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①,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 从摄主②,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③,执束帛④,升自西阶,尽 等⑤,不升堂,命毋哭。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⑥,敢告。’升,奠币 于殡东几上,哭,降。众主人⑦、卿、大夫、士、房中⑧,皆哭,不踊。 尽一哀。反位。遂朝奠⑨。小宰升,举币。
【今注】
①世子生:世子是继承君位的嫡长子。这里指国君死未葬,停柩于殡宫 之时,而世子始生。②摄主:代替主持丧事的人。古时丧事一般由死者的 嫡长子主持,如果死者无嫡长子,就请他人代替主持,叫做摄主。这里是以太 宰为摄主。③裨冕:祭祀所用服、冠。郑玄以为是絺冕,即穿絺衣而戴冕。 ④束帛:祭祀所用供神礼物,五匹丝绸。⑤等:台阶。⑥某:指国君夫 人某氏。⑦众主人:死者的亲属。⑧房中:指房中的妇女。⑨朝奠:早 晨供奉死者。灵柩未葬时,每天早晚均需供奉。
【今译】
曾子问道:“国君死后灵柩停在殡宫,而世子出生,怎样行礼 呢?”孔子回答说:“世子出生的那天,卿、大夫、士都跟着摄主到殡 宫,脸朝北方,站在西阶的南面。太祝身穿裨冕,双手端着束帛,登 上西阶的最高一级,但不跨入堂内,命令不要哭泣,然后长喊三声, 再向灵柩报告说:‘夫人某氏已生世子,敢以禀告。’说完走上堂去, 把束帛放在灵柩东西的供几上,接着哭泣一阵,然后下堂。众主 人、卿、大夫、士以及房中的妇女都一齐哭泣,但不跺脚。众人尽情 哭泣一次之后,都回到平常朝夕哭泣的位置。于是举行朝奠。礼 毕,小宰走上堂,把供几上的束帛等供物拿起来埋在东西两阶之 间。
【经文】
“三日,众主人、卿、大夫、士,如初位,北面。大宰、大宗、大祝 皆裨冕。少师奉子以衰①,祝先,子从,宰、宗人从。入门,哭者止。 子升自西阶,殡前北面。祝立于殡东南隅。祝声三,曰:‘某子之 某,从执事,敢见。’子拜稽颡哭②。祝、宰、宗人、众主人、卿、大夫、 士,哭踊,三者三③。降,东反位,皆袒。子踊,房中亦踊,三者三。 袭衰,杖,亦④。出,大宰命祝史⑤,以名遍告五祀山川⑥。”
【今注】
①少师:世子的老师,负责教养世子。衰(cuī):孝服。②稽颡:丧事中 所行的重礼。即叩头至地。③哭踊,三者三:三哭三踊的动作重复三遍。 踊:顿足,表示极度悲哀。④亦:当为奠字。⑤世子出生那天由太宰为摄 主,到第三天行礼结束时,世子穿上孝服就自做丧主,不再用摄主,所以仍称 太宰。⑥五祀:据下文,五祀即指宗庙社稷诸神。
【今译】
“第三天,众主人和卿、大夫、士又都来到殡宫,站在前天站的 位置,面向北。太宰、太宗和太祝都穿裨冕,少师抱着世子和世子 的孝服。太祝走在最前面,少师抱着世子跟从太祝,太宰和太宗跟 着世子。进门后,众人停止哭泣,少师抱着世子从西阶登堂,走到 灵柩前,面向北站立。太祝站在殡的东南角,先长喊三声,再向灵 柩报告说:‘夫人某氏所生世子,让执事陪同着来拜见。’少师便抱 着世子向灵柩稽颡再拜,并哭泣。太祝、太宰、宗人、众主人和卿、 大夫、士也跟着哭泣跺脚,三哭三跺脚,如此重复三次。少师抱着 世子下堂,回到东面的原定位置上。众人都袒露左臂。少师抱着 世子跺脚时,房中的妇女也跟着跺脚,都是三哭三跺脚,重复三次。 接着给孝子披上孝服,让他握着哭丧棒,举行朝奠。礼毕退出,太 宰命令祝和史,把世子的名字遍告五祀及山川诸神。”
【经文】
曾子问曰:“如已葬而世子生,则如之何?”孔子曰:“大宰、大宗 从大祝而告于祢①。三月,乃名于祢,以名遍告及社稷宗庙山川。”
【今注】
①祢(ní):原指父庙。这里指已故国君的神主。此时放在殡宫,尚未入 庙。
【今译】
曾子问道:“如果国君的灵柩已入葬而世子出生,怎样行礼 呢?”孔子答道:“太宰、太宗跟着太祝到殡宫向死者的神主禀告。 再过三个月,又去拜见神主,并给世子取名,然后把世子的名字遍 告社稷、宗庙及山川诸神。”
【经文】
孔子曰:“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①,奠于祢;冕而出视朝,命祝 史告于社稷宗庙山川。乃命国家五官而后行②,道而出③。告者五 日而遍,过是,非礼也。凡告,用牲币;反,亦如之。诸侯相见,必告 于祢。朝服而出视朝,命祝史告于五庙④、所过山川。亦命国家五 官,道而出。反,必亲告于祖祢。乃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而后 所朝而入。”
【今注】
①告:祭祀的名称,也用祭祀物品。②五官:诸侯国内治理政务的五大 夫。诸侯有三卿、五大夫。③道:即祖道,祭祀道路之神,祓除不祥,求得旅 途平安。④五庙:诸侯有五庙。详见《王制》。
【今译】
孔子说:“诸侯将去朝见天子,必须备礼祭告各祖庙和父庙,穿 着冕服出来上朝,命令祝、史向社稷、宗庙、山川诸神祭告,把国中 事务托付给五大夫后再出发。出发时,还要举行道祭。各种祭告 必须在五天内结束,超过五天,就不合礼。凡是举行告祭,都用牲 币,外出返回的告归祭祀也一样。诸侯外出相互聘问,也必须告祭 父庙,然后穿着朝服上朝,命令祝、史祭告五庙和所要经过的山川, 也把国中事务托付给五大夫。出发时,也举行道祭。返回时的告 归祭祀,必须亲祭所有祖庙、父庙,再命祝、史向出发前曾祭告过的 山川诸神告归,然后回到朝廷听理政事。”
【经文】
曾子问曰:“并有丧,如之何?何先何后?”孔子曰:“葬,先轻而 后重①;其奠也②,先重而后轻,礼也。自启及葬③,不奠,行葬,不 哀次④;反葬奠,而后辞于殡⑤,遂脩葬事。其虞也,先重而后轻,礼 也。”
【今注】
①轻重:以关系亲疏来分别。亲者恩重,疏者恩轻。②奠:祭奠。葬后 每天以食物供祭死者。③启:启殡。古时死者大殓入棺后,棺柩用柴草泥 封,到举行葬礼的前几天,拆除泥封,叫做启殡。④不哀次:指不在大门外 举行踊袭受吊的仪式,因为还有恩重者未葬。⑤殡:当作宾。指宾客。
【今译】
曾子问道:“如果有两个亲人同月而死,怎么办呢? 操办丧事 谁先谁后呢?”孔子说:“葬事,以恩轻者在先,恩重者在后;他们的 祭奠,应先祭恩重的,后祭恩轻的。这样才合正礼。先葬者恩轻, 从启殡到入葬之间不设奠,灵柩直接移至墓地,不在门外举行踊袭 受吊。葬毕回来后,设奠,决定恩重者的启殡日期,然后把日期告 知宾客,于是为恩重者举行葬礼。葬后的虞祭,必须先祭恩重者, 后祭恩轻者,这样才合正礼。”
【经文】
孔子曰:“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①;非宗子,虽无主妇可也。”
【今注】
①宗子:一族之主祭祀者。在族中行礼时,宗子、宗妇必须都参加,所以 不可有宗子而无宗妇。
【今译】
孔子说:“宗子即使到七十岁,也不能没有主妇;如不是宗子, 即使没有主妇也可。”
