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读后感
推荐度:
青春之歌读后感
推荐度:
青春之歌读后感2000字
推荐度:
《青春之歌》读后感500字
推荐度:
树之歌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青春之歌读后感(精选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之歌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1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一口气将青春之歌这一书全部读完了。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记。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心由之路。
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静道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的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九一八—一二·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青春。
我希望和林道静一起,并肩走在大街上,去面对刺骨的寒风,但我却不再像她那样,可以看见中国共产党几个字就像婴儿见了母亲一样感到无比的亲切和伟大,我们听贯了什么党性、原则性之类的话,对党,也是另一种感受。在《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静道对党真挚的依赖,像母亲一样的情感。领略到了他的像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爱国之情,领略到了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风云。
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墨,真实地展示了林静道充满坎坷,充满荆棘,但却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艺术形象。真实感人,文笔流畅优美,时代色彩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是一部畅销不衰的优秀青年读物。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2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享受着安逸的生活,在党的阳光下茁壮地成长,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段时光。
近来,我读了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青春之歌》,这本书叙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踏上流亡之路。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林道静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真诚,以及那一份为了祖国愿意捐献自己一切的赤忱之心。
回归到我们现在这群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的少年们身上,有不少人喜欢抨击我们,说我们一代不如一代啊,浪费党的栽培啊,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都在努力着,努力学习,努力成为人才,努力报效祖国。
我们把握得住青春,不需要过分坎坷,只需要平平淡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握得住现在,不需要过分辉煌,只需要平平凡凡,尽自己所有的心血灌溉每一株花朵,把握得住未来,不需要过分耀眼,只需要让周围人看见,尽自己所有的思考力选择每一条道路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要用行动就可以证明我们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的很好!
从小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即使迷茫也能再次找到方向,即使害怕也能再次鼓起勇气,即使跌倒也能再次爬起党永远会在前方指引着我们的道路。
请让我们珍惜这段时光,在党的阳光下努力前行。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3
《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道静对于党的真挚的依赖的象孩子见到母亲一样的情感;领略到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一星期以来,每个晚上,我都沉浸在那个时代中。但是,毕竟,我还是从那个时代中走出来了。书看完了,我看了杨沫的再版后记。这一本书,它经过了另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文革的时代。它听取了众多的意见而改变了一点,增加了林道静在乡村农民—运动中锻炼的七章,这表明了歌明者要与工农商相结合的歌明思想,也给整部小说展示了更广阔的天地。
同时,林道静的思想发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虽反感增写的理由,但却还比较喜欢这几章。最喜欢的是开头道静和余永泽生活,和卢嘉川接触的一段,在狱中和林红接触的一段,写得很成功。可是后来,却很难理解一个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斗争和歌明的情节。这种内部的左和右的斗争,也许是因为某些人的批评,也许揉进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许,我自己天真地没有预料到当时斗争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杨沫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有太多责任的作家。作品不应该为历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赏的是那种自由的作家,他没有任何责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写作,他的作品就应该是他自己最强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强最高亢的呼声。杨沫的作品,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她毕竟写出了,成功地写出了一代人最壮美的青春!
