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他总是得遇“贵人”?职场里,“会说...

社会学家曾做过一次调查: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都受到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有80%遇到过贵人,自己当老板创业,竟然100%的人都曾被人提拔帮衬过。

我们都羡慕那些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总是能够得到贵人相助的人,可是贵人之所以成为他人的贵人,而不是你的贵人,原因何在呢?

回忆一下日常的工作,这些场景你也许并不陌生:

在和客户接触的过程中,你也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却感觉不到对方的回馈,总端着架子和你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还用审视的眼神看你。

在项目联合讨论中,明明你准备得很充分,宣讲地也非常细致,怎么同事们慢慢开始走神,甚至东张西望。

同样是汇报工作,小王汇报时,领导就频频点头,面带微笑。小李却一开口,领导就眉头紧锁,面带疑惑,甚至目光涣散。

这不仅引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会说话”和“会说”的区别。

说得多,不是善于表达,说得对,才是善于表达。

如何才能成为职场里“会说”的人?

01、满足听众的两大基本需求

在职场中,我们面对的沟通对象,即听众,可能是我们的领导、下属、同事、客户等。

可是无论对方是谁,都必须满足两个需求,才算是好的沟通,才叫“会说”。

(1)得让他感兴趣

听上去如此简单而又质朴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够深植于血液里,变成本能的条件反射。

演讲或者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也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而是让对方愿意听你所讲。

他愿意听你讲的,一定是他感兴趣的,比如对他有什么好处,比如他所关心的事情。

如果这个听众是你的领导,而你们进行的是一场工作上的交流。

他所关注的或许是销售数据、流程效率、方案可行性、费用的控制等等之类问题。

“会说”的人一定是基于这些老板关注的问题,迅速抛出结果,而不是进行冗长细枝末节陈述。你的听众若是想要了解自然会追问。

若这听众是你的客户,他所关心的是他的利益。你说话的重点放在客户利益上,他自然会很有兴趣听你说。

举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例子,从对方的客服话术里感受下“我”是怎么样不知不觉听她讲完,而且还按照她的建议做了。

年前,我在整理钱包时,发现很多张信用卡现在基本都不怎么用了,还把钱包弄得很臃肿。我就把那些不怎么使用的信用卡一张张申请注销了。

其中有一家Z银行信用卡服务中心过了几天给我打了电话,以下就是我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最后变成接受的过程。

这位声音温柔的客服人员是这么说的:

“X先生,您好,前几天收到您注销信用卡的申请,现在就一些问题耽误您一分钟时间做个了解,您看方便吗?”

她一开口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这通电话的来意——关于我信用卡注销的事情,这是我关注的事情,我肯定无法拒绝,即使忙也会抽空听她要说什么。在得到我的肯定后,她接着说下去。

“首先非常感谢你过去10年来一直使用我们银行的信用卡,您在我们银行的信用记录一直非常优良。”

第二句开口就对我进行非常自然的“肯定”和“表扬”,无论哪个人,当被人肯定信用记录优良时,内心会有沾沾自喜的快乐。换做是你,听到这里时,会挂掉电话吗?

不仅不会,还心情愉悦,希望她再说点什么。

“我行接到您申请注销信用卡的信息,对此我们非常重视,因为珍视优质客户的使用体验一直是我行的服务宗旨,所以今天冒昧打扰,希望能够了解到注销的原因,以便于我们今后改进和提升。”

第三句,一句“我行很重视您”,就满足一个人被重视的虚荣心。人家那么大银行,那么大机构,却因为我的一个举动,大张旗鼓地来了解我不满意的原因。

这个时候她提出来说想知道我注销原因,必然会得到我的回应。

“哦,其实不是对服务有什么不满意,是因为现在使用信用卡的机会很少,一年也用不上几次,就想着给注销了。”

我这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任何一个人给出理由之后,就意味着给别人留下一个说服你的突破口。

“X先生,很高兴不是因为我们的服务令您不满而注销。首先我们尊重每一个客户的选择,在办理之前,我们有义务为客户声明您的三个利益,这是我们的责任。”

