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歌《夺泥燕口》原文及赏析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明·李开先编《一笑散·醉太平》

  这首歌谣既很形象,又很深刻地刻画了剥削阶级残酷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极其贪婪、凶恶的本质。

  燕子用衔泥做窝,所衔的泥本来就少得可怜,谁还能忍心从燕口夺泥呢?针头本身已经很尖,哪还有铁可削呢?庙里佛像上贴的不过是一层金粉,从佛面上又能搜刮到多少金子呢?鹌(an安)鹑(chun纯)是一种形体像小鸡的鸟,它只能吃得下小米和杂草种子,根本吃不下豌豆。从它的咽喉下面的食囊(即“嗉”,su素)里,又怎么能寻到豌豆呢?鹭鸶是一种细长腿的水鸟,腿上全是皮包骨头,又哪儿有精肉可劈呢?蚊子本身瘦小得很,它的腹内又哪有脂油可刳呢?刳(ku枯),刮取。作者接连用了这几个形象化的比喻,又分别用了“夺”、“削”、“刮”、“寻”、“劈”、“刳”等几个动词,便十分生动、精炼、准确地揭示了地主阶级穷凶极恶的剥削本质:千百万劳动人民已经处于一无所有的绝境,而剥削者却还要“无中觅有”地拼命压榨、搜刮。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力的榨取者,在还有一块筋肉,一根脉管,一滴血可以榨取的限度内,是决不会放手的。”(《资本论》第一卷第354页)这首民歌的作者当然不可能知道马克思的话,但他对剥削阶级贪婪、凶残本性的揭露,却足以证明其深刻性和普遍性。

  “亏老先生下手!”老先生,是封建时代对地主、官僚、豪绅一类人物的称呼。最后这句话,表现出劳动人民面对这些剥削者敲骨吸髓的残暴剥削,不是垂头丧气,俯首贴耳,而是义愤填膺,轻蔑鄙视,给予无情的冷嘲热讽。

  既把剥削者贪得无厌的凶残本性,揭露得令人瞠目,又把剥削者采用“夺”、 “削”、“刮”、“刳”等剥削、压榨的手段,刻画得凶相毕露,令人愤慨。这里妙在它不是纯客观的揭露,也不是任主观的抒发,而是寓主观强烈的爱憎感情于客观形象的具体描写之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歌《夺泥燕口》原文及赏析  民歌  民歌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感想

 野天鹅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推荐度:鲁迅藤野先生读后感800字推荐度:藤野先生教案推荐度:索溪峪的野教案推荐度:《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推荐度:相关推荐野天鹅读后感合集15...(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