这本书也让我感到,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也应该像文中的林道静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种奉献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现在家家户户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历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而坚强的意志更需要我们的锻炼,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未来!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4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身影,我依旧能够感受到这场历时的大风暴。也依旧能够领略到她对党的真诚,对祖国的热爱。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的中国时,她那种无私奉献青春、顽强与不屈的斗争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动。
林道静虽是大地主家庭出身,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她不仅为个人主义命运做挣扎,也为着拯救危难的祖国奋斗,却又一度遭到打击—自杀未遂、教书被逐、爱情不如意、寻找职业四处碰壁、对党的`理解尚且幼稚…面对重重打击,她没有选择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她选择的这条路异常艰辛,可她只挡这些打击、坎坷。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与命运,没有放弃对党的向往。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起敬佩。特别让我触动心弦的是她在狱中与林红接触的那一段,一个女孩,本着柔弱的身躯,面对烤打,她没有屈服:面对爱情的诱惑,她没有动摇。而是带着愤怒与之抗争。她的心中只有党和国,她身上的一道道疤痕,就是最好的鉴证。
在感动与敬佩之余,不由得想到了我们正值青春的朋友们。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暂了,也正是因为她的短暂,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正值青春年华的朋友们,却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选择让青春随风逝去,面对挫折,或是些生活的小挫折,就不堪一击;或是学习的一点小坎儿,就匍匐在地;或是写感情的小插曲,就选择轻生…有的人选择让青春沉沦,或是习惯了像花一样的生活,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多事情都靠着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脱离了父母,就选择沉沦、搁浅。当选择让青春逝去的人醒来的时候,发现青春以不在。当选择沉沦、搁浅的人准备起航时,却发现青春已成伤感。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都在隐隐作痛,这种痛愈发严重。
我记得且很喜欢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保尔说的那段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以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是的!有人说的好,拥有健康是可喜的,能用健康的身躯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的人是可敬的,年轻就应该奉献。
正在少年的朋友们,即将步入青年的朋友们,青春不设回头客。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命运”,而是要像林道静那样,努力改写命运,一个人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在,应该是一种超越价值的存在。是的!也许这条路很艰难,可我们有青春,那就应有冲劲,有干劲。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即使是100次跌倒依然有101次爬起来,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相信青春,相信未来。
《青春之歌》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应该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向林道静学习,献出我们最壮美、最靓丽的青春,与祖国共进!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5
余永泽是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的开场给我们一个很善良正义的形象,但是随着小说的进展,我们看到了他阻碍革命的一面。他自己不支持革命,进而想让林道静也顺从他去过平静的生活。我们总是说,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就应沉默。但是余永泽却不是这样,他死读书,读死书,只为自己毕业后将去哪工作着急,于是便央求罗大方让罗大方的父亲引荐自己给胡适,好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再之后,我们又看到大部分的同学都南下请愿,抗击军警的暴力,而他却在图书馆研究着古文。对于余永泽我们的批评家从来都是毫不客气,认为这样的人虽于革命无大的危害,但中国人如果都像他那样,那亡国只是迟早的事。
《青春之歌》是杨沫50年代的经典作品,小说的格调就是革命,抗击侵略,抵制暴政。书中给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像林道静,卢嘉川,许宁,罗大方,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革命者,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生存,将自己个人的生命置之度外,不惧怕把牢底坐穿,坚强地应对强悍的敌人。同时小说中也有许多反派的人物,像那个胡局长,还有那些特务,当然还有那个党的叛徒戴渝。除去这两种人,就是那些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对反动者低头的人。这类人也许经过革命的宣传会加入革命的阵营,也许至死也就是平凡的在世上生活着。我们此刻所说的余永泽就是这第三类人。
余永泽出生在地主家庭,这并不能够说明什么,毕竟有那么多的地主家庭的青年最后成为了革命的先驱。余永泽生性懦弱这却至关重要,他顺从父母的安排,娶了一个有缺陷的女生做妻子,可没过多长时刻就死了。他看到林道静在小村无依无靠,就主动去帮忙她,进而两人产生了感情,结为夫妻。但是生性懦弱的他,不敢参加革命,认为这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关心。他也害怕自己的妻子因参加革命而遭遇什么不测,因此坚决反对。余永泽的懦弱使他不敢向反动的统治者说不,不敢加入革命的队伍,而只能顺着传统的和平的路那样走着。他是中文系的学生,从他待人接物,和林道静讨论文学,我们就应知道他也是有很强潜质的人,但是他将他的未来定在了只为个人而生活的那一个狭小的信念中,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自己而工作。我们是否需要激烈的批评呢,我想大可不必,正因有人说,性格决定人生,余永泽生活在一个没有斗志的地主家庭,构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在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革命年代,他的性格决定他只能沉默。
