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应对职场里同事的屡屡挑衅?4个类型7大...

01、晓明的苦恼

本哈昨天刚忙完一大堆事情,就接到晓明的电话。

晓明是谁?哦,不重要,一个跑龙套的,说了你们也不认识。

电话里的晓明极尽谄媚,让我一度以为他是不是改变了取向,看我英俊潇洒想要泡我。

果然,没多久就让我出去陪他喝酒。

“呃~晓明,你是了解我的,我这人很专一的,只喜欢美女。”

“哥啊,要不怎么说我们是好朋友呢,我们的爱好一样。”

“哦,那好吧,看在我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份上,就一起喝几杯。”本哈就是心软,架不住一个男人这么腻歪地求我。

可是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后悔了,这货酒品太差了,才喝几杯就抱着我哭得梨花带雨的,不明真相的群众看我的眼神比看“陈世美”的眼神还复杂。

你说要是怀里抱着的是一大美女,那被人这么看着,本哈也就认了。可是抱着这么一个“傻大粗”的男人算怎么回事。

“喂,差不多行了,你是失恋了吗?”

“哥啊,弟弟让人给欺负了。”

“那你应该找大壮帮忙啊,你看哥这么清新俊逸、文质彬彬的,不擅长打战啊。”

“要是打战能解决,我也就不郁闷了。这几个月,有个叫‘大黄’的同事,老是针对我,经常故意挑衅我,有几次给我气的啊,真想揍他,又怕警察叔叔不同意。”

“你要升职了?”

“咦,二哈哥,你咋知道的?”

“职场里的挑衅或者冲突,背后大多是涉及利益的竞争,你的工作不是对外业务,那一定是职位的竞争了。”

“哥,大壮说你肚子有货,掏出来帮帮弟弟呗。”晓明恬着个大脸,看着像大雄。

“我是长腿哈士奇,又不是机器猫。”

“对对,你腿可比机器猫长多了。”

我看着他一脸渴求的模样,这酒也喝得恰到好处了,就把他带回了家。

那晚的事情就不多说了,事后让我萌生了想写一篇“如何应对和化解同事屡屡挑衅”的文章,让遭遇类似的朋友有所借鉴。

晓明是很幸运的,他能遇到屡屡挑衅的同事。

这就好像我们武侠电影里常见的一副场景。

“看镖!”

“看剑!”

有人要打你,打你之前还先让你知道“看剑”,这么好的敌人去哪里找。

总比那种躲在暗处突然射出一只冷箭直扎你心窝的好。所以面对一直挑衅你的同事,你应该感到庆幸。

02、应对来自同事挑衅和竞争威胁的思想武装

(1)人类还未退去的动物性和心理学里的补偿心理

基于人性和心理学角度,本哈建议各位对于此类事情要做好思想上的认知,强烈建议不要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

01)    文明在进步,可是还不足以退去人性里的动物性

动物界里,想要攻击你的动物,从来没有因为你释放温顺的信号,而放弃攻击你。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开始还只是轻微的试探性攻击,发现你并不反击,或者没有还击的能力后,迎来的不是它的和解,而是毫无顾忌地咬断你的脖子。

人也是一样,我相信很多人要么在新闻见过,要么在生活里遇到过。

被霸凌的人,怯懦不敢还击,还表现得更加温顺,原本以为这样可以让霸凌的人不要打她,可是往往换来的是更加肆无忌惮的欺凌。

人的动物性只是被文明关在身体里,怯懦和忍让只会释放对方体内的动物性。

02)补偿心理

社会的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都有在某些方面是弱者的阴影,这种阴影是隐性的,在无形中影响着你的行为就是“欺负弱者”。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补偿心理”是源自个体挫折后的心理防御机制,揭示这种心理的两个极端表现。

①   极少数人的身心遭遇障碍或者挫折,会积极追求更高的学识和技能来弥补内心的自卑。

②   大多数人遭遇障碍和挫折会积累在心里,像被关在心里的恶魔,随时会破门而出,用欺凌弱小的方式,释放和洗刷内心的阴影,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