【经文】
曾子问曰:“将冠子,冠者至①,揖让而入,闻齐衰、大功之丧, 如之何?”孔子曰:“内丧则废②,外丧则冠而不醴③,彻馔而扫④,即 位而哭。如冠者未至,则废。如将冠子而未及期日,而有齐衰、大 功、小功之丧⑤,则因丧服而冠⑥。”
【今注】
①冠者:指参加冠礼的宾和赞宾等。②内丧:同族的亲属之丧。同族 则同庙,吉礼与凶礼不可混杂。③外丧:外族的亲属之丧。醴(lǐ):冠礼三 加之后用醴酒庆贺新加冠的人。④彻:通“撤”。馔:陈设的物品器具。 ⑤齐衰:丧服五服之一,服期有三年者,父卒为母;有一年者,父在为母,为祖 父母、妻、兄弟;有五月者,为曾祖父母;有三月者,为高祖父母。大功:五服之 一。服期九月,为堂兄弟等。小功:五服之一。服期五月,为父之叔伯父母 等。⑥因丧服而冠:冠礼本应穿吉服,加吉冠,现在既已服丧服,就加丧冠。 因为只有成年人服丧时才有丧冠。
【今译】
曾子问道:“将要为儿子举行加冠礼,参加冠礼的宾客都已经 来了,并且已把他们请到行礼的庙中,这时突然遇到有齐衰或大功 丧服关系的亲属的丧事,怎么办呢?”孔子说:“如果死者是与自己 同一宗庙的族亲,那就废止加冠礼;如果不是同一宗庙的族亲,那 就继续行加冠礼,但要省去用醴酒祝贺新加冠人的仪节。礼毕把 陈设的物品器具都收走,再把庙中打扫一下,然后站到相应的位置 上为死者哭泣。假如参加冠礼的宾客还没有来,那就废止加冠礼。 假如将要为儿子举行加冠礼,但还没有到选定的日子,却先遇到齐 衰或大功或小功丧服关系的丧事,那么将要加冠的儿子照样按亲 属关系穿戴丧服,到时给他加丧冠。”
【经文】
“除丧不改冠乎?”孔子曰:“天子赐诸侯、大夫冕弁服于大 庙①,归设奠,服赐服,於斯乎有冠醮②,无冠醴。父没而冠,则已 冠,扫地而祭于祢,已祭,而见伯父、叔父,而后飨冠者。”
【今注】
①此指诸侯大夫未冠而嗣位,天子赐以冠服。②冠醮:冠礼三加每加 之后酌清酒敬新加冠的人。
【今译】
曾子接着问道:“加丧冠的人在除丧之后是否要补行加冠礼 呢?”孔子说:“天子在太庙赐给未冠的诸侯、大夫冕服、弁服,诸侯、 大夫回到家庙设奠祭告祖宗,然后就穿戴起受赐的冠服。在那样 的情况下也只用清酒宴饮宾客,而不用醴酒。据此推论,似乎不必 补行冠礼。至于父亲死后而行加冠礼的,要在冠礼三加之后撤除 行礼器物,打扫庙堂,改行祭告父庙之礼,祭后去拜见伯父、叔父, 然后再设宴酬谢参加冠礼的宾客。”
【经文】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①?”孔子曰:“闻之。 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②,奠酬于宾,宾弗举③,礼也。昔者,鲁昭 公练而举酬行旅④,非礼也。孝公大祥⑤,奠酬弗举,亦非礼也。”
【今注】
①旅酬:古代宴飨在正献之后,依爵位尊卑和年龄的次序递相劝酒。尊 酬卑,长酬幼。②小祥:服丧满一年时的祭祀。③奠酬:主人回敬宾的 酒,宾接过杯子便放下来,不把酒喝掉,过一会儿用这杯酒向地位较低的宾劝 酒,叫奠酬。弗举:不举杯旅酬。④练:这里指练祭,即小祥。因祭时可服 练冠练服,故称。⑤大祥:服丧满二年时的祭祀。祭后除丧,所以可以旅 酬。
【今译】
曾子问道:“祭祀在什么情况下才不举行‘旅酬’呢?”孔子说: “我听说过的。小祥的时候,主人服练冠练服祭祀死者,不应行旅 酬,主人回敬宾的酒,宾接过就放下来,不举起来劝别人,这是合乎 正礼的。从前,鲁昭公练祭的时候行旅酬,这是失礼的。鲁昭公在 大祥时不举杯旅酬,这也不合礼。”
【经文】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①?”孔子曰:“岂 大功耳! 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相为 乎②?”孔子曰:“非此之谓也。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③;大夫, 齐衰者奠④;士,则朋友奠⑤。不足⑥,则取于大功以下者;不足,则 反之⑦。
【今注】
①馈奠:棺柩在殡宫时的祭奠。②重相为:意思是重视参加别人的丧 事,而忽视自家亲属的丧服。③斩衰者奠:天子诸侯死,其世子为丧主,群 臣都服斩衰,殡宫里的祭奠都由群臣操办,丧主不亲自祭奠。④齐衰者奠: 大夫死,他的家臣也有服斩衰的,但操办祭奠,则由服齐衰的人,以避君嫌。 ⑤朋友奠:士无家臣,所以由服大功的朋友祭奠。⑥不足:指大祭奠时人 数不足。⑦反之:使一人反复做几样事。
【今译】
曾子问道:“自己有大功丧服,可以穿着丧服去参加别人的祭 奠吗?”孔子说:“岂止大功可以! 从斩衰以下都可以参加祭奠,这 样做是合乎正礼的。”曾子又问:“这不是看轻自己的丧服而注重别 人的祭奠吗?”孔子说:“不能这样说。比如天子、诸侯死了,服斩衰 的臣下要去祭奠;大夫死了,服齐衰的家臣要去祭奠;士死了,服大 功的朋友要去祭奠。如果人数不够,才由服大功以下丧服的人补 足;如果还不够,就让每个人多做几件事。”
【经文】
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①?”孔子曰:“何必小功耳! 自 斩衰以下与祭,礼也。”曾子曰:“不以轻丧而重祭乎?”孔子曰:“天 子、诸侯之丧祭也,不斩衰者不与祭;大夫,齐衰者与祭;士祭,不足 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
【今注】
①祭:指棺柩埋葬之后的祭奠,即虞祭、卒哭之祭和小祥、大祥之祭。
【今译】
曾子问道:“有小功丧服的人可以参加出殡以后的祭祀吗?”孔 子回答说:“何止小功能参加?从斩衰以下参加祭祀是正礼。”曾子 又问:“这不是看轻丧服而注重祭祀吗?”孔子说:“天子、诸侯的丧 祭,不是斩衰丧服的人还没资格参加呢;大夫的祭祀,只有服齐丧 的人才能参加;士的祭祀,只有人数不足时,才让兄弟大功以下的 人参加。”
【经文】
曾子问曰:“相识,有丧服,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缌不 祭①,又何助于人?”曾子问曰:“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 子曰:“说衰与奠②,非礼也,以摈相可也③。”
【今注】
①缌不祭:有缌麻丧服的人不能参加自家宗庙的祭祀,所以更不能参加 别家的祭祀。②说:通“脱”。脱衰,指除丧。刚除丧就去参加别人的祭奠, 说明忘哀太快。③摈相:协助别人祭奠,任赞礼之职。
【今译】
曾子问道:“相识的人之间,一方有丧服在身,可以参加另一方 的丧祭吗?”孔子回答说:“只要有丧服,哪怕是最轻的缌麻丧服,都 不能去祭祀自己的宗庙,又怎么能去帮助别人举行丧祭呢?”曾子 又问道:“除去丧服后,可以参加别人的丧奠吗?”孔子说:“刚除丧 服就去参加别人的丧奠,这是不合礼的,但去协助别人是可以的。”