但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余永泽背叛林道静,这一点我们就应看到,他没有告密,没有出卖道静的朋友,他只是冷眼旁观着一切,但是一个原则却是不倒向反动派。余永泽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到对付黑暗的统治只能用革命的手段,想苟活于世,只能碌碌无为。在那个时代,其实像他这样没有革命的人其实是许多的,看过《围城》的人都知道那上方发生的事也差不多就是抗日的时候,但是我们却并没有批评方鸿渐他们不革命,正因那只是一本描述普通生活的书。我们的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行为,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是革命者,毕竟人各有志,也许是他的思想有局限性,也许是他生活的环境不允许他如此。我们所要批评的人是那些反动派,那些背叛革命的人,他们阻碍社会的发展,残害我们的革命志士,是非正义之流。
对于余永泽我们还能看到他受封建思想毒害至深,封建宗法观念根深蒂固。从他听从父母的安排娶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女生,到他对待农民的冷酷,再到他对待林道静是否就应出去工作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出。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在资产阶级利益的集团,当然对中小地主也不会太差,作为地主家庭出生的余永泽不反抗这个不公平世界也就有了另外的理由,他并没有受到生计上的威胁,他不需要透过革命的手段去获得生存的权利。因此我们党之因此团结农民阶级来进行革命就是正因他们的生存受到威胁,他们具有革命性。有人批评《青春之歌》说它描述的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小姐林道静,也就是正因他们认为资产阶级不具备革命性,林道静从资产阶级变成工农阶级的党的一员,有点不切实际。
一部《青春之歌》让我们看到了坚强不屈的革命志士,一个余永泽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值得我们去深究,去了解,我们不能正因片面的主观性认识或别人的评论就去妄加批判。李魁是反叛的,但是却杀人不眨眼,严嵩是有名的奸臣,但是他年轻的时候却是一个博学好问,勤奋刻苦的青年。人性是复杂的,我们无法猜透一个人的所想,正如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已经位高权重,什么都有了,可却还要以权谋私,打压下属。《青春之歌》描述的余永泽永远只能作为教科书的材料,在那里,我们能够将他作为反面材料加以证明革命年代不应沉默,而就应去应对不公平的世界。但在我们真正要去了解认识一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我们要加一些明白,不好苛求。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6
手握《青春之歌》,我的心却不由的飞向我的“青春”,回忆起我的“青春”来,嘴角间也不由哼起这首越哼越让我感叹我逝水年华的“青春之歌”。 青春叫人无限的追忆又叫人痛苦的无奈,青春应该倍加珍视却又被我们无情的挥霍,我们不自知的就已写下一行行所有的青春诗句,却在再次读到时潸然泪下。我们不自觉间肆意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是那么的“潇洒”、那么的“大度”。我们还有多少个青春、还有多少个年华去让我们“潇洒”、让我们“大度”?我不由痛苦的去思考问题,思考这个明了而又故意去糊涂的答案。暮然回首,青春只留给我们一串串伸向我们不能退却的脚印。此时的我们,站在这青春最后的尾巴上茫然四顾,是否更应该好好的活,更应有意义的过?只为这可爱又可惜的青春画一个完美的句点,让我们坚定前行。
林道静,我以一个大男子的角度去思考,她就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个人的广场上,你也无法去想象她有什么特别之处。恰恰相反,林道静,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年轻的声音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接初升的太阳。是那么的美,是那么的感人,那种青年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那种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精神,无不展现她特有的美感。就是这种力量、勇气和不屈的精神,锻铸了一个使人景仰的“女战士”。我们的女主角的人生又是波澜壮阔、历尽沧桑的,壮阔到让很多男子汉萌生再世为人的念头,沧桑到让世界都改变了颜色。如果说她代表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书中的青年们,如同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中国大地上谱出一曲动人、激昂的青春乐曲,在20世纪上半世纪青春躁动的中国,他们将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新中国的未来而奋斗。他们为他们那可爱又可惜的青春画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他们为他们无怨无悔的青春而坚定前行。
我们青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书中那个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可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却与我们相隔的太远。也许现在,尤其改革开放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理想丧失的年代,也许有个人理想,但更多的是从身边耳濡目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我们失去了社会理想,只剩下生存的需要、金钱的追求、权利的追逐,我们不为此而感到悲哀么?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我们不去苛求能像林道静一样的伟大,但也让我们的精神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精神”。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勤俭、少一点浪费,多一点美好、少一点丑恶。古语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
对于我们现在已参加工作的青年来说,在学校,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今作为煤矿人——新集煤矿的一份子,践行新集精神,把我们的矿上建设的更加美好,除了为理想而奋斗外,我们肩负着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不应该将目光拘于狭小的个人天地,这样的生活是苍白没有意义的,只有紧紧靠拢于企业的组织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鼓足干劲,为国家,为企业,为人民奉献个人的绵薄之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我们激情的青春。让我们青春担当得起“青春无悔”这四个字,当我们回首我们的青春,我们能够自豪而又骄傲的说“青春无悔”。
