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餐饮要学制造业

来源丨正则观点(ID:ZHENGZEGUANDIAN)

作者丨钱越

节后宅家的日子里,心中春草般不断长出要去打卡的餐厅名单,越来越长…

01:

什么是制造业?为了这个问题我曾去请教一个朋友,他清华汽车系毕业,今天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做高管。听了我的问题,他在会议室的黑板上写了一个方差的计算公式:

什么意思?简单说,假如你生产一个零件,规定的长度是1厘米,实际生产出来的每个零件都会有些尺寸上的偏差,有的是1.001厘米,有的是0.998厘米,生产了100个,或者100万个,平均的偏差有多少,就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方差数值的大小,代表产品的“一致性”,也代表制造业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听懂了,还是不明白。

举例说吧,80年代国内汽车在引进德国大众桑塔纳汽车生产线之前,国产车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是500公里。现在的私家车开上十几万公里,基本都不出什么大毛病。可是当年国产车从设计上也没打算质量这么差啊,这背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整体汽车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水平高低的问题。一辆燃油汽车二万个大大小小的零部件,每个零部件的“一致性”,最后就直接影响了汽车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长短。

难怪要先说“方差”这个概念呢。产品生产的一致性,是制造业的一个关键质量指标。

02:

针对餐饮业有个大众问卷调查,其中问了两个关键而有趣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会为了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口味,去一家餐厅消费?有94.7%的人答“会”;第二个问题是:外出就餐时,你更倾向于那种类型的餐厅?有63.3%的人说会去“小而美,专门做某单一品类,打造一个招牌的”。同时还有36.7%的人倾向“大而全,在店里可以品尝到不同的品类或口味”。

这个调查基本符合我们自己的消费经验:去一家餐厅做初次消费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就是为了吃个饭,或者我们想试试,或者因为朋友的推荐,或者美团评分高;但我们去一家餐厅重复消费,大多是为了某道菜或者是某个口味,这是我们的味觉记忆在发挥作用。综合而言,我们在吃的方面有“喜新不厌旧”的特点。

对于一个餐饮业者,如何获取新客户是餐厅开业时的市场宣传营销问题。但让新客户成为重复消费的回头客,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如何养成消费者的“味觉记忆”,这是积累重复消费客户群的关键,但这不是我们在本篇要讨论的重点。重点在于,重复消费客户是怎么流失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口感的“不一致性”。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有这样的体验:这次不好吃,下次就不想去了。对于重复消费的老客户,一旦某次消费发现口感变了,就会大大动摇下次消费的决心,这里有心理学因素在起作用。

当我们去尝试新餐厅新菜品的时候,花费不高,几十元到几百元,我们有“即便不好吃也没太大关系”的试错心理准备,也即是心理学角度的“反射效应”在起作用: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在知道可能有风险时,成本不高,反而喜欢冒点小险。

但当我们去一家餐厅重复消费的时候,我们是有一定消费预期的“确定消费”,“应该像我预期的那样”,“我是为这个味道而来的”。这时是心理学的“确定效应”在起作用: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不喜欢结果与预期不一样,厌恶风险。

所以当重复消费客户发现口感,菜品质量,发生变化了,之后的再次消费就会进入“损失规避”这一心理状态: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一根油条2元钱,这次没上次炸的好了,下次还要吃吗?这个损失感与产品价格没有很大关联,是心理上预期上的损失。

当菜品口味,质量出现不一致之后,“确定效应”和“损失规避”这两个心理因素开始起作用,对本次消费的不满意和对下次再消费的“损失规避”,导致重复客户的流失。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餐饮要学制造业的原因。菜品口感的“一致性”,不是甜咸的问题,是与上次不一样了的问题,决定了在客户心中的“产品质量”。这个“一致性”因素是我们防止重复消费客户流失的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因素,餐饮业客户粘性的背后是制造业的标准化,做的好坏是由“一致性”反映在消费者的口中。所以餐饮业者不但要有制造业标准化的“一致性”概念,还要想办法拥有这个能力。

