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朋友聚餐,会聊到熟识的人,不时有人说:某某某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语气里满是艳羡和赞叹。
问题在于,这位羡慕别人实现了财务自由的先生,是我们都认为他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作为上市公司高管,他持有的期权股票已经翻了不知多少番。一个开着迈巴赫、住着北京三环内200平米以上公寓、以高尔夫为日常运动的人,抻长脖子巴巴地眼红别人的“财务自由”,是不是有点荒诞啊?
这就是最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一般会认为别人实现了财务自由,极少有人认为自己实现了财务自由。
他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之余,特别有追求地读了某著名商学院,然后被同学请了一次客。不是请吃燕翅鲍,是请全班同学去瑞士滑雪,加每个人全套高端体检。他受刺激了。觉得自己离“财务自由”的梦想,岂止一步之遥。
比照这个标准,我已经实现了菜市场财务自由,家乐福财务自由,但是离BHG(北京一家高端连锁超市)财务自由还有距离。
“不问价儿”也不是多难的事。要命在于,你想要的财务自由,到底是在出手买什么的时候,可以不问价儿?
2
在包包的世界里,买蔻驰不问价儿,和买爱马仕不问价儿,还是路漫漫其修挺远的。
买菜不问价儿,买衣服不问价儿,买车买房不问价儿,买游艇买飞机不问价儿,买公司买海岛不问价儿……“不问价儿”的世界,辽阔到漫无边际。
你要什么?
我认识的一位单身妈妈,工薪族,会选在家乐福晚间关门之前去买当日打折的生鲜食品。但是,她带女儿逛书店,从来不限制女儿买书的数量和价钱。她女儿从四岁起就拥有书店财务自由。
我就不行,总会劝孩子和劝自己,看好了书目,可以上网买啊。网上有折扣。这两年更进一步到“可以买电子书啊,电子书多便宜”。
我不认为她的财务状况比我优越。只是,她更看重孩子选书、购书、读书的快乐,更愿意支持实体书店。她批评我:都像你这样,孩子们将来会没书店可逛。
你看,如果全面“不问价儿”比较困难的话,其实是可以让自己在某一方面率先财务自由一下的。
3
财务自由这回事,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挣很多很多钱,多到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一是控制和缩减欲望,让所入足以覆盖开支。
好吧,让我们老实承认,我们巴望着的财务自由,基本都是前一个。
每个人都以为,当我们拼死拼活挣了足够的钱,就可以过成我们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话凯恩斯在1928年就说过。他预言,在不惜一切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过去后,人们终将从疯狂的工作中摆脱出来,获得自由。他给出的美好年代是2028年,说到时候人们每天只需工作3小时左右,其余时间用来休闲。
还有12年。打脸的来了。
Gallup(盖洛普)针对美国人的数据调查显示,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感到时间不够用。社会中有着更高收入的人,并没有享受更多的闲暇和自由。调查并且断言:如果你收入水平较高,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拥有较高的学历,你基本上就只有很小的概率能够摆脱忙碌的状态。 为什么?分析认为,一个可能导致他们选择忙碌的原因是,这些人更能够感受到时间的经济价值。他们的时间更“值钱”,因此“舍不得浪费”。
为什么?分析认为,一个可能导致他们选择忙碌的原因是,这些人更能够感受到时间的经济价值。他们的时间更“值钱”,因此“舍不得浪费”。
看吧,这就是很多人在追求“财务自由”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财富可能越积累越多,离“自由”却越来越远的原因。
当时间越来越值钱的时候,人们本能地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把时间换成钱,而不是自由。那是无形的红舞鞋,不声不响地就上了脚,让你舞动到无法停歇。
蔻驰之后有爱马仕,车房之后有海岛。有还要更有,多还要更多。水涨船高,自由的彼岸,只是一个幻象。
4
财务自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自由就是自由,它只属于心智成熟、选择理性的人,与财务状况关系不大。之所以不说“没关系”,是因为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是必须的。当你为隔夜粮发愁时,确实很难讨论自由的问题。
只有财务自由了,才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别逗了,财务够了,自由没了的人,有的是。
一对投行工作的夫妻,年薪都在七位数摸高八位数,两个同在上海居住工作的人,在上海有四个月不碰面的记录。不是你飞就是我飞。有一次恰好因为各自的谈判都在北京,居然百忙之中在北京的酒店仓促约会了一晚。
两夫妻都觉得这样的日子不是人过的,也在日理万机的间歇无数次地发微信讨论过调整节奏。但谁也没有离职的决心。太太跟闺蜜叹气:我是可以不干,我的团队怎么办?
你想要的自由,不是财务能给你的。它最终还是取决于你到底有多想要,你的权衡,你的决心,你的断舍离。
我最欣赏的关于财务自由的一个界定,是好莱坞华裔女星刘玉玲给出的。她说,她一直努力赚钱。这笔钱叫作“Fuck you Money”(去你的基金)。有这笔钱傍身,当你老板让你不爽,或者逼迫你做伤及你底线的事情时,你可以甩他一脸“Fuck you ”摔门而去。
而“Fuck you Money”,实在不需要太多。超市不问价儿,就够了吧?
作者|周珣
来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