我们青年人是需要一点信仰的。林道静的成长与一年多的监狱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想上更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用书中的话说是:“反动派把我们抓来不是让我们蹲监狱,而是让我们上了马克思主义大学”。信仰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阴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富了,但是人们也发现社会变了,社会矛盾激化,价值观裂变,出现了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错位。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要树立起我们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把个人的追求与整体的核心价值统一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如是观,作如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前进步伐。那青春之歌和着义勇军进行曲显得更加浑厚动听,那青春的热血映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更显耀眼夺目。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公平,一生只给予我们一次机会。转瞬即逝、弥足而珍贵。但是每个人却将这仅有的一次“青春”的机会演绎各不相同。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声唱出青春的梦想。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迈的歌,尽情唱出青春的斗志。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热。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7
在20世纪三十年代,女青年林道静为逃避腐朽的家庭,独自逃去了北戴河。在那遇见了青年余永泽,两人相识、相伴、生活在一起。同时林道静也结识了许多年轻的爱国青年,他们让林道镜懂得了许多国家大事,渐渐的,林道静开始厌恶和余永泽在一起平庸的生活,她开始积极参加和爱国青年们组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行动,远离了自私的余永泽,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而奔走呼号。后来经过了各种考验,在革命战士们的帮助下,她终于成为了一位坚定、成熟的革命者。
书中令我最为震撼的是卢嘉川被捕后,在监狱中被打断双腿,全身血肉模糊,离死亡仅有一步之遥时,仍然一点一点的挪动着沉重的身体,想告诉同志有叛徒背判了团队。对于他这样一位将要被反动派处死的死囚来说,死去是最舒服的一条路。而对于卢嘉川来讲,只要能把消息传出去,一切都不再重要,不管自己遭受多少痛苦,只要可以少牺牲几个同志,他的脸上就可以浮现出一种安祥的、和谐的,从未有过的微笑了。卢嘉川把信号传递出去后就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
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多少这样的宁死不屈、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革命斗士换来的啊!我忽然想起网上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在替你抵力前行。”
我们有的时候在报怨学习累、工作忙,可是这点劳累同革命战士们所遭受的苦难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这本书的作者杨沫与主人公林道静的经历十分相像。她为了躲避家庭,远走他乡念。后来,父亲破产,母亲逼婚,她不愿嫁给汉奸走狗,毅然只身逃走嫁给了“余永泽”,最终像道静一样离开了他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奋斗的生活。杨沫说过:“革命前的林道静是她自己,革命后的林道静是众多革命者的缩影。这本书里有她自己,也寄托着她的希望。”
书中有着一个又一个人的人生,一个又一个人的青春。细细品读,意犹未尽,希望大家能够看看这本书,从而思考自己的青春应该如何渡过。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8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值得人们用美好的言语去讴歌的。这些天,我就读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血的好书——《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为读者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主人公林道静,为了反抗花瓶”、“没有灵魂的傀儡”和依靠别人的供养过日的命运,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在革命者的帮助下成为了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青春之歌》情节真实感人,文笔流畅通顺,时代色彩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是一部常销不衰的优秀青年读物。
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是多么的坚强!顽强地对待敌人,他们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强”字。他们的内心是强的,身躯是强的,理念更是强的!只有强者才能战胜敌人,击败敌人,他们是无比刚强的!
当今社会的我们,因为家家户户多是独生子女,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一遇到难题就退缩,一遇到困难就害怕,所以个个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情还要依赖父母:作业、生活起居上下学的接送……因此缺乏了锻炼的机会。新闻曾报道,一位农村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顾她,她用她柔弱的肩膀担起了责任,撑起了整个家。在困苦、艰辛的磨练下,她变得独立自强。任何事情她都是自己做,自己承担。我真佩服她啊!她像书中的林静道一样,自强不息。而我呢?我也是从小被宠坏了,自己的事还要依赖父母,一点儿也不自主,什么事情自己不能做主,仍需要父母的帮助与照料,还像一只幼鸟,那么大了,翅膀还没硬化,仍然不会飞翔,也不想飞翔。但自从我读了这本《青春之歌》后,我才明白我是多么渴望那片蔚蓝的天空,多么渴望飞翔!我明白,我必须独立,必须坚强,因为只有经历过困难才会长大!
珍惜青春,黄金的时代在我们的面前而不是在我们的后面。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论暴风雨来的多么猛烈,请做一只海燕,做一只高傲的海燕,在挫折与困难中前行,风吹的猛烈了就展开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抬起自己不屈的头颅,面向暴风雨,相信——雨后就会有彩虹!