【经文】
曾子曰:“昏礼既纳币①,有吉日②,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 子曰:“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吊。父丧称 父③,母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世母。婿,已葬,婿之伯父致 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④,使某致命。’女 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婿免丧,女之父母使人请,婿弗取而后嫁 之⑤,礼也。女之父母死,婿亦如之。”
【今注】
①纳币:古代的婚礼六礼之一,亦称纳徵,就是送聘礼。②有吉日:已 行过请期礼,确定了迎亲的日期。③称父:用父亲的名义去吊丧。④嗣 为兄弟:两姓结成婚姻。⑤取:通娶。
【今译】
曾子问道:“婚礼已经进行到送过聘礼,又有了迎娶的日期,女 方的父或母死了,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男方要派人去吊丧。 假如男方的父或母死了,女方也要派人吊丧,如果是男方的父亲 死,女方就以父亲的名义吊丧;如果是母亲死亡,女方就以母亲的 名义吊丧。如果女方的父母已亡,就用伯父伯母的名义吊丧。男 方在死者埋葬之后,由男方的伯父出面向女方致意,说:‘某人的儿 子因为有父(或母)的丧服在身,不能和府上结亲,特地派我来说 明。’女家同意,但不把女儿另嫁他人,这是正礼。到了男方除丧以 后,女方的父母请人重提婚事。如果男方不准备娶过去了,女家便 把女儿另嫁他人,这也是合礼的。如果女方的父或母死亡,男方也 要这样。”
【经文】
曾子问曰:“亲迎,女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 “女改服布深衣①,缟总以趋丧②。女在涂,而女之父母死,则女 反。”“如婿亲迎,女未至,而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 “男不入,改服于外次③;女入,改服于内次,然后即位而哭。”曾子 问曰:“除丧则不复昏礼乎?”孔子曰:“祭,过时不祭,礼也;又何反 于初?”
【今注】
①深衣:见《檀弓上》注。古时新娘的服装:士妻褖衣,大夫妻展衣,卿妻 鞠衣。②缟总:用白绢带子束发。③次:用帐篷搭成的临时休息处。外 次在大门外,内次在大门内。
【今译】
曾子问道:“结婚的那天,新娘已经上路,突然接到新郎的父亲 或母亲的讣告,怎么办呢?”孔子说:“新娘就换掉新装改穿深衣去 吊丧。如果新娘在半路上听到自己父母的讣告,就返回娘家。”曾 子又问:“假如新郎亲自去接新娘,新娘未到男家,而新郎有齐衰或 大功的亲属之丧,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新郎不入大门,在外次换 上丧服;新娘则进入大门内在内次换上丧服;然后站到哭位上哀 哭。”曾子问道:“这样的情况到除丧后是否要重新举行婚礼呢?”孔 子说:“祭祀,过了日期就不补祭,这是合乎礼的;婚礼为什么要补 办呢?”
【经文】
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①,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 日不举乐,思嗣亲也②。三月而庙见③,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 成妇之义也。”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 迁于祖④,不祔于皇姑⑤,婿不杖不菲不次⑥,归葬于女氏之党,示 未成妇也。”
【今注】
①不息烛:指因思念而不能成寐,所以通夜不灭灯火。②嗣亲:接续后 代。③庙见:此指男方父母已亡,新娘婚后三月择日到庙里拜见已亡的公 婆,这样才算正式成为媳妇。④迁于祖:把灵柩从殡宫移到祖庙中朝见祖 宗。⑤皇姑:丈夫的祖母。不祔于皇姑:神主不排列在皇姑后面。⑥菲: 服孝所穿的草鞋。
【今译】
孔子说:“嫁女的人家,一连三夜不熄灯就寝,表示想到女儿就 要离别了。娶媳妇的人家三天不击鼓奏乐,表示是为了接续后代 才娶媳妇的。男方在父母死后成亲的,结婚三个月后,新娘要备礼 到庙中拜见公婆的亡灵,祭告时新娘称‘来妇’。选取吉日祭告父 庙后,才正式成为这家的媳妇。这就是庙见礼的意义。”曾子问道: “如果新娘未行庙见礼就死去,怎么办呢?”孔子说:“她的灵柩不要 移到男方祖庙中去朝祖宗,她的神主也不放在皇姑的后面,她的丈 夫也不为她执丧杖、穿丧鞋、居丧庐。把她葬在她娘家的墓地,表 示她没有成为男家的媳妇。”
【经文】
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而 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
【今译】
曾子问道:“已经选好迎娶的日期,而女的死了,怎么办呢?”孔 子说:“男的要服齐衰丧服去吊丧,等到她下葬之后就可除去丧服。 如果有吉日之后男的死了,女的也应如此。”
【经文】
曾子问曰:“丧有二孤①,庙有二主②,礼与?”孔子曰:“天无二 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③。未知其为礼也。昔者齐桓 公亟举兵,作伪主以行④。及反,藏诸祖庙。庙有二主,自桓公始 也。丧之二孤,则昔者卫灵公适鲁,遭季桓子之丧⑤,卫君请吊,哀 公不得命。公为主,客人吊,康子立于门右,北面;公揖让升自东 阶,西向;客升自西阶吊。公拜,兴,哭;康子拜稽颡于位⑥,有司弗 辩也。今之二孤,自季康子之过也。”
【今注】
①孤:丧主。②二主:庙中为一个人立两个神主。③尝禘:都是祭祖 宗,以太祖为最尊。郊:祭众天神,以上帝为最尊。社,祭众地神,以后土为最 尊。④亟(qì):屡次。古时征伐,必载庙主同行。详见下节。⑤季桓子: 鲁国的大夫,名斯,季康子的父亲。卫灵公吊季桓子之事与史实不合。据《左 传》载,卫灵公卒于鲁哀公二年夏,而季桓子卒于三年秋。⑥据《丧服小记》 有“诸侯吊于异国之臣,则其君为主”的规定。卫君吊季桓子,应由鲁哀公做 丧主。丧礼规定只有丧主才拜宾,这里季康子也稽颡而拜,好像有两个丧主。
【今译】
