川转移以襄樊(旧时称襄阳府),刘整与阿木包围两城,宋将夏贵,李庭芝、范文虎先后赴援,均败。咸淳八年,元军破樊城外郭,九年正月城陷,范天顺、牛富殉难。襄阳势孤援绝,守将吕文焕投降。襄、樊失守,元军于是得以顺江东下,攻灭南宋。襄樊大战本来宋军占上锋,只因贾似道漠然置之,熟视无睹,坐失战机,致使无守。“襄阳城下哭声哀”是写城危将陷时,宋朝军民的惨象。和上句是对举,突出宋方的可悲可叹。
“平章束手全无策”,是说贾似道的在危难之时呈现的窘态,襄阳危在旦夕之时,他不仅不派援兵,反而谎报军情,将守卫襄阳城的宋兵抓到的几名蒙古游动哨,无限夸大说成是擒敌若干,取得了一次大胜利。朝廷见了奏章,上下称贺,贾则借机躲到葛岭尽情享乐受用去了。“却把科场恼秀才”一句,语气一转,平敌无策,却以 “士籍”的方式整治起读书人来。据 《西湖志余》记载: “御史陈伯大奏立士籍,似道毅然行之。凡应举及免举人,州县给籍一通,亲书年貌世系,及所隶业于籍首,执以赴举。过省参对笔迹异同,以防伪滥。据宋史记载:咸淳七年(公元1271),凡举人之家,皆编排成保伍。每家开具乡贯、三代、年龄、娶妻姓氏,兄弟男孙人数。其中有可举业者,则各书姓名及所习赋经。各家子孙,凭此籍所录年中,年满十五岁,即与本乡贡士结保,向县衙请举,领取印历,登入士籍。士籍一式四份,分属县、州、转运司和礼部。保伍于每次唱名放榜后,重新编排,新举人按上述规定明保上籍。虚增人名,冒充举子者,同保皆要受罚。如在和平安宁环境中,行此法,也无可非议。但在宋王朝江山未保,飘飘欲坠情形下,制定此法令,无疑是本末倒置,弃重就轻,具有幼稚可笑之特征。给人紧张滑稽之感。此举当然惹恼、激怒了历来具有正义感、爱国心的 “秀才” 们了。
全诗二十八个字,语短意丰,揭穿了奸相贾似道专权误国、本末倒置、自欺欺人的罪恶行径。同时作者在诗中采用对比,反衬手法来突出元蒙双方的战略形势和贾似道疏于救国、密于治内的丑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