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深度工作:工作越专注的人,生活层次越高

图/网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逐渐成为了每个人的生活标配。通过手机网络,我们能更容易获取信息,轻易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也能随时随地地和亲友联系,实现了“千里共视频”。

然而,凡事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手机网络的发达也让很多人沦落为“低头族”。无论何时何地,手里都必须拿着手机,要么在聊天,要么在刷朋友圈刷微博刷头条。正应了罗振宇的那句话,手机成为了人们的一个器官。

笔者也是其中的一员,也是一个手机重度使用者。和大部分人一样,一天里面可能有差不多半天的时间都是在刷手机。下班后玩手机,吃饭时在玩手机,甚至是边走路边玩手机。玩手机,加重了我们的时间碎片化,导致我们没法集中精神去做实事。不少人还因为玩手机而耽误自己的工作,进而可能耽误自己的前程。其实,我们都知道老是玩手机是不好的,但是我们就像中毒一样没法停下来。

沉迷于手机网络,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长期的时间碎片化和注意力的分散,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也是困扰我们很多人的问题之一。笔者我也很想戒掉“手机瘾”。

最近看的《深度工作》这本书,让我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卡尔·纽波特,他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通过“深度工作”他自己不仅实现了升职的目标,还创办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向大家分享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深度工作》是他实践的成果。

深度工作》这本书主要向大家分享“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理念和策略,主要有四大部分。一是分析在新经济形势下“深度工作”的价值;二是分析社会“深度工作”少见的原因;三是从神经学、心理学、哲学等三方面来论述“深度工作”的意义;四是作者根据自己实践提出了4个“深度工作”的准则。这四部分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我们切实看到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正如书名,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深度工作”。那“深度工作”究竟有哪些内涵呢?卡尔认为,“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对应的,就是“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图/网络

在卡尔看来,要想在新经济形势下成为赢家,必须拥有两种核心能力,一是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二是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而要拥有这两种核心能力,“深度工作”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这部分的论述中,我对“注意力残留”这个理论印象非常深刻。“注意力残留”理论认为,“当你从某项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即时转移,注意力残留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务。”这个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从玩手机状态转向工作后都没法很好的完成工作。原因就在于刷手机夺取了我们太多的注意力,当我们从慵懒的刷手机状态转向工作时,我们的注意力还停留在手机的信息洪流当中。这样我们没法集中精神开展工作,就会继续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刷手机活动,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第二部分,卡尔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解释了“深度工作”少见的原因,分别是“联结文化”盛行、“忙碌代表生产力”、“对互联网的顶礼膜拜”。其中,“忙碌代表生产力”这一点一针见血,戳中了我们很多人的痛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上班时我们忙碌着工作,下班后忙碌着去学习,去提升自己。可大部分人无论怎么样的努力,多是“碌碌无为”。这也就是我们当下很多人的通病——低质量的勤奋,自以为“忙碌代表生产力”。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去思考每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每项行动对自己长期目标的意义,只是野蛮的努力。

在第三部分,从神经学角度分析深度工作的内容最让人醍醐灌耳。里面提到一个理论,叫“大一统理论”,主要是说“我们的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好,恰是你所关注事物的概括;流连于浮浅性事务会让自己的大脑形成固定印象,认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充满了压力、烦扰、沮丧和琐事”。经常刷手机的伙伴感受就会非常深刻,每当我们长时间刷完手机后,都会觉得很累,甚至很烦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刷手机属于浮浅性事务,长时间的沉迷夺取了我们大量的注意力和意志力,自然会导致我们的意志消沉。而我们在手机看到的也多是负面的信息,也就更加加重了我们的浮躁情绪。所以,少玩手机,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更加的好。

说了这么多,既然“深度工作”这么的重要,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深度工作”呢?卡尔在书中的第四部分给我们提出了4个“深度工作”的准则,下面给伙伴们简述一下。

图/网络

1.工作要深入

因为意志力是有限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消耗,所以卡尔认为“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关键在于越过良好的意图,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换言之,就是要规定自己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做固定的事情,让自己养成习惯。此外,每天记录深度工作的时间,并定期总结,安排安逸时光等都是非常好的养成策略。

2.拥抱无聊

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避免自己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使得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笔者曾经看过有人在网上分享其刷手机的心得,他把自己的上网时间分为三段,一是起床后,二是中午,三是晚睡前。除了这三段时间用来刷新一下社交媒体外,其他时间一律用于工作或者生活。这是个很好的平衡网络与生活的办法,值得参考。

3.远离社交媒体

我们之所以会成为“低头族”,很大原因就是社交媒体。我们害怕错过信息,所以总会忍不住不停地刷新社交媒体。要实现“深度工作”,必须远离社交媒体。卡尔提到了一个“关键少数法则”——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再列出为实现每一个目标需要的两到三个重要活动;思考当前使用的网络工具,用之前确定的关键活动来审查,认真思考使用此工具对你平时参与该活动是否有实质的积极影响。简而言之,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的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判断某个社交媒体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目标实现,若无可减少甚至停止使用。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寻找高质量的活动,来替代网络,以消遣自己的业余时间,抵御娱乐网站的诱惑。

4.摒弃浮浅

计划好每一天每一分钟的时间使用,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在每个工作日开始的时候翻开新的一页。在页面的左侧,每隔一行写下这一天的每一个小时。将工作日的每一天划成方格,将活动放到空格中。每个方格的最短时长为半小时。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明确活动的深浅度计量表,把时间倾注于深度工作状态 。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作者建议的“固定日程生产力”,“确定一个坚定的目标,在某个固定时间后不再工作,然后在工作中寻找提高产出的策略以达成目标。”

以上就是作者提到的4个“深度工作”的准则。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理论与例证结合,行文严谨流畅,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深度工作”的理念及价值,令人信服。特别是书中结合心理学、神经学对人的行为、社会现象的分析,令人醍醐灌顶。手机的普及,让社交媒体大行其道,越来越多人如吸毒一般沉迷于网络,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的言论甚嚣尘上。然而,未来始终是属于那些能够“深度工作”,做到专注的人的。李笑来曾说过,注意力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学会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学会“深度工作”,学会专注,我们的生活层次才会越来越高。

深度工作》导图笔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工作  工作词条  专注  专注词条  深度  深度词条  层次  层次词条  生活  生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