曾子问道:“丧事有二丧主,庙中同一人有两个神主,符合礼 吗?”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天子,尝禘郊社所 祭祀的鬼神,也只有一个是最尊贵的。我没听说过这是合礼的。 从前齐桓公经常出兵征伐,做了个假神主带着同行。到了征伐回 来以后,又把假神主也供在祖庙中。一庙之中有两个神主,是从齐 桓公开始的。至于丧事有二主的由来,那是先前卫灵公到鲁国来, 正好遇上鲁国大夫季桓子的丧事,卫灵公要吊丧,鲁哀公推辞不 了。于是哀公做丧主,灵公做客人吊丧。季桓子的儿子康子站在 大门西面,面向北;哀公揖请客人升堂,自己从东阶上升堂,面向西 站立;客人从西阶升堂吊丧。哀公拜客人后,站起来哭泣,而季康 子也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向客人行稽颡礼,当时司仪也没加纠正。 现在丧事有两个丧主,是从季康子那次违礼开始的。”
【经文】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①?”孔子曰:“天子巡 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②,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主以 行,则失之矣。当七庙五庙无虚主;虚主者,唯天子崩,诸侯薨与去 其国,与袷祭于祖,为无主耳。吾闻老聃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 取群庙之主而藏诸祖庙,礼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庙。君去 其国,大宰取群庙之主以从,礼也。袷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 主出庙入庙必跸③。’老聃云。”
【今注】
①迁庙主:太祖庙中辈分最高的神主。天子诸侯的庙数有规定,只有高 祖以下有庙。高祖以上的祖先原都有庙,后来因世系繁衍而逐渐迁入太祖庙 而变成无庙。所谓迁庙就是无庙。许多无庙的神主都在太祖庙。载迁庙主 行的,指最近迁入之主。②齐:通“斋”。斋车:载迁主之车。③跸:清除 道路,禁止通行。
【今译】
曾子问道:“古代天子诸侯出师,必定带着迁庙主同行吗?”孔 子说:“天子出外巡守,把迁庙主装在斋车上带着同行,表示有所尊 崇。而现在呢,却把七个庙主全部带着外出征伐,就错了。天子七 庙,诸侯五庙,不该空着没有神主。庙中没有神主的情况,只有在 天子崩驾的时候,诸侯死亡或被迫离开自己国家的时候才会出现; 再就是在太祖庙中合祭群庙神主的时候,其他庙中也无神主。我 听老聃说过:天子崩驾,诸侯死亡,太祝把各庙的神主都集中到太 祖庙中,这是礼的规定。等到下葬后举行了卒哭的祭祀,又把各庙 神主送回各自庙中。诸侯离开本国,由太宰带着各庙神主跟随同 行,这也是礼的规定。在太祖庙中合祭祖先,就让太祝到父庙、祖 庙、曾祖庙、高祖庙去迎请神主。神主出庙入庙时,必须清除道路, 禁止闲人通行。这都是老聃说的。”
【经文】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无迁主,则何主①?”孔子曰:“主命。”问 曰:“何谓也?”孔子曰:“天子、诸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祢, 遂奉以出,载于齐车以行。每舍,奠焉而后就舍。反必告,设奠卒, 敛币玉,藏诸两阶之间,乃出。盖贵命也。”
【今注】
①无迁主:没有迁庙之主。指建国不到五世的诸侯,每个祖先都有庙。
【今译】
曾子接着问:“古代诸侯出师,如果没有迁庙主,用哪一个神主 呢?”孔子说:“那就不用神主而用神主的命令。”曾子问:“什么是神 主的命令呢?”孔子说:“天子、诸侯将要出征,必须用币帛皮圭等礼 物祭告祖庙、父庙,祭告完毕,就捧着这些币玉出来,装载在斋车上 同行。每到一个休息的地方,都要祭奠那币玉之后才休息。回来 的时候也要祭祀祖先告归。祭奠完毕,把那些币玉埋在东西两台 阶之间,然后走出来。这样做大概就是尊重祖先的命令吧!”
【经文】
子游问曰:“丧慈母如母①,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 子外有傅,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有?昔者,鲁昭公少 丧其母②,有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也,欲丧之。有司以闻,曰: ‘古之礼,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服,是逆古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 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遗后世,无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练冠 以燕居③。’公弗忍也,遂练冠以丧慈母。丧慈母,自鲁昭公始也。”
【今注】
①慈母:据《仪礼·丧服》和本书《丧服小记》所说,指妾子无母,其父命另 一无子之妾抚养他,这个儿子称抚养他的父妾为慈母。但据下文“外有傅,内 有慈母”和《内则》所说,慈母就是保姆。大概是古今同名而异实。②鲁昭 公少丧其母:此与史实不合。昭公生母齐归,死于昭公三十年,其时昭公不能 算少。《孔子家语》作鲁孝公。今译文中改。③练冠:见《檀弓上》注。按丧 服的规定,天子、诸侯的庶子当了天子、诸侯以后,不能为生母服丧。为表示 哀痛,就穿戴练冠麻衣。练冠麻衣不算丧服。
【今译】
子游问道:“天子诸侯死了慈母就像死了生母一样示哀,合乎 礼吗?”孔子说:“不合乎礼。从古到今,君王的儿子在外面有师傅, 在家有慈母,他们是奉君王命令教育孩子的,孩子与他们哪有什么 丧服关系呢? 先前,鲁孝公年幼时死了母亲,他的慈母待他很好。 等到慈母死,孝公忍心不下,要为她服孝。掌管礼典的官听到后, 对孝公说:‘古代礼法,慈母死,不为她服丧,你现在要为慈母服丧, 这是违背古礼而扰乱国家法令啊! 如果你要坚持这样做,那么礼 官就要记载下来流传后世,大概不能这样做吧?’孝公说:‘没有关 系,古时候天子为生母服丧平常是戴练冠的。’孝公不忍心不服丧, 于是为慈母戴练冠服丧。诸侯为慈母服丧,是从鲁孝公开始的。”
【经文】
曾子问曰:“诸侯旅见天子①,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 曰:“四。”“请问之。”“大庙火,日食,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则废。如 诸侯皆在而日食,则从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与其兵②。大庙火, 则从天子救火,不以方色与兵③。”