所以很多看似不是坏人的人,却经常无意识地参与了欺凌弱者的行列里,你越是软弱,反而会激起别人变本加厉的欺凌。

什么以德报怨之类的论调,那是在你打赢了他之后,拿出来装逼的姿态,已经是后话了,不是在这个时候说。

宽恕他?那是上帝的工作。

我的工作是送他去见上帝。

职场是竞争和协作并存的生态环境,我们主张避免冲突,但不是逃避冲突。

面对挑衅和竞争时,我们不应该逃避。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知:迎接挑衅

(2)不要急于暴起,不打无准备之战

01)我可不想当电影里帅不过三秒的配角

把你视为竞争对象的人,是能够对你产生威胁的人,在实力和水准上都不是你站起来一巴掌就能拍死的。

要是毫无准备,毛毛躁躁地暴起,原本想要一巴掌拍死对方,结果却被反杀,那多丢脸。

02)    我想要做电影里“人狠话不多”的主角

职场除了竞争性,同时也有协作性,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主张的是与人为善。

身处职场的人大多有这个体会,就是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间,好像都要超过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本哈主张,一般不出手,出手不一般。

先不说战术思想,本哈就问问各位读者朋友,哪个男生不想给人一种“人狠话不多”的形象。那代表着“靠谱、安全感、男性荷尔蒙”的代名词,能攒获多少女性崇拜的眼神。

也没有哪个女性朋友希望自己撸袖子、光膀子、抓头发、骂大街地打仗,当代高知女性时时刻刻都是优雅从容,声色不动就让你灰飞烟灭。

你们看到这里心里肯定要问,“二哈,你瞎逼逼半天了,那怎么样才能‘人狠话不多’、‘优雅又从容地让对手灰飞烟灭’?”

好了,思想建设差不多了,现在正式转入战术部分。

03、应对来自同事挑衅和竞争的应对战术

竞争的起因来自利益,可是挑衅者的动机并不单一。

所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这世界上没有能治百病的药方,只有先确定对方是犯了“什么病”?才好开出治病的药方。

冲突一般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首先要分析了解他挑衅你的动因。

以下是本哈归纳总结了来自职场挑衅竞争的几种情况,并且做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第一种:为个人利益,你与他之间存在着职位或业绩竞争关系

01)谁是裁判

像这种旗鼓相当的地位竞争,搞清楚谁是裁判?才是制胜的关键。

而毫无疑问,当然是能提拔你的领导了。

为什么不是客户呢?比如说为了业绩争夺客户。

大多数公司不主张公司内部争夺同一个客户资源,这会造成公司利益受损,而客户渔翁得利的结局。像这种桥段只会在电视或者电影上看到。

那决定你输赢的裁判希望看到什么?

02)    利用人缘提升竞争力

俗话说:“一个成功者的背后,站着一群人”。

社会学家曾做过一次调查: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都受到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有80%遇到过贵人,自己当老板创业,竟然100%的人都曾被人提拔帮衬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利用人缘提升竞争力,人际关系上孤立他,团结原本要好的同事,联盟原本关系和睦的同事,缓和原本有些摩擦的同事,尽量在群众基础上占有优势。

03)    转化矛盾

把他个人施加给你,针对你的矛盾转化为他针对你团队的矛盾,这种敌意会促使你团队内部更加团结,激发斗志。

同时这种矛盾转化后,团队内其他人的人脉资源也会转化为你的人脉资源,从而促使你的群众基础更加广大。

04)    业务上的反击

这里说的“业务”,不仅仅是指“拓展客户”的业务,是指你本职工作的专业能力的成效。

这是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手里的活要拿得出,业务是尖子,专业是能手。

至于在业务反击上的战术方法,需要根据实际的事情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分析战术机会。

