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水正大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万学的履历,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百余字所描述的,看似仅是一个农民企业家近30年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之路,却承载着以杨万学为代表的天水千千万万外出务工农民的光荣与梦想。
农民出身的杨万学至今仍是一个再质朴不过的人,以至于跟他谈话时我们会下意识地淡化他身家数千万的董事长身份,而把他完全当做一位值得我们敬重、值得外出务工农民及所有创业者学习的榜样来交流。
是的,“榜样”,一位有理想、有魄力、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创业榜样,这似乎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对杨万学最为准确的定位。
“不务正业”的农村青年
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东南部的齐寿乡,是杨万学的家乡。如今的齐寿乡,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以林果业、养殖业发展为特色,以劳务输出为亮点,蓬勃发展的农业乡。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个乡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自然条件差,人均耕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苦日子。
1980年,高中毕业的杨万学回到了家乡,然而此时已经有了一定文化基础、正值青春期的他却不可能再像父辈、祖辈那样安于贫苦的现状了。“农村思想本来就保守,更何况在当时那个年代。农民没闯劲,主要还是因为不自信。总觉得自己是个农民,没钱,没文化,要啥没啥,要靠自己发家致富,想都不敢想。”杨万学说,“但那时国家已经开始搞改革开放了,城里到处都在搞建设,急需用人,我就想到城里打工,寻找发展的机会。当然,我也是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毕竟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民不好好种地,跑到外面去打工,是‘不务正业’的。”
就这样,杨万学进了城,从拉架子车打杂、搬运起步,开始了他艰苦的打工生涯。“说句实在话,念过中学的人在当时的农村就算是文化人了,村里人都觉得我一个高中生到城里做小工是‘委屈’了,但我认为只要有实力,干什么都能干出名堂。”杨万学的坚持和自信不无道理。高中毕业的他,思维灵活,遇事肯动脑筋,再加上农民固有的勤恳、踏实、吃苦耐劳,很快,杨万学就在家乡出了名。
“不务正业”的农村青年杨万学带着外出打工挣的钱回到家乡,不仅改善了自家的生活条件,也改变了乡亲们对“进城打工”的看法。“渐渐地,大家看到了进城打工的好处,想出去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可他们单独出去闯心里又没底,所以我就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了个一百多人的‘打工队’,利用我打工时积累的经验和人际关系,带大家出去打工。”此时的杨万学,已不再是一名个体农民工,而算得上是位不大不小的施工队负责人了,他坚持边带队工作边学习,努力钻研施工管理、施工技术和各种操作技能,从寻找工作机会,到洽谈劳资条件、领队施工,再到“打工队”的衣食住行,全须他亲力亲为。
带领着这支来自家乡的务工队伍,杨万学去兰州,走西宁,上新疆,到内蒙,修桥、补路、盖房子,几年下来,他们不仅挣到了钱、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而且开阔了眼界,将“外出务工”这条路走成了齐寿乡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路。
1992年,因组织、带领村民外出务工而赢得乡亲们敬佩和信任的杨万学被齐寿乡柳沟村村民推选为新一任村支部书记,成了肩负一村发展重任的“带头人”。见识超前、敢闯敢干的杨万学再次发挥他的优势——多年务工积累的建筑行业经验,带动全村党员、干部,修通了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条环村道路。这条路不仅解决了村民多年来“出行难”的问题,成为了村里农产品、农资运输的“主干道”,还为乡亲们打开了一扇解放思想、走进市场经济的改革之门、发展之门。
重回最初的事业——建筑
“从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十几年里,由我带出家乡的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有六七十人,平均每年能带动村里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就业,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3万多元。包括我自己家在内,乡亲们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村里人都说‘过上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但我老觉得心理空荡荡的,好像少了些啥。”杨万学说。
也许出于他与生俱来的“闯劲”和实干精神,也许是多年从事建筑行业难以割舍的感情使然,1996年,杨万学又回到了他最初的事业——建筑行业,受聘于天水市天桥建筑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续写属于他的奋斗史。
与曾经带领百人施工队打工的经历不同,身为正规建筑企业副总经理的杨万学开始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个行业,并独立带领、经营公司旗下一支三百多人的队伍,在其后近十年中先后承建了位于麦积区的核工业二一九大队幼儿园、机修车间、露天舞场、体育场、住宅楼等总造价1500多万元的工程,以及总建筑面积8970平方米的秦州区泰山路果品市场住宅楼、总建筑面积6753平方米的阳光花苑住宅楼、总建筑面积13876平方米的中华西路商住楼和总建筑面积6785平方米的盐官仿古群体商贸楼等项目。特别是总建筑面积8538平方米,包括麦积区教育局吴家寺小学教学楼、麦积中心学校教学楼、潘集寨中学教学楼、伯阳中学教学楼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楼工程,以其优质高效的施工、过硬的工程质量和重约守信的队伍素质备受用户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并受到了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嘉奖。杨万学也在一系列工程的历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质朴的做事风格:求实、开拓、敬业、奉献。他和他的队伍依靠雄厚的技术实力、精良的机械设备、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在天水建筑行业闯出了名堂,为今后的扩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路,在脚下延伸
