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袜子先生,1989年生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媒体做了一年半的销售后,决定辞职去制造男袜。在他看来,目前市场上商务男穿的男袜,要么是白色,要么是深色但不够高,会露出小腿,而且质地都不够好。他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男袜,于是,他决定创业自己去搞一个。
我和一家基金创始合伙人说起过这位袜子先生,这家主攻互联网的基金是不太会投这类项目的,不过对袜子先生这个人很有兴趣,想跟他聊聊。他们聊完以后,我的朋友说,现在90后(89年出生也差不多可以算成90后了)创业,一个很大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对财富的渴求,而是他们挑剔。
袜子先生家境很好,虽然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但小康是没问题的。在捣鼓袜子项目时,他还专门设计了一种造袜子的机器,然后找了一个工厂帮他生产了出来——号称全世界就这么一台,可见本钱还是有点的。袜子先生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名校毕业,就职于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媒体。虽然媒体业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但这家媒体还是很受人尊敬,格调还是摆得很高的。
创业之后,他写过好几篇文章,翻来覆去,就是讲对现在市场上已有的袜子的不满,他还顺带着讲了他对其他事物的挑剔,后来被人猜是处女座,果不其然。我穿了四十年的袜子,有时候是有些小小的埋怨,但真心从没想过,要去自己生产个袜子来改变什么。
家境优越,学识优异,对生活某个细节有不满,然后就跳下去自己干一个,这在我行走江湖时,发现了好几起创业案例,很有趣的,都是90后上下。他们对某个维度上的生活质量要求很挑剔,近乎有些偏执,并深信,这个世界上有和他们一样偏执的人。其实,从罗永浩鼓吹“工匠精神”所受到的欢迎来看,所谓锤子粉真心不少。
早两个月,袜子先生终于拿出了他的所谓“测试版”袜子,不便宜,近60元一双。我下单买了三双,经过几次洗涤,依然感觉不错。就在这几天,袜子先生推出了1.0版袜子,并私下里声称测试版袜子就是个渣。我开玩笑问他说:难道我花了近两百元,就是买了三双渣吗?赶紧退钱!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的确不太在意他的那种偏执劲头,这事和我没关系。我要的是一双价格我觉着还能承受、质量满足期待的袜子。但作为一个朋友,我问他,如果这个市场被做起来以后,大厂介入,靠着规模把价格压下来,你怎么玩?
他倒回答得轻巧,也许我也规模够了,也许我可以把这个卖给大厂,又也许,我依然有一帮忠实的客户,靠他们就够了,于是他搬出了KK的“1000粉丝论”。我个人依然表示怀疑,不过,他的袜子,的确穿得很舒服。
作为一个消费者,男袜市场真能整体上个台阶,我就心满意足了。至于袜子先生的那个项目成败与否,我操啥子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