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允平
翠袖余寒,早添得、铢衣几重。何须怪、妍华都谢,更为谁容。衔尽吴花成鹿苑,人间不恨雨和风。便一枝、流落到人家,清泪红。
山雾湿, 倚熏笼。 垂叶, 鬓酥融。 恨宫云一朵、 飞过空同。白日长闲青鸟在,杨家花落白蘋中。问故人、忍更负东风,尊酒空。
这一篇咏牡丹词取材角度很别致。词人选取上苑中一枝晚开的红牡丹流落到寻常人家,做了妇人头上饰物这一事儿抒发感兴。全词分作上下两片。上片赋上苑众芳都谢、一枝独开、春事已过的孤独、凄凉和流落到寻常老百姓家的悲切。下片咏用做平常人家妇人头饰的遗恨、不甘心又无可奈何,最终归结到对酒当歌上。不写极盛时的牡丹,不写花事繁华时的牡丹,偏偏选取这种角度,大概寄寓着词人家国身世的某种慨叹吧。
上片头二句“翠袖余寒,早添得、铢衣几重。”摹写牡丹茂盛的绿叶。老叶长大,以“翠袖”比状,新叶鲜嫩,以轻而薄的“铢衣”形容。“余寒”点出季节,暮春时节春寒尚未完全退去。“寒”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烘云托月,写叶自然是为了写花。接下去的二句“何须怪、妍华都谢,更为谁容”是写花。“妍华”,美花,这里指牡丹。众牡丹花都谢落了,只有一枝独放,哪里能妆点起春天!? “更为谁容”透露出独开的凄苦、孤独,“何须怪”——不怪,则较“怪”更苦得深沉。接下去二句“衔尽吴花成鹿苑,人间不恨雨和风”运笔写环境。“吴”为吴王宫苑,这里借喻宋时的帝王上苑。春事已过,上苑诸花尽落,宫苑变成了鹿苑,“吴宫花草埋幽径”(李白诗),颇有黍离之慨,兴亡之叹。然则“无风无雨也落花”,春尽花落,不关东风事,天理自然,恨又何用? “不恨”是将宇宙人生看透了的眼光。“人间事”又何尝不亦如此。“花事人生事略同”(杜荀鹤诗)。这二句词意迭宕起伏,似词人有百结忧肠于此做了点艺术的朦胧的透露。最后二句“便一枝、流落到人家,清泪红”点明所咏的正题:上苑中一枝牡丹被人采去,流落到寻常人家。那红花上凝聚的晨露该是她感叹时蹇命舛而流出的清泪吧。前六句是这后二句的铺垫。“清泪”照应“余寒”,收住上片。
下片因事抒情。前四句“山雾湿,依熏笼,垂叶,鬓酥融”赋写牡丹用为民妇的头饰,为之增添容光。“戴上玉钗时,迥与凡花异”(孙光庭词)。“山雾湿”形容妇人的美发浓重油亮。以小山比状女人的头发是宋词中常用的语词。“熏笼”,罩在熏炉上的笼子,做熏香用。这里形容牡丹散发的异香胜似熏香。温庭筠《牡丹》诗:“莫惜熏炉夜,因风到舞衣”。“叶”,古代妇女鬓发上的花饰。牡丹戴在妇人头上,垂向鬓边,云鬓花颜,相应生辉。杜甫《丽人行》:“头上何所有?翠为叶垂鬓唇”。 这也是一种美的境界。 然而牡丹并不安于这种聊慰平生、平平庸庸的美境,她尚重温并希骥着昔日的宫苑梦。试看下面两句:“恨宫云一朵,飞过空同”。“宫云”喻牡丹。薛凤翔《牡丹史》载宫锦一种属神品,是宫苑中的名花。“空同”即崆峒。吴降仙,隋人,有才思姿色,得宠于隋炀帝,号为崆峒夫人,是历代有名的美女。名花应配美女。牡丹抱恨此生错过了机缘,不能与美人崆峒夫人共荣,落到这般地步,不甘心又无可奈何。下面二句“白日长闲青鸟在,杨家花落白蘋中”正是铺陈这种心理。“青鸟”,传说中王母娘娘的信使。长长白日,青鸟闲在那里,不做信使,音信阻隔,梦想终归是梦想,变成不了现实。“杨家花”,指柳絮。这里翻用了杜甫《丽人行》诗句:“杨花雪落复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杨花飘落,春色将暮,时不待人。这回荡婉转的愁绪是牡丹,也是词人的吧!?末二句“问故人、忍更负东风,尊酒空。”词人与牡丹对语,人与花融而为一。“故人”指牡丹。欧阳修《题洛阳牡丹图》:“开图又见故人面。”词人借问牡丹,怎么忍心辜负了东风好春光,让酒杯空空。这里化用了李建勋《晚春送牡丹》的诗意。“携觞邀客绕朱阑,肠断残春送牡丹。……借问少年能几许,不须推酒厌杯盘。”文人哀时伤春总摆脱不开“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慨叹,但却不见了曹孟德的雄才文思。彭词比之李诗意境更蕴藉、空灵。
相关推荐
《钱谦益·广陵郑超宗圃中忽放黄牡丹一枝,群贤题咏烂然
《冯琢庵·牡丹》原文及赏析
《李昌祺·山中见牡丹》原文及赏析
《徐渭·仲冬观牡丹花于城西人家》原文及赏析
《徐渭·闻人赏给事园白牡丹三首(选一)》原文及赏析
《于立·观牡丹有感》原文及赏析
《卢挚·湖南宪幕牡丹》原文及赏析
《刘敏中·水龙吟同张大经御史赋牡丹》原文及赏析
《元好问·紫牡丹》原文及赏析
《姚云文·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