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菲
公众号:艾菲的理想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自我接纳的迷雾中看不清路。
一方面,我想要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接纳自己,但是,每当事情没做好的时候,我的头脑中却都会无一例外的出现批评自己的声音。
而后,又会冒出另一个声音 - “你为什么要那样批评自己?你为什么不能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接纳自己?”
原本,我想要的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接纳自己,我想要的是无条件的爱自己,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在这样的冲突里,我待了一年多,直到明白了其中关键,我才找到了走出去的路。
其实,这就像人的成长都要经历螺旋上升的过程一样,“自我接纳”也要经历螺旋上升的过程,而这就是自我接纳的4层境界。
01、第一层:不接纳自己
处于这层境界的表现是:对自己不接纳。
也就是说,你不喜欢自己身上的很多地方,甚至讨厌自己、否定自己、厌恶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低。
所以,你常会进行自我批评。
你可能会这样说自己:“你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还有什么用”,“长这么胖,没人会喜欢你”,“你不应该情绪化”......
这样的自我批评当然会给带来痛苦,它会让你感到自己非常糟糕、很无能、甚至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不配得到他人的爱,也不可能得到他人的爱。
而这种感受,又会进一步加剧你在现实中的表现,让你在现实中表现的越来越糟,越来越接近你的自我批评。
可是,这些对于自我的不接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引发不接纳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从儿时起就有了,这主要与遗传基因以及成长环境有关。
比如:有的父母喜欢打压孩子,总说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这样认为,认为自己很差劲,很糟糕。
引发不接纳的原因,也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忽然出现的。
比如:在遭遇了一些人生中的重大打击和挫败,或是遭遇了职场PUA后,开始进入自我怀疑的循环,并最终发展成为对自己的严重不接纳,甚至自信全无。
02、第二层:想要接纳自己,却始终无法做到
当一个人持续感受到自我批评与自我不接纳的痛苦后,就会去寻求解决之道。
这时,他可能会听到一个非常流行的词 - 自我接纳。
他们意识到,那个做不好事情的自己、那个长得胖的自己、那个情绪化的自己,其实都是需要被接纳的,之前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无法接纳自己造成的。
但是,进入这一层级的人,往往很快又会陷入另一个“陷阱”。
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所写:
一方面,我想要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接纳自己,但是,每当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我的头脑中都会无一例外的出现批评自己的声音。
而后,又会冒出另一个声音 - “你为什么要那样批评自己?你为什么不能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接纳自己?”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这种状态,那你可以这样理解:
最初,我不能接受自己不够好,于是总在批评自己。
这时,就产生了两个“我” - 我本身,与“总在批评我本身的我”。
之后,当我意识到应该接纳自己,不该总是批评自己后,头脑中就生成了另一个我,即“不允许自己批评自己”的我。
这时,头脑中就有了两个“我” - 总在批评“我本身”的我,以及“不允许自己批评自己”的我。
这段听起来非常绕口,我们可以“俄罗斯套娃”的感觉想象一下。
“我本身”站在那里,“我本身”的身后站着那个“总在批评我本身的我”,而“总在批评我本身的我”的身后,又站着一个“不允许自己批评自己”的我。
你看,这是不是很像俄罗斯套娃?
这,就是自我接纳的第二层级,也就是想要接纳自己,却始终无法做到的状态。
据我观察,绝大多数人都处于“不接纳自己”的第一层级,以及“想要接纳自己,但却无法做到”的第二层级,他们在这两个层级中的停留时间往往很久,甚至是一辈子。
那么现在,如果想从第二层级走出来,就要意识到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那就是:我本身,批评我本身的我,以及“不允许自己批评自己”的我,其实都是“我”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既然都是我的一部分,那就都该接纳,否则又谈何“接纳自我”呢?
接纳自我,说的应该是接纳所有一切的我,包括我这些林林总总的念头以及由这些念头所构成的多个“我”。
只有做到这点,才能称得上是做到了自我接纳。
因此,我们不仅要接纳“我本身”,同时也要接纳“批评我本身的我”,以及“不允许自己批评自己的自己”,我们要接纳这三个“我”。
那么,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比如,我先是看到头脑中出现了这样的念头:“这点事都做不好,还能有什么用”,“长这么胖,没人会喜欢你的”,“你不应该情绪化”。
随即,我又看到头脑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念头:“我发现我又不接纳自己了,我不应该这样”,“我发现我又在批评和指责自己了,我应该停下来”。
这时,我要做的就是:对所有这些念头都全然接纳,不抗拒。
这就意味着:对所有这些来来去去的想法、批评和行为,我既不鼓励它们发生,也不抗拒它们发生,而只是如实的看着它们的发生,并经历着它们的发生。
这种境界,就像那句话所说:“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是啊,不论是花开,还是花落,不论是云卷,还是云舒,都是自然的,都是浑然天成的风景,你又何必只喜欢前者,却厌恶后者呢?
当然,能够达到这层境界是极不容易的。
而要做到这一层的关键就在于:你已消解了“接纳与不接纳”的对立,它们没有好,也没有坏,就像花开与花落,云卷和云舒一样,它们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浑然天成,因此都该被看见,都该被欣然接纳。
04、第4层:相忘于江湖
能够达到上一层级,已属不易,是否还有更高的一层呢?
关于这一点,我想讲个小故事。
庄子里有这么一段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大致意思是,在干渴的河床上,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彼此扶持。
真是让人感动,这就是“相濡以沫”成语的由来,但是,在这句话后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不若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固然令人动容,但如果能让这两条鱼身处江河湖海之中,而不是干渴的河床上,岂不是比相濡以沫来得更好?
事实上,真正的自我接纳也是如此,当一个人身处爱中,被爱充盈的时候,既想不起“接纳自己”,也想不起“不接纳自己”,因为他就像是身处江河湖海的鱼儿一样,自然自在,早已相“忘”于江湖。 可见,真正的接纳自己,就是“忘”。
忘了要接纳自己,也忘了不接纳自己,从而达到超脱的境界,并获得真正的自由。
当然,能够达到这层境界的人极其稀少,它是在到达了第三层境界后最终自然而然进入的状态。
当到达这层境界时,你反而会忘了当初自己还有一个想要解决的自我接纳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已在无形之中被自然而然的解决掉了。
现在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浑然天成,哪里还有什么要接纳和不接纳的呢? 最后的话
自我接纳这个词,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能真正做到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究其根本,是因为不知道自我接纳需要经历四个层级。
以前无人指点,我在其中深陷许久,后来走出来了,了悟了,于是把这些经历转化成方法论,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更多人也从自我接纳的迷雾中走出来,重新回到每一个鲜活的当下。
从此,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