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投资、成本控制、营销管理、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等一系列重大事项作出决策时,必然要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客观评价,这种评价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实现积极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不仅要定期开展全面的财务分析,必要时还要进行财务专题分析。下面就来看看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经常走入的五大误区。
企业财务分析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景条件,也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但有些企业却把利润理解为企业财富,把企业财务分析管理目标不是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定位为“企业利润最大化”,以为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增加就越多。这就会使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利润而赶潮流、追热点,为追求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而作出错误决策,从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利益、员工利益、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消费者利益和投资者利益,偏离了企业的总目标要求。
二、不顾条件地实施多元化理财
一般来说,多元化扩张,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不少企业当财务实力和规模扩大之后,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人员就热衷于多元化理财,忘记了这其中存在的巨大风险。他们往往在不掌握新扩张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和基本技巧,没有处理好新建立的各种关系,不具有进入新领域的企业财务分析管理骨干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等等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对于这种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环境和守好根据地的扩大理财行为,常常会落入多元化扩张陷阱,并由此造成企业扩大规模后,由于组织机构、职能部门增加而患上“大企业病”,造成“扯皮”、“排挤”、“内耗”等因素相应增加,以及出现各部门争预算指标、争投资和各自为政等现象。
三、过分依赖负债经营
一些企业在不具有偿债能力的前提下,采取了风险较大的负债经营策略,企图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从而使一个好端端的企业陷入了“举债———再举债———债上加债”的恶性循环之中。本来,企业利用债务进行负债经营,对于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减少财务风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企业财务分析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在没有掌握好负债的规模、利益和期限的情况下,就根据个人的偏好来估计投资项目的赢利性。对这种很少考虑投资项目的难度和风险,考虑全部资金的利润率是否高于借款利率,同时又在进行融资时不善于注意合理的组合,不注意收益与成本的配比,不注意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不注意负债的时间结构的决策,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四、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与组织机构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不失时机地改变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使财务管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手工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信息化模式转变;企业财务分析也要进行适当调整,通过修订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关系,改变传统的财务合一的机构设置,适当加强组织的沟通与协作,搭建起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并使财务管理成为主动地支配企业再生产过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才能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防范风险控制创造好条件。
五、不注重财务管理的创新应用
企业财务分析第五个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涉及企业内外各种经济现象的财务预算管理,在许多企业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普遍存在着对财务预算管理不甚了解,或财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或只注重预算本身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功能,不注重发挥预算管理在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致使不能通过财务预算管理,正确处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绩效评价、企业资源分配、企业风险控制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把握好财务管理的正确目标和方向。二是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不能从“产品”为重心转向以作业为重心,致使财务成本控制的视角还没有从传统的降低成本的初级形态转移到成本计划、成本预算、优化配置资源、合理的成本、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以及重组生产流程方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