我说出理由后,如果客服人员继续说下去,我心里难免会产生一个疑问,“怎么了?是不让我注销吗?” ,这种疑问会令人心生反感。

而她的第四句,不仅随即就打消了我的疑虑“我们尊重每一个客户的选择”,只是在办理前,希望为我们声明三点利益。

又勾起了我的关注点,三个利益?还有什么利益我不知道的,很想听她说说看。

在取得我的首肯后,她又继续说下去。

“第一,您的卡还有八千多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我们的商城里兑换您个人或您家庭需求的物品,现在注销了的话,就可惜了。”

“第二,您是我行多年的优质客户,信用卡每年的年费只要有过一次的使用记录就可以免除年费,相当于即使您放着,也不会给您增加额外的费用。”

“第三,虽然说现在的支付方式多种多样,可是生活里要面对的事情也多种多样,万一哪一天刚好用得着,您不增加额外费用,却多一种选择。”

“基于客户利益的考虑,我代表我行为您声明这三点利益,并建议您可以考虑继续保留拥有这张信用良好的信用卡。当然了,如果您坚持注销,我稍后就为您办理。”

她就这么几句话,就让我心情愉悦地取消了注销申请,现在这张信用卡还在我的钱包里,时不时都会用一下。

她整个过程都一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去听她讲什么,而且听得进去,没有让人感觉一丝“被迫”的恶感,同样都有一张嘴,她怎么那么“会说”呢。

(2)他得听得懂

很多职场人士在面对听众时还容易犯的错是“我必须说得很专业,才显得我是专业人士,这样别人就会认可我。”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案例一:

本哈曾经就职国内唯一一家内河游轮的上市公司,由于我是跨行进入这家公司,在我就职市场部经理前,国际中心老总为了让我能够熟悉公司的运作,尽快融入,就安排各个部门的主管或者经理轮岗带我,每个部门一个星期。

而在游轮部的一个星期经历让我记忆犹深。

那时邮轮部经理恰逢出差日本,临时指派一位资深的主管老刘负责带我熟悉游轮部的业务流程。

这位老刘同志我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他是公司的元老级员工,差不多是和这家公司一同成长,本身的业务能力非常强。

公司里要说对内河游轮行业的了解,舍他其谁。

他几乎见证了长江内河游轮几起几落的历史,原本能够安排他这么资深的人带我,应该是我的运气,却不曾想那个星期让我无比困扰。

老刘和我初见时就显得有点“高冷”,对于我这个“空降兵”好像心里有所轻视。我能理解这种轻视,因为这个行业里的人才,大多是行业内流动,很少有像我这样跨行进来就要负责市场部这么重要的部门。

游轮部的职能是对接业务部和游轮公司之间的资源统筹,他们多年的业务习惯形成了很多“行话”,这些“行话”对于我这个刚入行的人来说就是各种扑朔迷离的“暗号”。

老刘用“暗号”跟部门同事沟通起业务来迅速高效、从容有度,而我在旁边听得一脸蒙圈。

好几次找到空隙询问一些术语的意思,老刘却用一番更加难懂的术语解释那个术语。

我刚进入一个行业,不想因为这种事情闹得不愉快,把那些无法明白的术语记录下来,私底下找其他同事了解。

我原本以为是老刘故意针对我一个人,后来入职公司久了,才了解到,他这么一个专业能力出众,而且资历深厚的元老级员工,为什么还一直只是一个小主管。

不是公司没有给他机会,而是老刘在部门间协作和对外协调沟通中,十有八九让人无法了解他的关键点,总是自说自话,不管别人是否能够GET他的点,根本无法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现在的游轮部经理曾经还是他带过的徒弟,可是后来却变成他的上司。

他老是沉浸在“专业人士”的骄傲里,说话没有想过别人是不是听得懂。原本在职业上可以有更大的平台和前景,却因为这种“低级错误”而丧失机会。

优秀的表达者,即使你是专业人士,所讲的也都是专业知识,可是面对的听众是普通人时,基于对方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等进行判断,尽量寻找共同点,让自己的表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案例二:

有一次陪朋友去看骨科,做完检查后,这位年轻的骨科医生看着片子一脸严肃地对我朋友说到:“椎间盘破裂,考虑下是不是直接做融合内固定手术,或者也可以先做椎间孔镜手术”。

