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
【原文】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1];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2]。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3];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4]。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5];学曰家塾,学俸曰束脩[6]。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7];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8]。
【注释】
[1]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是当时有名的大儒。绛帐:红色的帷帐。马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生徒常有千余人。生徒:学生,门徒。女乐:歌舞伎。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余人。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地方。后也泛指聚众讲学处。
[3]教馆:执教的馆舍,这里指执教的人。帐:绛帐。振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即鸣铎以警众。文事用木铎,武事用金铎。铎,有舌的大铃。后引申为从事执教工作的代称。
[4]糊口:本来是吃粥的意思,用来形容生活艰难,勉强度日。舌耕:授徒讲学的人以口舌谋生,正像农民靠耕种获得粮食一样。所以称讲学为“舌耕”。
[5]西宾:坐西面东的宾客。后来成为对家塾教师或幕僚的敬称。师席:教师的坐席。函丈:指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常用作对老师或前辈长者的敬称,后专用为弟子对老师的敬称。
[6]学:学馆,指在家设馆教书。家塾:《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相传周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闾有巷,巷前门边设家塾,用来教授居民子弟。塾,门东西两边的堂屋,后指民间教读的地方。学俸:从学的俸禄。束脩(xiū):十条干肉为束脩。束脩原指古代诸侯大夫相赠送的礼物。后指致送教师的酬金。脩,干肉。
[7]桃李:本指桃树、李树,因为其果实多,所以常用来比喻培养的学生、所举荐的人才众多。
[8]苜蓿长阑干:薛令之,唐中宗(李显)神龙进士,唐玄宗开元初为左辅阙兼太子侍读,他写诗形容生活清苦,诗中有“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的句子。意思是经常拿苜蓿当菜吃。苜蓿,一种草本植物。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薄:菲薄,粗劣。
【译文】
马融设红色的帷帐讲课,帐前是授业的学生,帐后有歌舞伎奏乐;孔子在杏坛讲学,从学的弟子有三千人,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余人。称人设馆教学叫做“设帐”,又叫做“振铎”;教师谦称执教说“糊口”,又说“舌耕”。家塾教师被尊称为“西宾”,教师的坐席叫做“函丈”;在家设馆教书叫做“家塾”,学生交给教师的酬金称做“束脩”。“桃李在公门”,是称道别人培养的学生、所举荐的人才众多;“苜蓿长阑干”,用来形容供给教师的饮食很粗劣。
【解读】
在古代,教师是一种很清苦的职业,社会地位、收入都很低微。但是人们对教师的评价很高,特别在百姓之中,教师很受人们的尊敬。古代的人们为了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往往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把老师当作父亲一样终生尊敬和爱戴。师如父母,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有着“授”与“被授”的传承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亲情关系。可见,古人在道德方面对老师评价是很高的,不仅如此,古人在礼仪方面也表现出了对老师的充分尊敬。比如,学生入学时先要行拜师礼,再要给老师送礼,然后和老师互换礼物。学生送给老师的礼,虽然在名义上是交纳的学费,但是这个礼是很菲薄的,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礼节上的敬慕之情。在路上遇见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候并站在路边向老师行礼,等待老师远去后方能离去。在家里或者学校拜见老师要行“四拜”的大礼,是仅次于对父母的“八拜”之礼的,这些专门为教师制定的礼仪说明人们对教师的敬仰。
【原文】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9];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10]。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11];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12]。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13],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14]。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15];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16]。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17];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18]。
【注释】
[9]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冰是水凝固而成的,但比水要寒冷。比喻一代胜过一代。
[1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是比蓝草颜色更深一些。青,靛青。一种染料。蓝,即蓼蓝,一种草名。
[11]宫墙外望:在师门外向里张望。宫墙,房屋的围墙、后世称师门为“宫墙”、“门墙”。
[12]衣钵真传:禅宗师徒间道法的授受,常用衣钵作为信物,称为“衣钵相传”或“衣钵真传”。衣钵,佛教僧尼的袈裟和食器。
[13]关西夫子:杨震,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伯起,从小好学,博览群经,在当时名气很大,被称为“关西夫子杨伯起”。华阴在函谷关以西,被称为关西。
[14]当世儒宗:贺循,晋代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市)人,字彦先。他博学多才,尤其精通礼传。当时朝廷有什么难事都去询问他,他都能引经据典给予答复,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当世儒宗”。
[15]负笈(jí)千里:苏章,西汉北海(今山东昌乐县境)人,字游卿。《文苑英华》上说,西汉的苏章曾“负笈求师,不远千里”。负笈,背负书箱。殷:深厚,恳切。
[16]立雪程门:宋朝程颐的门生游酢、杨时初次去拜访程颐,程颐正闭目而坐,二人便侍立一旁。待程颐醒来,游酢、杨时才辞别,这时门外雪深已有一尺。后遂以“立雪程门”或“程门立雪”为尊师重道的典故。程颐: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与兄程颢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游酢,北宋学者,字定夫,一字子通。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学者称廌山先生。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颢、颐)门四大弟子。元丰进士。杨时,北宋学者,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熙宁进士。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谥号文靖。至:极致,顶点。
[17]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后比喻良师的教导。
[18]造成:造就。仰沾:抬头分润。沾,沾染,分得。时雨之化:像及时雨的雨露,滋润感化。比喻得到了老师的教育和栽培。
【译文】
冰是水凝固而成的,但比水要寒冷,来比喻学生学识超过了老师;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是比蓝草颜色更深一些,是说弟子的才能胜过师傅。还没有进入师门正式拜师求教叫做“宫墙外望”;得到老师学问的真谛秘诀,叫做“衣钵真传”。时人称赞东汉杨震为“关西夫子”;世人称赞晋代贺循为“当世儒宗”。背负书箱到千里之外,说的是西汉苏章拜师求学心情的恳切;门外雪深已有一尺,还仍然侍立在程颐的门边,说的是游酢、杨时敬重老师的诚心到了极致。学生称颂教师的良好教导,说“如坐春风之中”;感谢教师成就自己的学业,说“仰沾时雨之化”。
【解读】
古代教师很受人们尊敬。从教师的职业功能上看,教师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唐代着名文学家韩愈对教师的作用作了精辟阐述,他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里他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第一,老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所谓传道,就是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个成功的人。这其中包含做人的道德原则,人生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第二,就是“授业”。老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去做事,主要是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足以让学生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当然,这一技能也包括文化知识,因为知识本身就是力量,这一点在现今社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三,就是“解惑”。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知识,如何去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