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没有同理心的人,我凭什么要帮你?”

作者:张良计

01:

前两天收到一个读者的信息,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大意是他和朋友最近创业,搞了一个小微企业的互助平台,匹配供需两边,然后撮合交易。

其实他干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介绍完自己的创业项目后,又给我发来这样一段话:

“我和朋友都很喜欢您的公众号,也是4年的老读者了,因此想问问看您这边是否能帮我宣传一下,或者介绍给身边的客户老板们知道一下。

我们都相信您的影响力,一定能帮我们快速打开市场。创业不易,作为您的老粉丝,还请多多支持!”

这就有意思了。

当时我下意识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在暗示白嫖我?

否则,我们素昧平生,仅靠网络一线牵,他怎么就能把求人帮忙说的这么理所当然,丝毫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搞得好像我如果不帮他,就辜负了一个喜爱我多年的粉丝的心意一样,是大大的罪过。

当然,后来我没有直接拒绝他的请求,还是给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并祝他成功。

但这件事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

其实做公众号这么多年,随着粉丝越来越多,我也经常收到不少类似的求合作,求赞助,求帮忙的请求。

很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但同时我也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在向人求助的时候,容易陷入单向思考,即:

“我遇到了困难,我很无助,我需要帮忙。”

当一个人带着这种“我本位”的意识去寻求帮助的时候,表达出来的意思就会变成:

“你看我陷入了困境,你应该帮帮我,你不帮我就是没有同情心。”

只想到了自己的困境,却没想到对方会不会因为这番求助而陷入困境。不帮你就是不讲义气,不帮你就是自私自利,不帮你就是看不起你,这事情还没做,道德绑架的枷锁就先套上来了。

可讲道理,不应该如此。

站在被求助的人的角度去思考,我跟你非亲非故,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才是本分。

那么,我凭什么帮你?

而且帮忙这个事可大可小,如果是举手之劳尚且可谈,但若是需要耗费精力的帮大忙,这就非同小可了。

就像文章开头的例子一样,假设我答应去帮这位读者的忙,接下来我需要做什么?

我得去调查一下他的这个创业平台靠不靠谱,这就要花不少时间。

因为帮他推荐给我身边的客户老板们,人家买的是我的面子。

大家因为信任我,进而才会信任我推荐的这个平台,所以我是有背书责任的。

倘若这个平台的服务质量并不如人意,用户体验也不方便,那我推荐出去不是砸了自己的名声招牌?

这就好比你去帮人家介绍工作一样。

你推荐的人进入了你朋友的公司,但这个人的工作能力并不怎么样,而你朋友当初是信任你的眼光才把他招进来的。

结果这人什么都干不好,你朋友是开掉他也不是,留下他也不是。

最后搞得谁都不愉快。

02:

所以说求人帮忙之前,要具备同理心,要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我的问题应该找谁解决?

同时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他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付出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对于他而言,卖我这个人情划不划得来。

成年人之间的帮忙,讲的不仅是情分,更是利益。虽然这个利益并没有摆在台面上说的那么明确,却是暗藏在你来我往之间最底色的那层基础。

聪明的人求人帮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就像我一位当老板的朋友说的:

“今天你求我摆平一件事,我愿意帮你,是因为我知道未来当我遇到危机时,你会站出来像今天我帮你一样来帮我。”

重要的是他接下来那句话: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在这种【我欠你,你欠我】的反复循环中越来越紧密,最终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讲人话,就是今天我帮你50分,明天你帮我80分,后天我再帮你100分,未来你再帮我120分。

双方在不断的互相支持下各自发展壮大,而不是只知道索取的单边付出。

要知道实力差距不大的双方,帮忙叫互惠互利。实力相差巨大的双方,帮忙叫大发善心。

这世界上发善心的机会不常有,但互惠互利的地方遍地都是。掌握了其中的精髓,才能在职场和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凭风借力。

善于求人的人,懂得拿捏分寸,既不会让对方做太为难的事情,又能让对方获得足够的成就感,舒舒服服地卖出一个人情。

谁都会有难处,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但在求人帮忙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人家凭什么答应你?

03: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以后在求助别人之前,该如何换位思考呢?

最后分享3个思考维度,帮助大家做出判断,以便更好达到自己的目标。

1. 你的求助,是否需要对方投入大量成本?

帮我写篇推荐文吧,帮我搜集整理一下信息吧,帮我设计个Logo吧......

在你开口之前,不妨先转换一下角色,想想如果对方带着同样的需求来找你,你会怎么想?