2005年,羽翼渐丰的杨万学骨子里那股“闯劲”驱使他做出了一个再次改变他人生,并将在未来影响到很多人人生的决定——创办建筑企业。
“有了自己的企业,就能为家乡安置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培养更多的建筑技术人才,还能全权开发、建设属于我们企业的建筑项目,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杨万学说。“我在2005年成立正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天塑钢窗有限公司的时候,要不是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界朋友的帮助,企业不会办得这么顺利,更不会有这几年快速的发展。”
公司成立以来,先后在天水地区开发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如位于秦州区皇城路南侧的正大花苑小区,占地面积16.17亩,总建筑面积37850平方米,总投资6000多万元,现入住率已达100%,已成为同级别、类型商品房住宅小区的典范之作。
被列为2008年天水十大开发项目的正大•水岸都市商品房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65464.17平方米,总投资达2.2亿多元,该楼盘在设计理念上融合“健康住宅”的理念,将室外空间、室内空间、步行道路、水体景观、绿化空间等有机融合,结合籍河景观带和天水郡湿地公园,营造出新颖的都市大型水景小区。小区内水体叠层,与精美的雕塑小品、花木葱茏一同构成了波光潋滟的生态氛围,置身其中犹如身处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画卷之中。其户型设计追求简洁、明亮、优雅,以舒适的空间感受彰显主人的生活品位,该楼盘一经推出备受购房者亲睐。
2009年3月底,“正大”开始开发、建设位于秦安县的莲花镇综合农贸市场,该项目总投资4000多万元,占地约72.29亩,是一座集百货市场、百货铺面、建材市场、农贸大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农贸市场。项目所在地莲花镇,位于秦安县东北部,与庄浪、陇城、张家川县和清水县相邻,是一个人口较多、商贸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该镇原来的农贸市场又乱又脏,道路拥堵不堪,严重制约了当地商贸经济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秦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指导下,杨万学带领“正大”历经8个月的日夜奋战,使该项目一期工程——占地4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百货市场;224套百货铺面;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可容纳192个摊位的小百货、水果市场于2009年12月全面竣工并正式营业。包括占地32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可容纳118套铺面的建材市场,占地1080平方米、可容纳120个铺位的农贸大棚在内的二期工程,晚于一期工程一个月竣工。这座永久性大型综合农贸市场的投入使用,为当地商贸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好评。
“我们的项目都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下来的,为确保工程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师、设计人员都会反复论证、完善,至少要先过我们自己这关,才能交给客户去检验。”杨万学说,“这是我做工程的原则。”
至此,杨万学的“正大”经过近5年的发展,已相继开发和建设了四个住宅小区和一个综合农贸市场,征用土地总和达200亩,开发房屋28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25%。公司年建设开发总投资达2亿元,年施工总产值达5千万元,年施工能力达4万平方米,仅2009年和2010年就上缴利税4000万元。
新挑战,新征程
近两年,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适应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杨万学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像多年前一样,他再一次走出了天水,但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带领的是一个成熟的建筑企业。
2010年,“正大”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投资了100亩土地,开发建设“至水新城”住宅小区。该项目规划工程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4年,是一座以居住为主,兼容办公、商业的宜居小区;建筑以高层、小高层和多层相结合,沿街底层为商业配套用房,规划时尚、现代。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充分体现了“正大”雄厚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设计能力。
谈到近期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杨万学说:“调控政策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保障民生,对于我们房地产企业来说虽然有一定压力,但也有好的一面。政策挤压掉了房地产行业里的泡沫,大浪淘沙,能继续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我相信都是有实力的企业。‘正大’从未考虑转型做其他领域,我们还是要扎根房地产,只不过要调整一下策略。近两年我们的主要精力除了西安的‘至水新城’,就是咱们天水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据了解,近几年随着我市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周边、城市近郊的农村很快被纳入了城市版图。这些被城市包围的“城中村”农民,种地无地,做工无活,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市计划对秦州区的21个“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