既然你们是同一层面的竞争,两方能力应该差不多,你即拥有了人缘,又激励了团队士气,还不动声色地开始发起反击,总不可能比以前差。

05)    了解你们所争夺职位的岗位能力需求

老板在晋升一个人的时候,不仅仅考察你在当前的工作岗位上做得如何,更多的会考虑你的能力特性,是否符合新岗位的能力要求。

既然是争夺那个岗位,你就应该适时地表现出新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特质来,这对于老板的决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实例1:比如科研团队,两位科研骨干A先生和B先生,在竞争一个管理岗位,两位候选人都是业务精英,在现有的岗位上都取得过赫赫战绩。

可是晋升的管理岗位除了精通业务外,还会涉及对外事务,如上下级单位或者协作单位的联系维护的工作,对于一个人的社交能力会有所要求,甚至对于他现有的人脉关系也是考量因素之一。

如果A先生在这个时候时不时地表现出社交方面的能力的话,而B先生却还埋头苦干业务,你说谁胜出的可能性更大?

实例2:比如某领域的两位总监,X先生和Y先生。在竞争高管的职位。

原本的总监岗位所面对的都是策略性层面的问题,现在升入高层,必将面临战略性思考能力的要求。

如果X和Y先生两个人,谁能够意识到这些,在和上级领导的交流汇报中,时不时地透露出对于一些事情的战略性思考的能力,那在领导的心里,你胜出的概率一定是更大。

举这样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你要竞争更高的岗位,就一定要了解更高的岗位对于能力需求的要点,并适时地表现出来。

06)    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①   加强同质性

人性都有弱点,领导也不例外。

许多和职场相关的调查研究都指出:“‘同质性’是上司提拔下属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人会对和自己相像的人产生偏向性,喜欢和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爱好的人在一起。

②   服从性

很多领导对于提拔的人员会有一种“这是我的人”的心理暗示,所以大多偏向于提拔对自己服从性更大的人,这是人性弱点,只有伟大的人才能克服。

③   价值性

你要了解能够提拔你的领导自己是否还有职业报复,领导有可能也是高级职业者,也有可能是老板。

有些领导的理想报复在事业上,对于人才的提拔和选用希望是可以助力于他实现理想报复。

有些领导可能更多是希望建立自己更多的支持力量,让他能够在职位上更上一层楼,那他对于别人能不能带给他这方面支持或者资源的人更感兴趣。比如说你的人脉关系,比如说你某一领域的资源等等。

你若是能够了解领导的诉求,你有目的性地增强你这方面的价值,这对于你的晋升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07)    遵循一个原则,竞争可以,但不可以伤害公司利益

领导是裁判,你遵循这个原则,就意味着你站在了道义的一方。

领导不是傻子,如果是为了赢过对手,采用了伤害公司利益的方式,即使你做得再隐蔽,都难以善终。

至始至终维护公司利益,才是正道,即使你输了这次竞争,可是你会赢得未来。

本哈把这一点放在最后,就是希望让大家从刚才的斗争情绪里出来,不要迷失在竞争里。人生是一场长跑,正道方得始终。

(2)第二种:挑衅的人是为他人出头,背后有指使之人

他只是跳出来的跳梁小丑,或者是你真正的对手放出来试探你。

这个时候你若把火力集中到他身上,费多大劲都白搭。

最后还让躲在一边真正的对手找到你的软肋奋力一击,那你就“扎心了老铁”。

李峰是某公司的市场总监,这段时间他很恼火,好几次的营销会议,各大区的销售经理像是吃错药了似的对他的方案横挑鼻子竖挑眼。

仗着他们一线员工的身份,不断攻击他的方案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市场部和销售部存在天然的既合作又敌对的关系,市场部对于销售部负有指导的责任和意义,销售人员对于有些策略和方案不理解是常见和合理的。

