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叔有话说
学计算机可以进四大么?学会计的可以进券商么?学土木可以做新媒体么?
只要你想,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在跟专业对口的同学同场竞技时,即使是‘门外汉’也有可能得到机会。面试中需要表现出:
1.对该行业的了解
2.对该行业的热爱
3.为该行业的付出和准备
这个占据比重,虽然没法告诉你一个确切的数据,但是可以从以下这些角度来跟你分析这个“比重”究竟有多大。
硬专业是指那些比较技术性的专业,诸如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设计等等。
通俗一点来解释,你可以理解为:你没读过这个专业就很难从事这个专业相关的行业。
相对于软专业,就比较“虚”了,就是我们平常理解上读完也不知道学了什么的专业,诸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等。
你也可以从这方面去理解,一般专业分工科(也就是上面说的硬专业)、理科(经济、管理类)和文科(语言、文学类)。
文科比较灵活,因为学的东西本身就能在许多方面用上。
比如学中文的可以做策划,可以做文案,可以做记者;学经济的可以做电商营销,可以做数据柜员,可以做银行柜员。
但是工科专业是比较精细的,比如计算机学院都会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
专业细分,学的东西有一定的含金量,加上技术行业本身工资就高出不少,因为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加会趋向挑选专业对口的工作。
从成绩来看,专业对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从我的理解来看,毕业后工作对口,那是小部分学霸的专利。
读英语专业,就都能当翻译吗?以前大学的英语教授跟我们说,一个年级里(2,300人),最后能有2-3个能当上翻译就不错了。
为什么?因为英语翻译绝对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跟外国人聊聊天这么简单。
就拿口译证书这个来说,三级口译证书,是小部分本科生能达到的水平;二级口译已经是研究生的难度;而一级口译证书,据说每年只有两位数的人能拿到。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大学教育绝不是教会你做一个行业的精英,它只是相对于这个专业的启蒙阶段。
如果你发现自己适合这个专业,那么课余花更多的时间钻研,你也许能成为行业里不错的人才;但是更多的人,会被刻板而又空泛的大学教育消磨了耐性和兴趣。
最后只试下那百分之几的学霸能坚持专业道路。
从来没有不迷茫的人
在职场中,你可能会有很多疑问,比如:
HR问:“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究竟在问什么?
25岁女子面试因单身被刷,这是什么操作?
高工资的国企和低工资的事业研究所,我该选那边?
被爱过之后,才发现“优秀”一点也不重要
北京交通大学仅让‘优秀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
工作满一年,薪资一定要变化吗?
什么软实力,可以为工作加分?
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