雨过的彩虹——更加沧桑,更加明亮,更加美丽!我们也应如此投入到风雨中,面对挫折,磨练自己,坚强自己的心理,坚强自己的信念,是自己蜕变!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9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再次拜读《青春之歌》,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以及他们坚强的信念和对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文中主人公热爱读书,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虽然遭遇一连串的挫折,却在此之中变得更坚强和强大,并且进一步向革命组织靠拢。革命的热潮不仅挽救了她的生命她的灵魂,更挽救了她的青春,也是革命的青春。本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他们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甚至对社会对国家的思考,这也是这部作品最值得肯定的一面。
《青春之歌》那个年代已经过去,而属于我们的年代却仍在继续着。我们似乎很难体会到当年革命先烈们战斗的艰辛,但我们在欣赏前人留下的宝贵文献的同时,应该深刻的思考,思考现在,思考未来,思考我们会不会像林道静那样坚定一个信念,最终也为自己谱写成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人人都知道青春的宝贵,人人却都只是感叹岁月如梭,却不去思考该怎样用自己的行动来留住这样的光阴。我们总以为自己年轻,可以没有理想,可以安逸的享受时代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等学好了本领再去考虑未来。但是我们可曾想过,当我们走进神圣的医学殿堂,叩开悬壶济世的大门,踏上救死扶伤的征途,开始与病魔斗争,与死神赛跑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庄严的医学生誓词中,我们便要开始为肩上沉甸甸的生命而努力!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梦想,那么作为当代一名医务工作者,看着历史上和现在的医学人士与各类疾病的斗争,我知道我的中国梦就是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战胜各种疾病,让人们都拥有一具完好健康的身体。虽然这个梦很遥远,人类经过了这么多年战胜了很多疾病,却又不断的有新的疾病让人对它们无从下手,但谁又能否定我的梦想呢?因为这不仅是我的梦想,是我的动力,还是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的。
我的中国梦,我的医学梦。它让我懂得我要走的路还很遥远,因为在这条追梦之路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疾病等待着我去挑战,但我不会放弃。因为在这条追梦之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与我志同道合的的人一起努力奋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医学的求学之路没有尽头,想要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想要把祖国的医学文化发扬光大,就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努力。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一部《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节奏催着我们不停地前进、前进!从自身做起,努力工作,唯有如此,才对得起那些英雄前辈用血肉拼出来的美好今天,才对得起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无微不至的关怀。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10
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人生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木桥。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血的书——《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为读者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一批爱国主义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情景,细致的雕琢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而主人公林道静是一个从小寄人篱下的的青年,为了反抗命运,她凭着旺盛的革命热情在革命者的帮忙下,从一个受尽凌ru的青年成长为一名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回首此刻,我们物质生活丰富,有着社会、家庭和朋友的照顾,不必为生存而担心;可我们的精神生活与林道静相比,却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林静道找到并坚定了自己的思想与信仰,实现了青春的价值。而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却很少有人把握住青春的价值:有些人把青春浪费在了网游的虚幻中,有些人把青春浪费在了颓废的酒吧,还有的人把青春献给懒惰与放下。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其特殊的价值,并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正值青春的我们就应无愧且无悔于青春,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我们就应为收获一个完美的未来而播种下理想,并发奋让它实现。但是我们又有几人真正做到了无愧青春呢,其实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自己的挫折与不顺,有的人在挫折中站了起来,而有的人却如脆弱的玻璃瓶经不起挫折的磨砺。青春期的我们有着鸿图之志,但我们的理想却不堪一击,在几次失败和教训之后就变得软弱与胆怯。玫瑰在破土前,只有在黑暗的土地里经受寒冷与寂寞的挑战,才能冲破大地,绽放自己的美。我们的理想也只有在挫折的不断锤炼下才能由普通的石头变成河蚌里发光的珍珠。完美的未来需要我们为之而艰苦奋斗,而理想是我们奋斗的动力。黄金时代就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应学习林道静,珍惜青春,把握时光,把握每一天的完美。只有不断奋斗,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才能有真正值得歌颂的完美青春。不论暴风雨来的多么猛烈,请做一只海燕,做一只高傲的海燕,在挫折与困难中前行,风吹的猛烈了就展开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抬起自己不屈的头颅,面向暴风雨。
要坚信——雨后就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