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疯癫史鉴
人力有时尽,物力有时穷。历史上那些王侯将相,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名垂青史,并不是说他们有三头六臂,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拉拢人心,借用别人的能力为自己卖力。只需稳坐中庭,就能运筹帷幄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目标。
鬼谷子在《符言第十二》里强调,身居上位的人需要做到:安、徐、正、静。懂得怀柔和节制,做到拿得起放得下。然后才能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微无法驾驭华夏大地,属下的诸侯国趁势崛起相互吞并征战不断。楚国的楚庄王在一次平定叛乱后,大摆筵席宴请群臣并安排自己的宠姬歌舞助兴。美女环绕轻歌曼舞,珍酒佳肴接连进肚。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楚庄王看大家意犹未尽,就命人点燃蜡烛举办夜宴,并让自己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轮流向文武大臣们敬酒。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股疾风,把照亮宴席的蜡烛都给吹灭了。
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前去敬酒的许姬突然尖叫了一声,哭哭啼啼,跌跌撞撞的回到楚庄王那里告状说,刚才有人想要抹黑非礼,她扯断的对方帽子上的缨带,只要点亮蜡烛就能抓个现行。
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男子来说有人非礼自己的爱人,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儿。楚庄王作为一国之君,受到这种伤害更没必要委屈自己。面对许姬的哀求,楚庄王却做到了鬼谷子所说的: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根据明代著作《智囊全集》记载:美人援绝其冠缨,趣火视之。王曰:"奈何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命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尽绝缨而火,极欢而罢。这则典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绝缨之宴。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和别人的相处中,由于立场和思想的差异,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矛盾现象。如果因为别人的失误受到了伤害,可以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给予谅解,在自己占理的情况上仍能做出一定的让步,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气度,也能让人更主动的反思自己的错误。
楚庄王没有在大庭广众揭露并处罚那个非礼许姬的臣子,他宽容的姿态和过人的气度,让那位酒后失态的臣子铭记在心,一直想着报答楚王的恩情。三年后,楚国和晋国交战。这位臣子带头冲锋,五次交战都奋勇杀敌,为楚国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事后,不知情的楚庄王差异的问道:我德行浅薄对你也没有什么优待,你为什么能毫不犹豫的为我出生入死拼杀到这种地步?面对国君的赞扬,这位臣子却忏悔的说:我就是那晚断掉缨带的人,是您的德行给了我从头再来的机会。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得理不饶人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说在家里,小孩子犯了错受到父母的批判后,刚开始或许会低头认错。但是如果父母揪着不放反复批判,孩子很可能会闹脾气出现逆反行为。骨肉至亲还会这样,更别说其他人了。
据说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较长的时候,心理上会出现不耐烦或是逆反的现象。反之,如果像鬼谷子说的那样学会怀柔和节制,才能让人更加亲近自己。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感觉还不错的话还请花费几秒钟时间点赞或评论支持奖励一下,如果愿意关注那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