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要学的内容,但工作忙得没时间学,怎么办?
工作了很多年,但知识支离破碎不成体系,怎么办?
但是又感觉看书难以满足,看了很多书,却对自己没有实际的改变。
看完一本书,感觉自己会了,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下去。
因为书上的理论,如果现实中用不上,很快就会忘记。
除非是亲身实践,从实际需要出发,学习后马上去应用,否则很快就会忘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的大脑有三个学习缺陷:
1、它是一个懒惰重复者和勤劳管理者的结合体。要想更轻松地学会一个新的技能,就一定要巧用方法,让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消耗更少的意志力,而不是发挥莽撞的武力——刻苦、坚持。
2、它是一个很容易就被满足感欺骗的小孩。大脑的奖励机制分不清现实的成果和未来承诺的成果。
3、它是一个忘性超大的不靠谱存储体。你会因为缺乏意志力而坚持不下来,学习的内容会停留在表层,而且学的大部分内容很快就被忘记。
那怎么办呢?利用功利性学习来弥补大脑学习的三大缺陷,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后立马应用。这样能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利用功利性学习,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在工作与生活中重复实践,以抵抗遗忘曲线
从以下简单三步做到功利性学习
1、选问题:选择一个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你选择的这个问题,一定是你正在着手解决的,或者即将要解决的。
2、定范围: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和进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不能什么都想要,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想学更多东西的冲动
3、实际用: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不仅要学,更要知道如何在解决问题的实践当中用。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想象外部世界。你对任何新事物的看法和学习,都基于你对这个世界独特的经验集合,以及你对这些经验的信念。
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能清楚地构建出自己原有经验的知识体系框架。在每次学习新知识时,再对原有框架加以增补和修正。
在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
2、基于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框架。
3、基于职位目标的能力知识体系。
每个层次的知识体系框架,都需要让其符合整体性、调整性、转换性这三大标准。
大脑不仅会沉淀学习经验,学习经验反过来也在持续地影响着大脑的结构,高质量的知识组织和利用方式,会在大脑里形成更高效的突触“连线图”,从而让我们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学习的本质是原有经验的迁移。没有人是如同一张白纸般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每个人都是带着已知道、已相信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的。
读书:如何读得快,记得深,用得好
1、带着目的阅读才能学以致用
围绕这个目的选书;
做阅读前的准备;
2、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更容易理解
3、阅读后回忆,效率更高
在阅读时,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用自己的语言回忆下刚刚这段时间阅读到的内容,这样做有助于强化大脑的记忆,能及时发现记忆不牢或理解不清的地方。
4、按自己的框架重新组织阅读内容才能理解得更深
(1)准备做某件事或某个改变,想从书中得到下一步的行动指导。
(2)碰到了某个具体问题,想从书中找到与该问题有关的解决方案。
(3)思路受到了阻碍,想通过阅读从书中得到另外视角的启发。
(4)了解某个人生或职场的基本原理,如 80/ 20法则、意志力原理。
(5)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制作推荐书单。
整体阅读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1、确定阅读目的
第一个维度“想解决什么问题”,会影响你阅读什么书或阅读书中的什么内容。
第二个维度“想解决到什么程度”,就决定了你应该阅读到哪个层次。
2、提出具体问题
3、选出 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
整体阅读的应用场景是快速归纳出自己问题的答案,因此采用的阅读方式不是逐字逐句地阅读,也不是去拆解作者的章节结构,而是从你的具体问题出发,在字里行间找出与你问题相关的内容,并且提炼为关键词或关键句。
4、挑选三个关键点
5、归纳问题的结论
多重阅读总共四个步骤:
1、明确目的: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建立主动的阅读意识,而不是漫无目的地从头读到尾,任何一本书的信息量都很大, 不可能一字不差的阅读理解书本中的知识。
2、画出框架:画出一本书大概的框架,以便于自己理清楚想要阅读内容的主要路线,这样才不会一直纠结在对于自己现阶段没有作用的知识点上。
3、变速阅读:快速的阅读,对于自己目前来说没有帮助的知识,跳过不读;对于自己已经熟悉的内容,之前在其他地方看到过相似的内容,可以快速的阅读;对于自己目前理解不了的知识,不要纠结不放,大致过一遍,能记住多少不管;遇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与目标相关的知识点,就要放慢速度,仔细阅读
4、重点精读:这里要阅读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不熟悉的内容,重点精读,并做好笔记,归类到相应的知识框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