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清北毕业,月薪5000”:我只是个普通人

我们燕园是个“状元是真不少,寒门更是多”的学校。

要是谁以”寒门状元”自居,可能是要被人笑掉大牙的。

当你看到一大片“xx县xx村”的家庭住址,你会感叹即使是现在,应试教育还是让不少“寒门子弟”有机会能进入最好的那些学府,拥有最好的深造机会。

不过,拥有深造的机会并不代表你在踏入社会的打拼里能走捷径。

踏入社会

我们都已再次清零

有人说,你看xxx考了某名校,多厉害,如今身家千万。比如前几年超级演说家的刘媛媛。

于是一些人以为考个名校,努力学习,就大概率出人头地,有所成就。

但你不知道刘也有自己的苦楚。

2015年开了个公司,想做新媒体和知识付费,三四年都没见到Pre-A轮的影子。

从资本的角度,有个IP,加持名校光环,这两年知识付费又还算火,不至于这么惨淡。

同样是知识付费,我熟悉的另一个项目,1年多些,就拿了几个知名VC的钱,如今估值以亿为单位。

经营公司,和考试真不是一个概念。商业社会里,没有人看你多坎坷励志的人生,只看你所能创造的价值。

大概率事件一直在左右我们。

如果你读到大学,看看你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你会发现也许你的大学同学不如你某个初中没毕业的同学混得好。

但大部分绝对比你初中没毕业的同学混得好。

我一初中同学毕业去混医药行业,现在把持了地方的渠道,在市中心买了几套房,每次初中同学聚会都开着豪车来。

但其他的就没那么幸运,生活早已被“绑架”,每天思考的是如何维持家庭的生计,以及应对周遭复杂的人脉关系。

而反过来,我们也会有这种偏差,将名校与成就划等号。

事实是,大部分的名校生,都没有你想象中的混得好,他们和万千毕业生一样,扎入社会的汪洋大海,成为了普通人。

年级前几名,拿过什么奖,在商业社会里真的没什么用处,你连提都不好意思提。

学历,只证明你学习书本知识相对较强。当你踏入社会,无论你从哪个学校毕业,多数的我们都是再次清零。

因为除了应届以外,你去见所有的HR,都只会看你有几年工作经验,有什么工作能力。

有实力?好,请拿出你的作品说话。

大多数名校

都活成了普通人的模样

那应届呢?

我说说身边人的情况。

毕业后,我同学中有两个去隔壁市做公务员。

一个在市级核心区做基层人事,偶尔联系就给我抱怨想辞职,薪资太低、工作太累、领导太难伺候。

她们是朝8晚6,周六要去坐班。

你知道么,我一个月工资只能抵你的几天。什么分房就别提了,我们区还是核心区、老城区,财政都不行。

我说坚持坚持,希望就在前方。

就怕温水煮青蛙,然后很快变成了油腻大妈。

另一个在市单位里做文职,天天写文章,头晕眼花,工资也是糊口以外,存不到什么钱,但家里状况不太好,他是家里顶梁柱,只能努力省钱。

做公务员,即使名校毕业也一样,活在一眼能就看到尽头的生活里,选择了就代表要放弃人生的很多种可能性。

当然,也有在互联网里打拼的。

一位去了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游戏业务线,活得和朋友圈文章里提到的”运营汪”、”产品汪”差不多。

朝9晚12,一周工作七天。而由于过去一年经济不好,原本还指望年终奖,如今也只能自我安慰。

还有一位在一家半官方性质的媒体,压力也大,基本工资低,完全靠稿费。

工作时间,用她的话说:

黑白颠倒,没有周末。

有一部分人好奇名校毕业生的原因是,在他们眼里,飞黄腾达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而如果走差了,身为普通人的心里会暗自好受些。

其实,你去瞅瞅你身边认识的名校生,会发现很多人也不怎么样,也许就是你司的一名资深老员工,也可能是刚入职的某个其貌不扬的男孩、女孩。

一些名校生选择

在远离商业化的学术氛围里工作

你知道哪里高学历的毕业生多吗?

我一个同学从上海回北京,从互联网跳槽去了某知名文献出版社。社里总有人给他介绍妹子。

我说,你这高材生在社里很吃香吧。

哪有,社里全是高学历,而且我们社都就要高学历,北清毕业生一堆堆的。

工作环境和互联网真的是两个世界,虽然忙,但准点下班。不过,工资只有原先的零头。

出版社、院校、研究机构,这些是高学历人士占比很高的地方。

有的是毕业就喜欢这里,有的是被互联网逼迫回来。

想获得商业社会上认可的成功,学历很早就失效了。

毕业一把沉入社会的海洋里什么都不是,留有的那份在学校里的高傲,只能藏一藏。

名校的牌子,只是应届初入职场的一个敲门砖。

可多少年前开学时,校长说的什么星空,什么银河系,明明那么激动过、那么振奋过。好像我们就应该是独一无二,所向披靡的。

也或许是我们自己误会校长的意思了。

还有你们想听的打鸡血的故事

实习月薪20万,正式入职年薪500万

以前有一个小妹妹过来给我说,我好想考你们学校。我问,为啥。

因为毕业年薪起码也得有30万吧。

几十万年薪,通常是一些媒体炒作文章的标题。也确实有,我同学里有签了很不错的公司,还有那种地方政府来招人才,年薪能给到50万。

但仍有想象的空间。实习工资每月20万,正式入职后年薪给到500万,这还是毕业薪资。

年薪500万是什么概念?2017年一份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薪排行榜里,年薪500万以上的只有26位,董明珠也只有600万。