“‘城中村’的房屋和环境都较差,房屋大多是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土结构和砖混结构,大部分是上世纪60、70年代建的,存在着抗震和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杨万学说。“我们参与的暖和湾城中村改造项目,不仅改善了村民的住宅环境,让大家搬进了‘新农村’,而且还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过去一家人住的院子,现在可以住六户人,节余出来的土地就为村民们发展副业提供了条件。回迁户还利用补偿给他们的底层商铺搞农副产品加工、工业零部件加工,或者开办超市,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活条件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我来自农村,对农村的感情很深。我们企业能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为村民们做点实事,我很高兴。”杨万学的质朴一如当年。
执信义,行天下
“杨总是一个做事务实、决策民主,具有很强人格魅力和领导魅力的人”,这是员工对杨万学的评价。而杨万学则认为,“企业的壮大,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不过是把大家的努力聚在一起去完成一份我们大家认同的事业罢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和‘责任’,要以实力为‘信’,以专业和敬业为‘义’,执信义才能行天下”。
“首先要守法经营,要讲诚信,保证质量,这是大前提。”杨万学说。“特别是我们建筑企业,我们的工作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一座房子一定要保证施工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树立我们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这么多年,我们的工程从来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而损害使用者的利益,我们的企业也从来没有拖欠过职工的工资;第二,要科学管理。虽然我们是民营企业,但是我最反对‘搞家庭式经营’那一套,‘裙带关系’可以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要团结、发展一个企业,不是光提高福利待遇就可以的,还要增加‘感情投资’,善待农民工兄弟。我也是打工出身,最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其实很简单,一是受尊重,二是有发展的前景。”
为此,杨万学不断增加对员工的教育投资,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安全常识等知识的学习班,在让务工人员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进务工人员对企业的感情,有效地减少人员流失。建立科学、公平的用人机制,提拔优秀农民工担任企业骨干,让大家看到工作希望,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近两年,企业还多次邀请市委党校老师为300多名员工授课,不仅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素质,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还为更多有胆识、想创业的人打开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实现了发展壮大企业与带动乡亲致富的共赢目标。2012年,正大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了“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示范党组织”和天水市秦州区非公有制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殊荣。
不仅如此,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杨万学的企业共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3人,安置高校毕业生15人,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610多人,带动运输、餐饮、建材、装修等行业就业岗位400多个。而作为天水最早一批通过外出务工成长起来的劳务经济带头人、民营企业家,杨万学积极在家乡投资兴业,支持公益事业。2007年,他投资300多万元在家乡兴建了机砖厂,年产值数百万元,吸纳全乡富余劳动力400多人就业,解决了一部分人出不了村、离不开家、没有经济来源的老大难问题。此外,为了建设家乡、发展家乡,杨万学慷慨解囊,累计出资22万元用于家乡学校建设教学楼、抗震救灾、资助农村贫困生、修路、开发旅游资源。
现在已有上千万资产的杨万学仍保持着农民的质朴本质,不求锦衣玉食、豪宅名车,但作为政协委员的他却时时心系农村的发展,“致富思源,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是我最大的心愿。”杨万学说。
杨万学脚踏实地三十年的奋斗之路,几乎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他的经历,见证了天水最初的农民务工潮,见证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见证了我市浩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这三十年,说起来不算短,也走得很不容易,但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事要做,这条路我才刚刚走出点成绩,现在正是要打起精神好好往下走的时候。”如今刚满五十岁的杨万学将继续发挥他作为“创业榜样”的光和热,继续用他的奋斗史鼓舞千千万万务工者,用更加令人瞩目的业绩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