可能也有人说:你怎么那么“事儿”啊?饿你三天什么都吃了。这是做好餐饮的态度吗?两个月没下馆子,你现在想去的餐厅是哪些?相信此时味觉记忆让你流口水。

03:

从竞争的角度,日本可能是全世界餐饮业竞争度最高的地方。去过日本的人都会发现,不论是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在乡下小镇,餐厅都聚集在火车站地铁站内外100米的范围之内,非常具有日本特色。车站具有上下班人群的高流量,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很高的选择性。但对餐厅来说是“被替代性”高,不好吃很难生存,因为消费主体是每日通勤的上班族,这些人具有重复消费客户的特点,一次性消费的游客是少数。我去了几十次日本,几乎碰不到“不好吃”的餐厅。因为这样的竞争环境,日本可能是餐饮业在全世界最能体现制造业特点的地方:产业分工细,标准化程度高,中央厨房普及度高等特点。

我们2018年在日本参观考察过一家非常有意思,值得深入琢磨的企业,日本食研。日本食研的市场定位是“味的作曲家”。日本食研为全日本超过十万家餐饮企业研发生产超过9000种调味品单品,例如烧肉酱,天妇罗粉,拉面汁等,年销售额超过60亿人民币。面对这样一个即“个性化”,又“碎片化”的市场,日本食研做到这样一个规模,抓住了客户什么需求特点呢?“美味”和”方便”是客户显性的需求,保证“一致性” 是客户隐性的需求。试想哪家厨子不会调汁做酱,勾兑汤料呢?都会。但是长时间的一致性怎么保证呢?这就需要专业公司来做。同时,这也能满足部分开店老板“去厨师化”的商业动机。

但是日本食研要做到产品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从产品研发开始就要对原材料进行标准化,在生产上实现信息化,这个“标准化+信息化”成为日本食研的核心能力。我们的味觉是由“酸甜苦咸鲜+辣”组成,以鲜为例,日餐里经常用鲣鱼粉来调鲜。日本食研发现鲣鱼粉颗粒大小的不同,带来的鲜味口感是不一样的,那么就将鲣鱼粉颗粒大小作为一个决定鲜度的标准化指标。

在这个原料标准化能力建立之后,反过来又极大的提升日本食研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假如你拿着“老干妈辣椒酱”去仿味,他们可以在一天之内调制出相同的味道。日本食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餐饮业背后的供应链水平,具有制造业特点的标准化和产品一致性能力。

04:

根据不同的调查报告,我国餐饮业每年的关店率(关店数量/开店数量)在70%到90%不等,餐厅平均寿命不到2年。对从业者的坏消息是竞争度在增加,而且是个短命的高风险生意;好消息是餐饮店存量总数是在增加的,活的还是比死的多。开店容易,活的久是最大挑战。

从规模化角度看,今天有肯德基麦当劳这样国际化连锁餐饮企业,但是像西贝海底捞这样达到百亿级规模的中式餐饮企业还是极少数。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未来一定还会出现一批中餐类百亿级规模的餐饮企业。

一致性”有两个维度,一是时间上,今天和昨天一致;二是空间上,在不同地方保持一致。餐饮老板,无论想“做的久”,成为百年老店,还是“做的大”,成为百亿规模企业,都需要将制造业的“一致性”指标纳入能力范围。百年老店代际传承,需要时间上的“一致性”,百亿规模在各地开店,需要空间上的“一致性”。不论选择哪个,都需要解决好“一致性”问题。

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说餐饮要学制造业,而且是对有想法的餐饮老板说的。

*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黑马商圈」 正式上线啦!

推业务、卖产品、找合作……

资源速配,就上黑马商圈!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餐饮要学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词条  餐饮  餐饮词条  餐饮要学制造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