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洲出生在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太和县,家境贫寒。他5个月大时生了一场大病,家人都以为他死了,装在篮子里扔上乱坟岗,是大娘听到了他微弱的一声啼哭,才让他活了下来。
7岁时,他又因感冒感染肺炎,持续高烧烧坏了耳膜,致使左耳失聪。
12岁,一场怪病又让他双目近乎失明。
王子洲虽然命运多舛,但一直有好心人的帮助。同村画年画的民间画匠沈发庾发现了这个可怜少年的天赋,为他开启了绘画之门;
大队代销店负责人宫清杰为他积攒烟盒包装纸当练习画纸;17岁时,县文化馆王家和先生收他为徒,免费教授他国画,将他引入了国画世界。
王子洲走上公益之路,始于1997年。1997年7月,王子洲看到《哈尔滨日报》“新闻周刊”有关王祖光母子的报道后,委托当时在北京学习的《哈尔滨日报》记者姜丽娟,将200元捐款带给王祖光母子,并写信鼓励王祖光坚强起来,在照顾好妈妈的同时,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当时王子洲一家四口在北京生活,工资才500元,养家糊口都勉强。虽然如此,受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影响,每当他了解到有需要帮助的学生,300元、200元的都积极捐款,且都未曾记在心上。
1998年,就在他刚刚通过绘画在北京站稳脚跟时,不幸又来了。他在梯子上挂画时,梯子突然打滑,他从半空摔下,身体失去知觉,卧病在床将近5年。这段时间他想过一死了之,但在亲人和朋友的关怀下重新找到了希望,并再次站了起来。“当时我躺在床上,一边看陈村写的《躺着读书》,一边告诉自己,我的生命不是自己的,是无数好心人给的,我要救赎,不能愧对生命、愧对朋友。”
2002年,康复后的王子洲在安徽举办了康复后的首次个人画展,除了得到书画界的认同外,他还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6万余元的卖画收入。王子洲经过深思熟虑,用这笔钱建起了“安徽希望工程子洲助学基金”,全部6万6千6百元的收入被他捐赠给基金作为启动资金。
第二年的黄山旅游节上,王子洲又在当地体育馆里举办了自己的第二次书画展,为了节约开支,他索性就住在体育馆里,饿了就是一包方便面,困了就在馆里训练用的海绵垫子上躺一会儿。书画展结束,除了维持日常的基本开销,他将其余收入再次汇到“希望工程子洲助学基金”。
除了捐钱外,他还积极参与支教。2009年的夏天,正值艺术盛年的王子洲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放弃在京城的优越条件,丢下自己心爱的画室,只身一人来到黄山脚下的越山村,义务支教三年。
三年间,王子洲不但不要一分钱的工资、补助,每天教学、烧饭、洗衣、给孩子们普及绘画常识;而且自费购买宣纸、颜料、画笔,无偿提供给学生使用,又捐资20万元组织三期夏令营,让从未出过大山的孩子们分期分批来到北京参观学习。这个学校的学生都很喜欢他,他更爱这里的孩子们。纯粹而纯真的王子洲,用爱的涓涓细流改变着几百名乡村学校孩子们的人生轨迹。
在越山村支教时,王子洲住的卧室之简陋、生活之寒酸、日子之简单,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张农村常见的板床,一张不大的办公桌,一个小小的床头柜,柜上有几袋简单的方便面、一根吊起的竹竿上挂着两块毛巾,门边靠墙处挤着一个电饭锅、一个热水瓶、两个塑料盆、一个扫把、一个簸箕,小小阳台上拉着的铁丝上随意挂着几件衣物,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套用当时学校里的一位教师的父亲所言:“一个大都市来的大画家,为了一个理想,在这个地图上都标不出来的山村过着这样艰苦的日子,怎能叫人不敬重!”
近几年,王子洲的名气越来越大,收入也越来越多,但家里的生活条件却依然如故。他的母亲无奈地说,别人卖画拿回来的是钱,子洲卖画拿回来的尽是捐赠证书。现在捐款证书上称称估计有一百多斤。
王子洲戏称自己为“年光族”。他每年都固定创作60幅书画,他说60幅画是自己一年的创作极限,正好可以举办一个画展,然后将画作全部卖掉,拿出卖画所得2/3填充到助学基金里,剩下1/3作为一年的开支,16年来从未间断。
现在,王子洲依然有一只眼睛没有视力,一只耳朵有听力障碍,还要靠吃药打针来控制自己的双腿水肿,腰椎间盘突出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都没有放过他,但在公益的舞台上,依然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子洲先生以其出众的艺术创作和兼济天下的公益情怀,收获了众多荣誉:被授予“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称号,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爱心慈善行为楷模”“中国希望工程20年杰出公益人物”“第七届全国优秀校长”“中国希望工程25年杰出贡献奖”等。
对于王子洲来说,他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和给予,而不是在于收获或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