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颠。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依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这是一首很完整的记游诗。此诗当写于开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岁之时。是年秋季,李白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离开自已的家乡走向广阔的天地。他从家乡绵州昌隆县青廉乡 (今四川江油)出发,沿江顺流而下,走的可能都是水路。过夔州 (今四川奉节) 不远便是瞿唐峡,出峡后诗人停船游览巫山,并登上了最高峰。游历过程中,诗人兴致勃发,直至黄昏日暮月出时方无奈而归。此诗所记正是这次游山的经过。

  在解析本诗之前,应厘清“巴东”这一地理概念的具体所指,因这一问题对正确把握全诗至关重要,如按旧注原说,则使人如坠云雾之中,百思不得其解。一些旧注认为诗题上的 “巴东”即是唐代归州的巴东 (今湖北巴东),如比较权威的清代学者王琦所注的《李太白全集》 在此诗题下解释说:“巴东,即归州也,唐时隶山南东道。”(《李太白全集》 中册1021页,中华书局出版)若仅凭字面意义,此说无错。但细读全诗,则万不可通矣。诗题曰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云云,可知诗人的行进路线是从巴东出发,然后穿过瞿唐峡,接着才登上巫山的。若此,巴东的位置一定在瞿唐峡之前,或者说,瞿唐峡一定在巴东和巫山的中间。然而,归州的巴东却在巫山的下游,若自这里登巫山,则必须溯江而上,但无论如何又无法经过瞿唐峡。如果顺流,那就要先过瞿唐峡,登巫山之后要再行走相当一段水路方可到归州的“巴东”,与诗题大相牴牾。于此可知,“归州巴东”的说法是绝对错误的,那么,太白此诗中的“巴东”到底是什么地方呢?余以为,定是夔州(今四川奉节)无疑。下文简述其理由。

  《新唐书》地理志卷四十载:“夔州,云安郡下都督府,本信州巴东郡。武德二年更州名,天宝元年更郡名。”据此可知夔州原来是信州的巴东郡,至“天宝元年”始 “更郡名”。李白此行当在开元十三年,此时的夔州尚未改名,仍叫巴东郡,所以诗人才有此称。又据《方舆胜览》: “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若把与此有关的地名按长江流向自上而下的地理位置排列一下的话,其顺序则是夔州、瞿唐峡、巫山、巴东,况且前三处所距不远,完全可能是在一天中所经过的三个地方。诗人自夔州(时称巴东郡)出发,很快即经过瞿唐峡而到达巫山(参见《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五册47—48页,中华地图学社出版)。这样一解,则全诗疑窦顿开,语意甚明矣。

  诗的开头概述自己登巫山前的情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两句是说自己从家乡出发以来,沿江已走了几千里水路。这天正逢望日,明月皎洁,圆如银盘。诗人接着说,刚刚经过瞿唐峡之后便徒步登上巫山的最高峰。在山巅之上,诗人极目千里,饱览巫山的雄姿。“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紧承前句,写巫山的高危与广阔。“不穷”是无穷无尽之意,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又可说是诗人所目见。因为诗人视野之内皆是耸山峻岭,都是巫山之境,故谓之“无穷”,所以下句说整个巴国境内都被巫山占据了。当然此句只是形容巫山面积之大,与杜甫名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句意相同,不必拘泥考证巴国的辖境。“日边攀垂萝,霞外依穹石。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四句写登山时的主观感受。山路高危陡峭,诗人要凭借垂下的藤条萝蔓才可向上攀援,有时只好倚偎在突出的大石头上喘息一会儿。诗人登得太高了,他觉得好象在日边霞外一般,云气在脚下缭绕,太阳在身边高悬。诗人心情愉悦,急不可待地快步登上绝顶,向远处眺望。啊!太美了。天清日朗,万里澄鲜,一点遮挡视线的东西也没有。他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以下六句便写其在顶峰上的感受。

  “却顾”两句是说,山顶真是高极了,回头向下一看,只见万里深渊神秘莫测,令人面容失色,心惊肉跳;抬头向上一望,头上即是青天。登临高绝之处,惊愕中又有几分自豪感,这是所有登山人都会产生的普遍心理。于是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竟觉得青天仿佛可以用手就能摸到一样,但夜间所常见的银河此时却不知哪里去了。远望云彩的升起之处,便可知道苍梧山所在的地方;观看那奔腾的大江的流逝,便可辨别大海所在的方向。“苍梧” 语出 《归藏·启筮》: “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瀛海”一词出自于《史记》。其实这两句诗是诗人由眼前所见的云气和江水发想而来,江流的方向当然应该是大海,无须详考。“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下文便转写归途中的景色。

  “积雪照空谷” 以下八句大意是说,高山背阴处的积雪映照着空荡荡的深谷,风吹树木发出呜呜的悲凄之声。踏上归途时天色已晚,只剩夕阳的余晖了,但诗人游意未艾,兴致颇高。江上寒冷,故早早就听到了猿的啼叫之声,天色朦朦胧胧,远处的松林已隐隐约约,一轮明月从那里缓缓升起,宛如松林吐出的一般。月光皎洁明媚,猿声清幽凄厉。此情此景给人一种空寂静穆的感觉。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有诗人不忍离去的主观情感寓于其间,因此有一种惆怅惋惜的情味。最后两句说虽然自己还有游兴。但不愿再听到猿的啼叫声,这才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辞别了巫山,拄着登山杖回到了船上。

  全诗记叙登巫山的经过,写得相当完整。从开始上山写起,继写登山时的感受与登上顶峰时所见到的景色,最后写下山及回船的过程,一气呵成,完全按时间顺序和所经历的过程来写,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诗中借助夸张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渲染巫山之高峻宏伟,“日边”、“霞外”等诗句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两句更是异想天开的惊人之语,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出诗人的浪漫气质。此外,还应指出,本诗是太白初离家乡时所作,他第一次接触到如此雄伟壮阔的山川景色,又因未接世事,所以诗中洋溢着欣喜之情,虽然在后半部分略含凄寂之味,但那恰恰充分地表现了游兴未尽的遗憾与惋惜,并没有什么感伤的情味。全诗的基调是明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与其后来的一些山水诗的扑朔迷离,晦暗感伤是大不相同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瞿塘峡  瞿塘峡词条  巴东  巴东词条  巫山  巫山词条  行经  行经词条  最高峰  最高峰词条  
感想

 飞鸟集读后感1000字

《飞鸟集》读后感推荐度:《白鹅》读后感推荐度:《红鞋》读后感推荐度:教子读后感推荐度:金锁记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飞鸟集读后感1000字飞鸟集读后感1000字1...(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