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着名学者、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一、欲望与志气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人很少。
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越大。
所以前人讲学,志气欲望之辨很严,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
二、心理的调整
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才行。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面:
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写一段文字,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或散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地去说去做。
所以大家要常常回头看,发现自己的缺欠,注意去调理。做事则要集中精力去做,一面须从容安详,一面还要挺然。
挺然是有精神,站立得起。安详则随时可以吸收新的材料,因为在安详悠闲时,心境才会宽舒;心境宽舒,才可以吸收外面材料而运用融会贯通。否则读书愈多愈无用。
三、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做人必须要时时调理自己,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如果大家能照此去行,简直是一生受用不尽;如果不能够注意这话,就是自暴自弃。
但在这调理自己的上面,有什么好方法呢?前次曾说过调理自己要自觉,要反省,时刻去发现自己的毛病。比如自己的毛病在于性子太急,或在于太乱太散懈,这都须自觉地去求医治。但是人每不易做到,不易自知其病,虽治病又不易去管理自家。
古人云:“智者不能自见其面,勇者不能自举其身。”这就是说人不易看清楚自己的面孔,即看清了又不易随时可以自主地调理自己。于是这时唯一的方法,就是“亲师取友”。此外别无他法。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经常会忘记自己的一些毛病,因此就得师友常常提醒你,使你不会忘。
靠朋友之提醒以免于忘记,这是一层;更进一层,就是靠朋友的好处,以融化感应自己的缺短而得其养。
假定我的脾气是急躁的,与脾气和平者相处,可以改去急躁;
我的精神不振,而朋友的好处是振作的,我处于其中,也自然会于无形中振作起来。
所以如果我们有意去调理自己,则亲师取友,潜移默化,受其影响而得其养,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说得再广泛一些,如果要想调理自己,就得找一个好的环境。
所谓好的环境,就是说朋友团体,求友要求有真志趣的朋友;好的朋友多,自然向上走了。如果在一块的人是不好的,那就很危险,不知不觉地就会日趋于下流。
再则,朋友彼此帮忙时所应注意的,就是:以同情为根本,以了解为前提。
我们对朋友如果是爱护他的,自然要留意他的毛病短处,而顶要紧的,还是要对于他的毛病短处,须有一种原谅的意思。我们指点他的毛病短处的时候,应当是出于一个好的感情,应当是一个领导他、帮助他的意思。
是要给他以调理,不是只给他一个刺激就算完了。自然,有时候一个严重的刺激,也是不可少。即是说有时候有给他一个痛责的必要。
但大体上说,你不要只给他一个刺激算完,必须得给他一种调治。如果爱惜他的意思不够,说话就不会发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