【今注】
①旅见:众多诸侯一同朝见天子。②各以其方色:诸侯穿着的衣服用 自己的国家所在方位的颜色。东方诸侯衣青,南方诸侯衣赤,西方诸侯衣白, 北方诸侯衣黑,中央诸侯衣黄。兵:武器。东方诸侯用戟,南方用矛,西方用 弩,北方用楯,中央用鼓。古人以为阳弱阴强会出现日食,所以正五方之色和 兵器来助阳。
【今译】
曾子问道:“众多诸侯一同朝见天子,已经进入行礼的太庙门, 但不能行礼完毕,中途而废的情况有几种?”孔子说:“共有四种。” 曾子说:“请问是哪四种?”孔子说:“就是太庙失火,出现日食,王后 死亡,大雨淋湿衣服不能保持仪容,这四种情况下就停止行礼。如 果所有的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而遇到日食,那就跟从天子去救太阳, 诸侯们要穿上自己国家所在方位的颜色的衣服,拿着相应方位的 兵器。如果是太庙失火,就跟着天子去救火,对衣服颜色和兵器没 有要求。”
【经文】
曾子问曰:“诸侯相见,揖让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 “六。”“请问之。”曰:“天子崩,大庙火,日食,后、夫人之丧①,雨沾 服失容,则废。”
【今注】
①后:指天子的夫人。夫人:诸侯的夫人。
【今译】
曾子又问:“诸侯互相聘问,主国已把来宾请入大庙门,但不能 行礼完毕,中途而废的有几种情况?”孔子说:“共有六种。”曾子说: “请问是哪六种?”孔子说:“那就是天子崩驾,诸侯的太庙失火,出 现日食,王后或诸侯的夫人突然死亡,大雨淋湿衣服不能保持仪 容,遇到这六种情况就中止行礼。”
【经文】
曾子问曰:“天子尝、禘、郊、社、五祀之祭①,簠簋既陈②,天子 崩,后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废。”曾子问曰:“当祭而日食,大庙 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接祭而已矣③。如牲至未杀,则废。 天子崩,未殡④,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其祭也。尸入,三饭不 侑,酳不酢而已矣⑤。自启至于反哭⑥,五祀之祭不行;已葬而祭, 祝毕献而已⑦。”
【今注】
①五祀:指祭祀众小神。天子有七祀,而这里只说五祀,是通指天子、诸 侯、大夫而言。②簠簋(fǔ guǐ):古代盛放祭祀谷物之器。方形叫簠,圆形 叫簋。这里泛指祭祀用的所有供品。③接祭:即捷祭,捷祭比正祭省略好 多程序。⑤酳(yìn):食后用酒漱口。酢:尸把主人献的酒喝完后,用酒回 敬主人。⑥启:启殡、反哭、棺柩下葬后,亲属回到庙中哭泣。⑦祝毕献: 古代祭祀程序繁多,这里是说祭礼只到献祝为止。
【今译】
曾子问道:“天子准备举行尝、禘、郊、社、五祀的祭祀,所有的 供品都已陈设齐备,忽然听到天子或王后死亡的消息,该怎么办 呢?”孔子说:“那就废止祭祀。”曾子又问:“如果正在祭祀的时候出 现了日食,或者太庙失火,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那就简捷地祭 祀,尽快结束。如果牲口牵来还未杀,就废止祭祀。天子崩驾,灵 柩未入殡宫之前,不可以祭五祀;棺柩在殡宫期间,可以祭祀,但祭 祀的程序要简省。尸被请入座后,吃三把饭后告饱就不再劝食。 酳尸后,尸也不回敬主人,祭祀就算结束了。从启殡到葬后反哭期 间,不能祭五祀。反哭之后虽可祭祀,但只进行到向太祝敬酒为 止。”
【经文】
曾子问曰:“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陈①,闻天子崩,后之丧,君 薨,夫人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废。自薨比至于殡,自启至于反 哭,奉帅天子②。”
【今注】
①俎豆:祭祀盛放牲体及有汁菜的器皿。这里泛指祭祀所用供品。② 奉帅天子:指遵循天子遇丧时的祭祀礼法。
【今译】
曾子问道:“诸侯准备举行祭祀社稷等礼时,供品都已陈设好, 忽然听到天子崩驾,或是王后、国君及夫人死亡的讣告,怎么办 呢?”孔子说:“那就不举行祭祀。从死日到入殡,从启殡到反哭期 间,都遵从天子遇丧时的祭法。”
【经文】
曾子问曰:“大夫之祭①,鼎俎既陈,笾豆既设②,不得成礼,废 者几?”孔子曰:“九。”“请问之。”曰:“天子崩,后之丧,君薨,夫人之 丧,君之大庙火,日食,三年之丧③,齐衰④,大功⑤,皆废。外丧自 齐衰以下,行也。其齐衰之祭也,尸入,三饭不侑,酳不酢而已矣; 大功,酢而已矣;小功、缌,室中之事而已矣⑥,士之所以异者,缌不 祭⑦,所祭,于死者无服,则祭。”
【今注】
①祭:祭宗庙及三祀,大夫无社稷之祭。②鼎俎、笾豆:泛指祭祀的供 品。③三年之丧:子为父服斩衰三年,父卒为母服齐衰三年。④齐衰:指 祖父母、伯父母、叔父母死亡。⑤大功:指堂兄弟死亡。以上均指内丧。 ⑥室中之事:在室中所行的献尸仪式。祭宗庙先室中献酒于尸,后移至堂中 殡尸。⑦缌不祭:因士的地位比大夫低,所以即使有缌麻之丧,也要停止祭 祀。大夫有九种情况停止祭事,士则再加上小功之丧、缌麻之丧,就有十一种 情况停止祭事。
【今译】
曾子问道:“大夫将要举行宗庙祭祀,鼎俎笾豆等祭品都已陈 列好的时候,遇到哪几种情况就停止祭祀呢?”孔子回答说:“共有 九种。”曾子问:“请问是哪九种呢?”孔子说:“那就是天子崩驾,王 后死亡,国君逝世,国君夫人死亡,国君的太庙失火,日食,父母死 亡,伯叔父母死亡,堂兄弟死亡,这九种情况下都应停止祭祀。如 果遇到的不是同宗庙的外丧只要是齐衰以下,都可继续祭祀。遇 齐衰关系的外丧,而继续举行的祭祀,尸入室以后,三饭告饱,就不 再劝饭;献酒酳尸,尸饮完不回敬主人,祭祀即告结束。遇大功关 系的外丧而继续举行的祭祀,进行到‘尸回敬主人’这一节为止。 遇到小功或缌麻关系的亲戚的,外丧而继续举行的祭祀,可以把室 中进行的节目都行完为止。士与大夫不同的地方是,即使遇到有 缌麻丧服关系的丧事,都不能举行祭祀,但是如果所祭祀的祖先与 死亡的人没有丧服关系,那就可以照常举行祭祀。”
【经文】
曾子问曰:“三年之丧,吊乎?”孔子曰:“三年之丧,练①,不群 立,不旅行②。君子礼以饰情,三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
【今注】
①练:即小祥,见前注。②旅行:众人一道行走。
【今译】
曾子问道:“自己身上有服期三年的丧服,可以给别人吊丧 吗?”孔子说:“有三年丧服的人,即使服满一年到举行小祥祭祀的 时候,也不与众人立在一起,或一起行路。有地位的人遵从礼仪就 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自己有三年的丧服不守丧,而赶着去为别 人吊丧哭泣,那种吊丧哭泣不也是虚假的吗?”