但是突然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地挑衅,确属罕见。

作为高学历的技术性工种,李峰原本内心对于这些一线的大老粗就有点轻视,而这些他原本轻视的人,却跳出来质疑他,挑战他的权威。

面对一线人员的多次无端挑衅,李峰失去理智,竟然和他们针锋相对起来,可是无论自己多么有理,面对这些一线的“大头兵”们,也像似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讲不清。

而这个时候,销售总监总是能在适时的时候摆平双方的争执,快速有效地解决沟通和策略诠释的问题,慢慢营造出他这个销售总监在主持大局的感觉。

在多次的类似经历之后,李峰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可是已经晚了,没多久原本和他平起平坐的销售总监被提拔为营销中心总经理,而之前一直跟他唱反调的大区经理竟然被提升上来当销售总监。

本哈观点:

01)面对任何的挑衅,首先需要保持理智,因为每一次的挑衅背后一定有他的动机。

02)在面对非同等量级的挑衅,一定要更加警惕,因为或许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随时跳起来给你暴击的隐蔽对手。

03)冷静观察,找出背后的推手,分析其动因,不动声色,在他以为自己在暗处,你在明处,正暗自得意时,找到他的软肋给他致命一击。(方式方法可以参照上面第一种的个人竞争。)

04)不要以为你面对是一个人,其实你根本不知道他的背后会有多少人支持他。又有多少人,和他有利益关系,你动他,相当于暗地里和多人交手。全盘统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第三种:环境所致,为了讨好迎合老板

有些老板故意经营出竞争的内部环境,希望内部员工充满竞争,以保持斗志和活力。

作为公司的员工,除非你离开,否则没有能力和权利去改变什么,你战胜了这个人,马上就有另外一个人跳出来,永无止境。

你要么融入其中,要么选择离开。

如果现实的因素让你无法做出离开的决定,那就试着去看到它好的一面。

例如可以激发自己的斗志和创造力;

例如一个能力和我们相当的对手,可以推着我们快速成长;

例如一个善于权谋的同事,能教会我们在威胁中保持警觉和练就应变的能力;

例如一个工于心计的同事,会练就我们对于阴谋和危险的直觉。

总之,若是真的避无可避,就敞开胸怀去拥抱它,或许这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你出炉那天就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

(4)第四种:遇到莽撞的人,贱嗖嗖的职场二愣子

有些人的挑衅,可能是基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

一些性格耿直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直接的冲撞。

了解其原因,就可以很好的化敌为友。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奋起反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原本只是误会,最后却亲手制造一个莫名其妙的敌人。

在我们的历史里就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他们俩的纠葛,就是职场里两个工作方式反差巨大的人之间的误解,因而产生的冲突。

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一心想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只是对于事情的看法及做法存在分歧。

廉颇是标准的职场二愣子,蔺相如了解到他们之间不是利益的竞争,不是个人的恩怨,很聪明地选择了退后一步,以高超的情商把信息传递给廉颇,从而化解了他们之间的误会,成就了一代将相和的佳话。

这个故事又更加证实了一个事实:面对挑衅时,不要急于暴起,应该先把对方的动因了解清楚,从而做出判断,采用相适应的应对方案。

本哈结语:

职场里尽量避免冲突,但不可以逃避冲突。

本哈今天所讲的,不是鼓励大家“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而是揭示职场的生存法则,最重要的是化解冲突的办法。

我们要做一个不欺负别人的好孩子,不能做一个被人欺负了只知道哭的孩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屡屡  屡屡词条  挑衅  挑衅词条  应对  应对词条  职场  职场词条  同事  同事词条  
能力

 跟谁一起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在《得到》专栏里,提及了Google刚进中国时候的一件事。刚开始,Google总部对中国研发团队的评价非常低,因为“出工不出活儿”,北京...(展开)

能力

 拉开差距的,才不是能力!

小J是我在学习群认识的一个小朋友,毕业半年。最近她找到一个新工作,在一家公司做企业内刊的文案。刚上班第一周,这个在她嘴里“特别满意”的工作,却让她有点不知所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