我朋友当场都快吓尿了,嘴唇发白地说不出话来,要不是我扶着,都要摊在地上。

“医生,他就刚才打篮球扭伤了腰,怎么有那么严重吗?”我替他问到。

这时门口进来一位年老一点的医生,看我朋友都吓成那样了,以为多么严重的病情,接过片子一看,说道:“腰椎间轻微突出,问题不大,做个微创的小手术就行了啊,怎么吓成这样。”

那位年轻的医生站起来,说道:“对啊,林老师,我也是这么说的,让他做椎间孔镜手术,没想到他就吓成那样了。”

这位林老师扭头对我朋友说到:“腰椎间每天都要承受人体极大的重量和冲击,在漫长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点小破损,就好像汽车轮胎承受着车子的运动负荷,轮胎就容易破,如果破了要么修补一下,要么就直接换胎。

椎间孔镜手术就像是修补轮胎,修好了就能用。而融合内固定手术像是换轮胎。他建议你做椎间孔镜手术,意思就是让你把破损的轮胎修补一下就行了,小事情,不用担心。”

那位年轻的骨科医生说的话和这位林老师说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说法不一样。

年轻的医生把我朋友吓得不轻,促使我们恐慌是因为无法理解其中意思。而林老师深入浅出的一番解说,让我们完全无知的人也能够迅速明白其中意思。

02、如何打动人心

J.P摩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看起来人们总是在用他的头脑做理性的思考,但事实上,他们在真正行动时所追随的,往往是他们的心。”

职场里,无论是汇报工作,或是对客户介绍产品,除了吸引他的关注,讲他们能听得懂话外,最重要的是能够打动人心,提升你所表达内容的感化力。

(1)表达意愿,消除顾虑

我们对他人天生存在戒备感,要想让别人放下心里的防御,唯有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

在面对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时,即使是征求了对方的同意,给你机会表述时,内心对你一样充满了顾虑和戒备。

比如这样一段话:“在我介绍产品之前,我想对你说明一点是,我最关心的是我的产品是否能够为你带来好处,如果在听的过程中有任何的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并且随时提出来,我会非常乐意为你解答。”

这段话里向听众传达了两个意愿:一是我关心的是产品是否能够为你带来好处,这是我的意愿。

二是放轻松点,如果有误解,我们都直爽点,可以敞开来说。

对于听众来说,这两个意愿能够让他戒备的心理松弛下来,因为一切的主动权都在他手里,他是主宰者。

(2)在双向沟通中适时地认可对方,或者说肯定对方

听众过去做出过重大成绩;

如沟通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如赞赏对方发表了一个很好的观点;

如感谢对方配合了一件事情。

这种操作能够拉近听众的距离,激发他们对于和你沟通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演讲俱乐部Toast Master总结过“认可听众的四原则”,也称作“SSIP原则”。

①   Specific(具体):对听众的认同必须建立在具体的事情上,而不是空泛的表达。

②   Sincere(真诚):对听众的认可一定发自内心,这种真诚能和听众的内心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比如:“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此类的话语,是对对方的认可。

可是如果变成口头禅后,会让人觉得敷衍、虚假。

所以同样是认可的表达,可以基于实际的沟通内容去表达,这样才能让人觉得你真诚。

例如:你提的这个问题很专业;

你问到了问题的本质;

你特别了解我们行业,说到了问题的关键;

这个问题之前也一直困扰我,是一个核心问题;

您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种问题一般都是我们行业里的人才会想到的深度。

…………

像这样根据实际情况而多样性地表达,虽然意思一样,但是却让人觉得你真诚。

③   Immediately(即时):对听众的肯定必须当下,不能错过那个瞬间。

不要错过认可和表扬听众的黄金时期,这时候的效果是最佳的,能够迅速有效地拉近听众的距离,获取好感。

④   Personalize(个性化):听众的个性不一、性别不同。有含蓄型,有外向型,有中庸型,有男人,有女人。

不同个性的人需要有不同的对待才能收获效果。

如一个含蓄的人,你若是一阵过于热情的回馈表达,也许会让他们如坐针毡、惶恐不安。他们或许只是需要你一个点头,或一赞美的微笑。

如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你若是回馈得太过含蓄,他们是不会满足的。

如一个女人,你若是适时地表露出她穿着品味或者包包的赞赏,也许她就毫无理智地接受你。

总之,不要讲套话,因为你的每一位听众都是独一无二的。

03、建立关系

关系是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交往中经常看到的现象,这是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人类作为群居性动物,寻找归属感是内心的基本需求。