如果不是要好的朋友关系,即使是校友,我都难以相信。

这位也是我老乡,91年的,一起在校会共事过,后来当了主席。

竞选那会儿,他让我帮他把个人事迹转发到朋友圈:

你们院这边,估计你转大家都能看到,拜托兄弟!

以前听过别人说他的故事,不过那篇文章写得更清楚些。

出身在XX县XX村,四岁下田帮父亲干活,母亲身体不好,常去挖药材补贴家用。

从大学期间,他做过家教、校园代理、推销员、摆过地摊,从大一下就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大三开始参加创业比赛,拿过很多奖项。大四选择继续升学,研究生期间写了很多顶级期刊。

不过学术不是他的追求,一直向往商业成功的他,以“天才管培生”的身份毕业去了现在这家集团,负责集团下的教育业务。

你知道什么是复利人生吗?就是如果你的信念里有“复利效应”,那么你会去做有积累的、能彼此增益的事,然后就是静等复利的出现。

比如你有一小时空闲时间。你选择用来做什么?

有的人用来刷朋友圈,有的人睡觉休息,有的看书。每个人对这三者的价值衡量不一样。

拥有明确价值信念的人,他们清楚什么对自己更有价值,选择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事。

他就是这样,一个宁愿约个朋友去聊会天,收获些新想法,也不会稀里糊涂睡觉的人。

但更多的人属于信念价值模糊者吧,要么有选择困难症,要么是任凭身边的环境影响,几个app的相互切换就构成了一天的生活。

这一年,周杰伦40岁,而王俊凯也20了

但请别给我制造焦虑

你有花花卡嘛?我有沾福卡,想沾。

别沾了,我七八张都没沾着,哈哈。

大多数的我们都一样。玩一个游戏戒不掉,于是陪伴你打发多年的空闲时间;

相册里,满是拍下的以及P过了多次的照片,有的发过朋友圈,有的则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配图文字。

有时,我也会羡慕那些成功的名校毕业生,羡慕我那朋友,早早就走上了人生康庄大道,完成了无数人一生都在努力拼搏的梦想。

但反过来想,现在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又有什么好抱怨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过去“复利”的结果。

《奇葩说》马薇薇,中大毕业,红之前打了10多年辩论;知识付费界大佬罗振宇,中传毕业,在央视打了10多年的工。

蔡康永说: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如此而已。

焦虑感肯定是有的。

这一年,周杰伦40岁,王俊凯20岁,处在这中间的我们一时间忘了自己走到了哪里。

在互联网的告诉我:

我现在的项目还挺锻炼人的,所以打算继续做一段时间看看,虽然真的很苦。

在基层的也给我说:

都习惯被问责了。不过能怎么着,混成老油条,他们也拿我没辙。

当大妈,也要做个安静的美妈!

写在最后

有句歌词总感动我:

说好的,大写的,渴望的明天,要赢过全世界;

不过一眨眼,还没发现,青春早已蜕变。

但就像歌名一样:精彩才刚刚开始。

所以不要拿那些侥幸的案例来戏谑我们,也不要拿那些落魄的逝者讨伐社会。

谁怕?竹杖、芒鞋,照样一平生。

你身边的名校毕业生混得如何?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吴红飞,北京大学,领英专栏作家,混迹于创业圈,目前在一线基金担任投资经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月薪  月薪词条  普通人  普通人词条  只是  只是词条  毕业  毕业词条  5000  5000词条  
杂谈

 一个人若走投无路,就让他下厨房

“吃外卖吃出胃炎,吃外卖血浆变成猪油色,吃外卖中毒住院。”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每当有这些新闻时,爸妈就唠叨:“不要总吃外卖,不健康,自己下个厨,想喝汤就买几根排...(展开)

杂谈

 自律的人生才自由

 1女友辞去工作三个月后,我敲响她家的门。一声,两声,三声,本期待着一个快活的灵魂,却看见从门缝里探出这样一个人,蓬头垢面,衣着邋遢,两眼求救般地看着...(展开)

杂谈

 为生活减重,定期丢掉这些东西

上周末我在家结结实实收拾了两天。本来觉得我平时已经很注意了,没想到还是翻出一堆没用,却白白占用空间、心力的东西。这两天,我把客厅、卧室那些不知不觉中囤积的物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