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是指不直接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不具有国家管理职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组织形式,具有资产性质和职能的复杂性,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具有一定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虽然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财务管理在观念上和人员素质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目前的形势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了解财务管理的政策法规,未将法规学习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同时很多事业单位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忽视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职能,财务管理过于简单。缺乏科学的理财和成本意识,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管理体制不健全。
第二,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执行不够规范、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在预算编制中,对预算编制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地采用增量预算法编制预算不准确。部分部门未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单位预算,隐瞒、截留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私设小金库。预算支出随意性也大,超发津贴、奖金,超支业务费的现象普遍,审批制度不严格,“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财务部门的考核也只停留在表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三,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尤其体现在固定资产上。有的单位长期以来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理,资产使用效率低,流失严重;监督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出租管理不到位且混乱,取得的收益不上缴财政专户。事业单位缺乏制度化和程序化管理,导致腐败发生,虚增资产价值。
第四,银行账户开立混乱,票据管理不规范。近年来,事业单位多头开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资金分散,不易管理,给审计稽核和财务监督工作带来困难。同时事业单位的票据管理存在许多违纪问题。比如领购手续不健全,核销上存在监督漏洞;票据存根与入账金额不符等。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部分事业单位变相隐瞒截留收入,账外资产问题严重;相关职务没有分离;现金管理问题很多;通过往来账户对真实收入掩盖,从而偷逃税;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费用开支不透明,导致事业单位经费紧缺。
第五,财务人员素质较差、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未经过系统的财会知识培训,理财观念陈旧,知识欠缺,方法落后。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如原始凭证各项内容不全、以假充真,收付款凭证概念不清、审核不严;财务报告内容不全、根据单位领导的授意进行“编报”、普遍没有报表分析说明等。
通过发现以上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以达到科学、合理、规范的进行事业单位财务账务的处理。
第一,提高领导者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领导者应该观念创新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要加强成本管理,树立成本观念,有效地把握和预计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树立市场化的观念,面向市唱源节流,壮大经济实力。同时事业单位领导应该宏观调控、总揽财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督查;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分工明确,实行严格的岗位回避制度;建立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和控制制度,实行监管分离,规范本部门内部财务管理。以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为重心,细化预算,规范资金运作,提高效益。同时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对违法违纪问题要从严处理。
第二,加强预算管理。针对预算编制,应该充分认识预算编制在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同时预算编制的准备期可以适当延长,充分预见各因素,安排充足的编制时间,为科学预算提供条件。另外,事业单位应将收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广泛听取意见,收集各部门的资料,汇总后交领导和群众讨论,反复协调与平衡,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进一步细化收支。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按项目、时间、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坚持以收定支,确保年度收支平衡,禁止出现红字。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三,加强资产管理、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应该加强资产清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盘点,以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双人保管,相互制约。规范事业单位大宗物品管理。采用公开招标形式采购,增加物品采购的透明度;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制度和政府采购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以财政部门为主,纪检监察、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监督机制。最后建立一套规范的仓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
第四,加强货币资产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加强票据管理。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办理银行开户和收支事宜,不出借出租账户,不公款私存。票据由会计人员负责购买、保管,不使用不合规票据,收据不跨年,剩余部分盖章作废。加强货币资金管理。严格遵守现金管理规定: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遵守现金使用范围;不挪用及白条抵库,不保留账外现金;高度重视往来款项的管理,把往来款项的清查登记与改进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建立项目决策负责制和决策失误追究制,透明开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部门、单位领导依法理财的意识,增强责任心,民主理财。
第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机构。单位应配备合格的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全面掌握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各单位财务主管领导也应参加,通过培训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强化经济效益观念,在资金运营上讲究投入产出比,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强财务人员后期教育,利用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单位发展的要求。
第六,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各单位应规范财务核算,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加强控制,细化责任。不相容职务分开,保证资金安全;定期核对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健全内部财务制约机制,实行分级授权制,规范大额资金的流向。国库集中支付将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集中起来,便于财务处对下属各部门的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控制预算的实施,保障单位整体预算目标的实现,杜绝预算部门私设“小金库”,截留预算外资金等违规行为。
在新形势下,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决策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提供的信息,财务管理作为中心地位将更加突出。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迈进的过程中,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