用知名学者肖知兴的观点来说,人际关系由近及远可以划分为以下四层。

血缘关系

地域关系

业缘关系

学缘关系

(1)血缘关系

身在职场,能碰到血缘关系就太少了,碰到的肯定也都是什么八竿子扯不到的远房亲戚,甚至还有一个段子说:“你姓王,太巧了,我也姓王,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啊,要是查一查族谱,说不定追溯起来,我们还是堂兄弟啊。”

(2)地域关系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高人,能够迅速地和人拉近距离,并且取得对方的好感和亲近。

他们在判断对方所属地域之后,想尽办法和这个地域拉上关系

如恰巧自己也是那一带的人,那就万事大吉了;

或者找找看,自己的亲戚有没有是那一带的;

再不行自己回忆回忆,是不是曾经去过那里,对该地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之类,表达出向往之情;

要不然说自己曾经工作过,甚至在那里求过学;

甚至是编造说自己曾经刻骨铭心地爱过那里的一位姑娘;

最不济的说有朋友是那里的人。

反正就是要想方设法、丧心病狂地建立地域关系

(3)业缘关系

通过打探和分析听众现处行业,以及曾经所属行业,寻找自己和这些行业的交集区,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人生来孤独,而又害怕孤独,总是希望能够找到和自己经历类似的群体。

比如当过水手的人,在社会上遇到曾经当过水手的人,立即就有一种他一定懂我的心理暗示。

比如当过兵的人,在社会上遇到曾经同样是军人的人,心里立即产生要支持他的念头。

私企老板了解私企老板的辛酸,做策划的了解做策划被甲方各种折磨的痛苦。

建立业缘的关系,能够迅速建立共情心,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提升感化力。

(4)学缘关系

现在大家都说开同学会,就是一场社会关系资源的互通会。

而学缘关系除了我们常规教育的学缘,很多企业的老总或是某些社会力求上进的人士,会积极参加面对高端人群的培训班,大多数人缴纳高额的学费,不是为了那些许的知识,而更重注的是因此带来的“学缘关系”的人脉。

如曾经红极一时的“长江商学院”,有寻求合作的,有寻求姻缘的,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肖知兴老师的观点上,我再补充一点“关系缘分”就是“兴趣爱好”。

(5)兴趣爱好

如共同爱好美食,或者共同喜欢一个作者一本书,喜欢电影或者音乐,如喜欢某一种运动,品酒、品茶等等之类的。

本哈曾经的一位下属,90后女孩,就因为在偶然间发现自己和客户同样喜欢吃榴莲,就这样结识下友情,从而促成了一笔大的业务合作。

鲁迅先生赠瞿秋白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在面对志趣相投的人,心灵的纽带不知不觉中就连在了一起。

04、我该如何充分打开我的“关系”缘呢?

这就不得不提美国心理学家Joe Lufthe和 Harry Ingam提出的“乔哈里视窗”。

他们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

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

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

这两个维度,将人际沟通划分为四个区:

开放区: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共同开放区越多,沟通起来越便利。

盲目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只有不断地缩小自己的盲目区,才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隐秘区:是自己知道、别人却可能不知道的秘密。适度地打开隐藏区,是增加沟通成功率的一条捷径。

未知区: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有可能是隐藏的危险,有可能是有待开发的潜能。

(1)通过双向信息建立关系

(2)主动将自己的信息展现给对方

(3)通过提问、探寻的方式获得对方的更多信息。

(4)对双向信息进行合并处理,寻找交集。

本文观点:贵人之所以成为他人的贵人,而不是你的贵人,其中缘由是你和贵人之间有没有与众不同的“关系”。职场里,没有无缘无故的贵人,做一个“会说”的人,才能得遇贵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贵人  贵人词条  职场  职场词条  总是  总是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