做同样的事情,你需要付出多少时间,调动多少资源,投入多少精力,自己估算个大致的成本出来。

然后拿着这个成本去对标你所求之人,看看他要帮你这个忙,付出的成本比你高还是低。

千万不要觉得对方能力比你强,身边资源比你硬,就以为这是举手之劳。

很多时候他为了帮你这个忙所投入的隐形成本,你根本看不到。

像我有位做设计的同事,总会接到身边创业的朋友请他免费设计产品Logo的请求。

没做过设计的人,以为设计个Logo就是随便画一下就完事儿了。

但对于一个负责任且专业的设计师而言,设计一个好Logo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他要了解这个产品的属性,知道产品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人,去检索市场上其他类似的产品Logo都是怎么设计的,去感受这个产品的用户体验如何......

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要做,并且在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这个Logo未来的延展性,其中的视觉元素是否能与产品以后的发展路径相契合,是否在产品迭代的时候有进化的空间等等。

外行人以为随便画一下就好了,内行人却要不眠不休好几天。

所以说在求人帮忙之前,自己先去做一些专业上的了解。弄清楚人家帮你这个忙需要付出什么,千万不要自己想当然。

2. 你的求助,是否会给对方带来困扰和不利影响?

曾经有位朋友A向我求助,他的公司正在竞标一个客户的年度项目,已经进入到最后商务标比价的关键阶段。

而和他一同进行比价的竞争对手,恰好是我另一位多年好友B所在的公司。

于是朋友A在打听到这个消息后,请我出来吃饭,一番好话说完之后求我:

能不能帮忙打听一下,B那家公司报出的最终底价?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马上就能嗅到不对劲,这么做不仅违反商业道德,更是让我陷入到对朋友B不义的局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倘若我答应了,未来有朝一日B一定会知道,到时他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对我,想想都有点后怕。

于是我果断拒绝了A的求助,但这件事让我陷入了思考。

当我们在向人求助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开口所求之事,是否会给对方造成潜在的困扰和不利影响。

让别人陷入两难的求助,不要去想,提都不要提。

正向的帮忙,一定是对方帮了我们,也能给他带来好处的。

无论是以后有朝一日我们会回馈他,还是让他觉得卖了我们一个人情,总之一定要让他有所收获,不能空手而归。

负向的帮忙,是对方帮了你,付出了成本,不仅什么都没得到,还害了他自己。

这种忙越帮越亏,如果你厚着脸皮提出来,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根本不把他当朋友,而是当做工具人。

记住,聪明的人求人帮忙是在栽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求人帮忙是在消耗。

3. 你的求助,是否真的是万不得已,而不是因为你懒?

自己努努力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尽量不要求人帮忙

比如下班前要交一份项目报告,却因为你晚上要赶一场电影,于是推给同事帮忙做,自己乐得去奔赴约会;

又或者明明是你分内的事情,但你嫌麻烦又不能邀功,于是踢皮球踢到别的部门去,让人家帮你擦屁股。

这些事情,实际上都没有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挤一挤时间,或者动动脑子想一个Plan B,都能自己解决。

但因为懒,就把麻烦丢给别人。这种求助,都叫低质量求助。

低质量求助有一个什么坏处呢?

站在被求助者的角度去想,会觉得你的能力和态度都有问题。久而久之,你的口碑会一落千丈。

能力问题自不必说。这么简单的事情还要找人帮忙,那就只能归结于你能力不够,段位不高,天花板就在那儿显而易见。

态度问题在于,明明可以自己解决,却还要开口找人帮忙,而且平时也没见你忙到哪里去。那就只能说明你好逸恶劳,喜欢耍小聪明还不踏实。

这些印象一旦形成,以后想扭转回来就很难。到时候大家都会觉得,嗯这个人啥本事都没有,出了问题就只知道找人帮忙,从来不会自己思考。

所以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开口求人。这样才会让你的求助显得很珍贵,也会很真诚。

宁可自己先思考一番,哪怕暂时找不到解决办法,也要把遇到的难点和思路想清楚,再去有针对性地求助别人。

比如你可以把一个大问题拆分成三个小问题,自己能解决前面两个,最后一个再去求人帮忙

或者,你也可以把问题的难点进行分类罗列,然后A难点找A专家,B难点找B专家。

这都证明起码你是认真思考过的,而不是一股脑全丢出去,自己当甩手掌柜。

最后再强调几句。

成年人之间的求助一定是互惠互利,而不是单边索取。当你准备开口求人的时候,一定要同时在脑子里想好,这会不会给对方造成麻烦,未来我该怎么报答对方?带着这个思维去办事,你才能游刃有余,无往不利。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关于求人,里面真的有很多学问值得研究。

希望写了这么多,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与君共勉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同理  同理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感想

 如何做到自我接纳?(深度)

文 / 晶美同学YouCore主策划前言你曾有过如下的想法吗? 不喜欢自己的外表:脸不够小、身材不够匀称、头发也不够浓密; 不喜欢自己的性格:总是太多纠结,内向...(展开)

感想

 12种让你学习更高效的科学方法

学会如何高效率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高效学习的方法。以下是12种科学学习的方法, 分享给大家,相信一定会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01、多样化练...(展开)

感想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推荐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推荐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推荐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推荐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