【经文】
曾子问曰:“大夫、士有私丧①,可以除之矣,而有君服焉②,其 除之也如之何?”孔子曰:“有君丧服于身,不敢私服,又何除焉。于 是乎有过时而弗除也。君之丧服除,而后殷祭③,礼也。”曾子曰: “父母之丧,弗除可乎?”孔子曰:“先王制礼,过时弗举,礼也;非弗 能勿除也,患其过于制也。故君子过时不祭,礼也。”
【今注】
①私丧:自己宗族内的丧服,与下文“君服”相对而言。②君服:为国君 服丧。③殷祭:盛祭、大祭,这里指小祥和大祥。
【今译】
曾子问道:“大夫和士为自己亲属服丧,到了可以除丧的时候, 又遇到国君死亡,必须为国君服丧,这时怎样除去私丧呢?”孔子 说:“做臣子的有国君的丧服在身,就不敢再为自己的亲属服丧,还 除什么丧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过了丧期而不脱去丧服的,为 国君所服丧服除去以后,才能为自己的亲属举行小祥大祥等盛大 的祭祀,这是正礼。”曾子又问:“为父母服丧,丧期满而不除丧服可 以吗?”孔子说:“先王制定的礼仪,过了时限就不举行,这是合礼 的;不是说非除不可,而是担心超过礼的规定,所以君子不举行错 过了时间的祭祀,这就是遵守礼法。”
【经文】
曾子问曰:“君薨,既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 “归居于家,有殷事则至君所,朝夕否①。”曰:“君既启,而臣有父母 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哭而反送君。”曰:“未殡,而臣有父母 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殡,反于君所,有殷事则归,朝夕否。 大夫,室老行事②;士,则子孙行事。大夫内子③,有殷事,亦之君 所,朝夕否。”
【今注】
①殷事:丧期中每月初一、十五的祭奠。朝夕:丧期中每天早、晚的祭奠。 初一、十五的祭奠比朝夕奠盛大,所以叫殷奠。②室老:大夫家中的总管。 ③内子:大夫的嫡妻。
【今译】
曾子问道:“国君死,灵柩已入殡宫,臣子遇到父母的丧事,该 怎么办呢?”孔子说:“臣子应该回家料理父母的丧事,并守丧。每 逢初一、十五就到国君的殡宫参加祭奠,每天早晚的祭奠可以不 去。”曾子又问:“国君的灵柩已启殡,准备入葬,这时臣子的父母死 了,臣子该怎么办呢?”孔子说:“应先回家为父母哭泣致哀,然后再 赶去为国君送葬。”曾子又问:“如果国君刚死,尚未入殡,而臣子的 父母死了,臣子该怎么办呢?”孔子说:“应该回家料理丧事,父母入 殡后再返回为国君守丧。每逢初一、十五就回家去祭奠,每天早晚 不必回去祭奠。早晚的祭奠,大夫家里,由他的总管代祭;士的家 里,由子孙代祭。大夫的嫡妻每逢初一、十五也要到国君的殡宫参 加祭奠,每天早晚不要去。”
【经文】
贱不诔贵①,幼不诔长,礼也。唯天子,称天以诔之②。诸侯相 诔,非礼也。
【今注】
①诔(lěi) :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的一种文体。②称天以诔之: 天子最尊,无人敢诔。天子死后,臣要祭告上帝,以上帝的名义撰写诔文。
【今译】
地位低的人不能为尊贵的人写诔文,晚辈不能为长辈作诔文, 这是礼法所规定。只有天子死后,臣子祭告上帝,以上帝的名义作 诔文。诸侯的地位相等,诸侯为诸侯作诔文是失礼的,应由天子作 诔。
【经文】
曾子问曰:“君出疆以三年之戒①,以椑从②。君薨,其入如之 何?”孔子曰:“共殡服③。则子麻弁绖④,疏衰⑤,菲,杖。入自阚, 升自西阶。如小敛⑥,则子免西从柩,入自门,升自阼阶。君、大 夫、士,一节也。”
【今注】
①三年之戒:为防不测而预备丧事。戒:预备。国君的丧期三年,所以叫 三年之戒。②椑(pí):诸侯有三重棺,最内层叫椑。③殡服:移棺入殡宫 时众人穿的衣服。④弁:布帽。绖:此指结在头上的麻绳。⑤疏衰:即齐 衰。孝子本当为父服斩衰,因父死于外,此时尚未成服,故服疏衰。⑥小 敛:指死时离国不远,尸体小敛之后即运回来。因未大敛,用生前的仪式。
【今译】
曾子问道:“国君到国界外面去都要预备不测的后事,要随带 内棺。如果真的死了,棺柩怎样运回来呢?”孔子说:“供应随从人 员的殡服,国君的儿子要头戴麻弁加麻绖,身穿齐衰丧服,脚穿草 鞋,手拿丧棒,迎接灵柩。灵柩从打坏的墙的阙口进入,从堂的西 阶抬上殡宫。如果尸体是小敛后运回来的,他的儿子就用布条结 住头发,跟着棺柩从大门进来。灵柩从堂的东阶抬上殡宫。国君、 大夫、士,遇到这样的情况,都用一样的仪节。”
【经文】
曾子问曰:“君之丧既引①,闻父母之丧,如之何?”孔子曰: “遂②。既封而归③,不俟子。”曾子问曰:“父母之丧既引,及涂,闻 君薨,如之何?”孔子曰:“遂。既封,改服而往。”
【今注】
①引:葬日把柩车拉往墓地。②遂:完成。这里指把柩车送到墓地。 ③封:郑玄注:当为窆,指把棺柩下到墓圹内。
【今译】
曾子问道:“国君的灵柩已经从祖庙中拉出,臣子忽然听到父 母之丧,该怎么办?”孔子说:“应该把国君的灵柩送到墓地,等到灵 柩入土之后再回去料理丧事,不必等国君的儿子同回。”曾子又问: “父母的灵柩已经拉出,在运往墓地的途中,听到国君之丧,该怎么 办?”孔子说:“也应把灵柩送到墓地,等入土之后,改换服装去宫中 奔丧。”
【经文】
曾子问曰:“宗子为士①,庶子为大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 曰:“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②,祝曰:‘孝子某为介子某荐其常事③。’ 若宗子有罪,居于他国,庶子为大夫,其祭也,祝曰:‘孝子某使介子 某执其常事。’摄主不厌祭④,不旅⑤,不假⑥,不绥祭⑦,不配⑧。布 奠于宾⑨,宾奠而不举⑩,不归肉(11)。其辞于宾曰:‘宗兄弟宗子在 他国,使某辞。’”
【今注】
①宗子:嫡长子,为一宗之主。②上牲:即少牢,羊、猪各一。庶子无 庙,至宗子家祭奠。③孝子:指宗子。介子:即庶子。常事:平常的祭奠。 ④厌:通“餍(yàn)”。餍祭:用食品直接供奉祖先,不用尸。⑤旅:旅酬。 见前注。⑥假:通“嘏”,尸向主人祝福。⑦绥祭:即堕祭,食祭之礼。堕 祭有二:主人以黍稷牢肉祭于豆间;尸则取菹、黍稷和肺祭于豆间。这里指前 者,因庶子是代理主人。⑧配:配食。祭祀开始时,祝先请神,祝词中有“以 某妃配某氏”。因庶子不是主人,所以祝在请神时不说上面的话。依祭祀的 程序,当言不配,不绥祭,不假,不旅,不厌祭。⑨布奠:主人酬宾酒时,把酒 放在宾俎北面。⑩宾奠:宾把酒端过来放在俎南面。(11)归:通“馈”。馈 肉:祭奠结束,主人把祭肉分送宾客。
【今译】
曾子问道:“宗子的爵位是士,而庶子是大夫,庶子祭祀祖先时 该用什么等级呢?”孔子说:“用大夫的礼,备少牢到宗子家去祭祀, 但祝词要说:‘孝子某某为介子某某向祖先进献通常的祭奠。’如果 宗子有罪而避居在别国,庶子是大夫,祭祀的时候,祝词就该说: ‘孝子某某让介子某某来代行祭奠。’凡是代理主人的祭祀不用餍 祭。不旅酬,尸不向代主人祝福,代主人不绥祭,祝在请神时不说 以某妃配食某氏。代主人向宾劝酒时,宾不把酒端起来行旅酬,祭 祀结束不向来宾分送祭肉,只对宾客说:‘我的宗兄(宗弟)是宗子, 如今在别的国家,所以派我代主祭祀,特向众位致意。’”
【经文】
曾子问曰:“宗子去在他国,庶子无爵而居者,可以祭乎?”孔子 曰:“祭哉!”“请问其祭如之何?”孔子曰:“望墓而为坛①,以时祭。 若宗子死,告于墓而后祭于家。宗子死,称名不言孝②,身没而已。 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以此若义也③。今之祭者,不首其义④,故诬 于祭也。”
【今注】
①望墓而为坛:朝着祖先墓地的方向筑祭坛。②称名不言孝:减去上 节“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中的“孝”字。③以:用。此若:同义,即此。 ④首其义:推求本来的意义。
【今译】
曾子问道:“宗子离开本国而住在别国,住在本国而没有爵位 的庶子,可以代替宗子祭祀祖先吗?”孔子说:“可以祭祀。”曾子说: “请问怎么祭祀呢?”孔子说:“朝着祖先墓地方向筑土坛,一年四季 按时祭祀。如果宗子已经死了,就要先到祖先墓上去禀告,然后再 在家里祭祀。宗子死后,祭祀的祝词中就不用‘孝’字而只称宗子 的名字,这种称呼沿用到庶子死亡为止。子游的学生中,有人以庶 子的身份代祭时,就用这种礼法。如今庶子的祭祀,不推求古礼的 意义,所以祭祀时都随意乱来。”
【经文】
曾子问曰:“祭必有尸乎?若厌祭亦可乎①?”孔子曰:“祭成丧 者必有尸②。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 也。祭殇必厌,盖弗成也。祭成丧而无尸,是殇之也。”
【今注】
①厌:通餍。见前注。②成丧者:成年之后而死亡的人。
【今译】
曾子问曰:“祭祀一定是有尸吗? 像餍祭那样也可以吗?”孔子 说:“祭祀成年死者必须有尸。尸一定是死者的孙子辈充当,如果 孙子年龄太小,就让人抱着他。假如死者无嫡孙,选一个同姓的孙 子辈做尸也可以,祭祀未成年死者,就没有尸,用餍祭,因为他尚未 成年。如果祭祀成年死者没有尸,那就是把他当作殇了。”
【经文】
孔子曰:“有阴厌,有阳厌①。”曾子问曰:“殇不祔祭②,何谓阴 厌阳厌?”孔子曰:“宗子为殇而死,庶子弗为后也③。其吉祭④,特 性⑤。祭殇不举⑥,无肵俎⑦,无玄酒,不告利成⑧,是谓阴厌。凡殇 与无后者,祭于宗子之家,尊室之白⑨,尊于东房⑩,是谓阳厌。”
【今注】
①厌:通餍。阴餍:尸未入室之前的祭祀叫阴餍。阳餍:尸已出室之后的 祭祀叫阳餍。这里的阴餍,指宗子之殇,祭于祖庙之奥,阴暗之处。阳餍指一 般庶子之殇,祭于室之明亮之处。②不祔:郑玄注:“祔,当为备。”不备祭: 不完备的祭礼。③弗为后:不做他的后嗣,即不继承宗子的位置。④吉 祭:未成年而死的人,葬后卒哭祔庙的祭祀属吉礼,不再算丧礼。⑤特牲: 祭祀殇者本当用特豚,因为是宗子,所以升格用特牲(一条牛)。⑥举:举肺 脊。尸食之前,必举而授与尸。⑦肵(qí)俎:主人敬献给尸的俎,上有食 物。肵,恭敬的意思。告利成:祝向神报告供品已进献完毕。⑨室之白:室 内西北角漏光处。古时房屋的西北角有小窗,较明亮。⑩尊:这里作动词, 设置酒尊。
【今译】
孔子说:“祭殇有阴餍,也有阳餍。”曾子问道:“祭殇不用尸,是 不完备的祭礼,怎么会有阴餍阳餍之分呢?”孔子说:“宗子未成年 而死,庶子不能做他的后嗣。举行卒哭祔庙等吉祭时,用一条牛; 祭祀不用尸,所以没有举肺脊、献肵俎的节目,也不用玄酒,祝不向 神报告供品进献完毕,这就是阴餍。凡是一般未成年而死的,以及 死而没有子嗣的人,对他们祭祀都是在宗子的家庙里。祭品摆在 室内西北角透光处,而酒尊设在东房内。这就是阳餍。”
【经文】
曾子问曰:“葬引至于堩①,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孔 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②,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 ‘丘! 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既明反,而后行。曰:‘礼也。’反 葬,而丘问之曰:‘夫柩,不可以反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 数③,则岂如行哉?’老聃曰:‘诸侯朝天子,见日而行,逮日而舍 奠④。大夫使,见日而行,逮日而舍。夫柩不蚤出,不莫宿⑤。见星 而行者,唯罪人与奔父母之丧者乎! 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见星也? 且君子行礼,不以人之亲痁患。’吾闻诸老聃云。”
【今注】
①堩(gèng):道路。或说,“引”前应补“既”字。②巷党:党名。③ 数:通“速”。④逮日:天未黑。舍奠:止宿前祭奠行主。⑤蚤:通“早”。 莫:同暮。⑥痁(shān):王引之读为阽(diàn)。阽:临近。
【今译】
曾子问道:“灵柩出葬,已在途中,忽然遇到日食,是改变葬礼 呢,还是不改变呢?”孔子说:“从前我跟着老聃在巷党帮人家出葬, 柩车在途中时,碰到日食,老聃喊道:‘孔丘,快叫柩车停下来,靠在 路右边,叫大家停止哭泣,等待天象变了,再向前走。’后来,太阳重 新出来之后,柩车才继续前进。老聃说:‘这样做是合乎礼的。’到 送葬回来,我问老聃:‘灵柩既已出殡,是不能再返回去的,而日食 现象,谁也不知道它结束得是快还是慢,还不如继续前进好吧?’老 聃说:‘诸侯去朝见天子,早晨太阳出来才上路,傍晚太阳未下山就 歇宿,祭奠行主。大夫出使,也是日出才行,日未落就歇宿。灵柩 出葬,不能起早出门,不能天黑才止宿。披星戴月地赶路,只有逃 犯和奔父母之丧的人才这样! 遇到日食,不见阳光,怎么知道天上 没有星星呢? 如果继续前进,岂不与夜行一样吗? 况且有德行的 人行礼,不能让别人的父母遭灾祸。’我听到老聃是这样说的。”
【经文】
曾子问曰:“为君使而卒于舍①,礼曰:‘公馆复②,私馆不复。’ 凡所使之国,有司所授舍,则公馆已③,何谓‘私馆不复’也?”孔子 曰:“善乎,问之也! 自卿、大夫之家曰私馆。公馆与公所曰公 馆④。‘公馆复’,此之谓也。”
【今注】
①舍:出使在别国所住的旅舍。即下文的公馆、私馆。②复:人刚死时 的招魂仪式。③已:通“矣”。④公所为:国君指定的旅舍,即使是卿大夫 的家庙,也算公馆。古代使者一般都住在宗庙内。卿出使住在所至国大夫的 家庙,大夫住士的家庙,士住工商的家庙,国君住国君的宗庙或卿的家庙。
【今译】
曾子问道:“奉国君的命令出使别国,死在馆舍里,礼书上说: ‘死在公家的馆舍里可以招魂,死在私人馆舍就不招魂。’凡是出使 到别的国家,由负责接待的人安排馆舍,那就都是公家的馆舍。那 么礼书所说‘死在私人馆舍不招魂’是指什么呢?”孔子说:“你这个 问题问得好! 卿大夫以下的家庙都叫私馆,国君的宗庙和国君指 定的馆舍都叫公馆。所谓‘死于公馆可以招魂’是指这些馆舍。”
【经文】
曾子问曰:“下殇①,土周葬于园②,遂舆机而往③,途迩故也。 今墓远,则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 子而死,下殇也。墓远,召公谓之曰:“何以不棺敛于宫中?”史佚 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公曰:“岂不可?”史佚行之。’下 殇用棺衣棺⑤,自史佚始也。”
【今注】
①下殇:八至十一岁之间死去的人。②土周:即《檀弓》所云“堲周”。 烧土为砖,围于棺外,不用椁。③舆:用人抬。机:用于抬尸体的工具,状如 床而无脚无笫,用绳纵横交结而承尸体,下葬时抽去绳,尸体落下。④棺敛 于宫中:在家里大敛后入棺。依礼,下殇是把尸体抬到墓地后大敛于棺,所以 才有这样的问话。⑤棺衣棺:在家里大敛入棺。
【今译】
曾子问道:“八岁到十一岁的小孩死后,在菜园中挖个坑,坑中 四周用砖砌上,再用‘机’把尸体抬到那儿大敛入葬,这是因为路途 很近的原因。假如离得很远,葬法该怎样呢?”孔子说:“我听老聃 说过:‘从前史佚有个儿子死了,也是下殇,葬得很远,召公对史佚 说:“为什么不在家里大敛入棺后再入葬呢?”史佚说:“我不敢那样 做。”召公就去问周公,周公说:“那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于是史佚 就照召公的话做了。’下殇在家大敛入棺再出葬的事,是从史佚开 始的。”
【经文】
曾子问曰:“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矣①,而有齐衰内丧,则 如之何?”孔子曰:“出,舍于公馆以待事②,礼也。”孔子曰:“尸弁冕 而出,卿大夫皆下之,尸必式③,必有前驱。”
【今注】
①宿:邀请的意思。祭祀前三天卜日卜尸,卜吉,则邀请做尸的人到时前 往,称为宿尸。②舍于公馆:祭事属吉礼,丧事属凶礼,吉凶不相混,所以要 住到公馆里去。③式:通“轼”。此指在车上倚着轼作为答礼。
【今译】
曾子问道:“卿大夫即将要做国君祭祀的尸,已经接受了邀请 并斋戒了,突然遇到自己家族中有服齐衰的丧事,该怎么办呢?”孔 子说:“那就离开家,住到国君的馆舍里去等待国君的祭祀,这是合 乎礼法的。”孔子又说:“做尸的人冠戴而出家门,卿大夫碰见他,都 要下车致敬,做尸的人必须倚靠着车轼答礼。做尸的人出门,前面 必定要有开道的人。”
【经文】
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①,礼与?初有 司与②?”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丧,既殡而致事③,殷人既葬而致 事④。《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亲也’,此之谓乎?”子 夏曰:“金革之事无辟也者,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聘曰:昔者鲁 公伯禽有为为之也⑤。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者⑥,吾弗知也。”
【今注】
①金革之事:指征战。无辟:辟:通辟。有征召就应征,不敢辞避。② 初有司:以前主管征召的人规定的。③致事:退还职事。犹今之请假。 ④此句后郑玄注:“周人卒哭而致事”,有的版本不作郑注而入正文。今译文 补入。⑤伯禽:周公的儿子,封于鲁。有为为之:有特定情况而做某事。伯 禽在位时,徐戎作乱,伯禽在卒哭之后,举兵征伐,目的是为了救国。⑥从 其利:指为着私利而从事战争。
【今译】
子夏问道:“为父母守丧的人,到了卒哭之后,接到参加征战的 命令就不能推辞,这是礼的规定呢,还是从前主管的人规定的呢?” 孔子说:“为父母守丧,在夏代是父母入殡后就告假守丧。在殷代 是父母入葬后告假,到周代是卒哭之后告假。古《记》上说:‘有德 行的人不剥夺别人对父母的哀情,也不剥夺自己的哀情’,说的就 是这个吧。”子夏接着问:“这么说来,卒哭之后不能辞避战争征 召,是不合礼的了?”孔子说:“我听老聃说过:从前鲁国的伯禽曾在 特定情况下,卒哭之后兴兵讨伐过。但现在许多人在守丧期间,为 了私利而从事战争,我就不知道合礼性何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