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让一个人认错到底有多难

偷偷告诉你个智慧幸福的小诀门

文:雾满拦江

(01)

大道至简,回头是岸。

世相变幻,万法唯识。

智慧或者幸福,这些人生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也可以说上千年万载——如果我们能有乌龟的运气,活那么长时间的话。

也可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概述之。

想要听到这句话,先来看几个故事,并明其内在的人性机制,才能够融入身心,运用灵活。

(02)

有位父亲,脾气有点急。

教育孩子时,急火上来就忍不住动手。

有一天,父亲又把儿子暴打一顿,打完之后才发现,好像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子他……根本就没犯错。

没犯错也要挨打,孩子心里好委屈,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没办法,为了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父亲只好道歉

父亲说:儿子呀,爸爸正在反思。

唔……儿子充满了期待。

可是……父亲说:爸爸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

儿子:?

父亲:爸爸这样做,不也是为你好吗?

儿子:??

父亲:爸爸是为了你,所以爸爸没什么错,你以后一定要乖哦。

儿子:……亲爹,你你你你你这是道歉吗?你这摆明着是对我的二次伤害耶!

父亲:咋着?给你个好脸你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再罗嗦,信不信我还抽你?

——嘴上说道歉,结果最后变成死不认罪,而且威胁儿子。

(03)

上面说的,是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再讲个电视剧的故事。

两年前,有一部很不错的片子《琅琊榜》。

这部片,演一个叫麒麟才子,江左梅郎的年轻智者梅长酥。他原本是皇帝的外甥,父亲是统军大帅,母亲是皇帝的亲姐姐,天真烂漫,忠君爱国。骁勇善战,有勇有谋,19岁时与父亲征战在铁血沙场。

可万万没想到,皇帝忌禅亲生太子势力太大,不惜亲手铸成弥天血案,杀掉了太子及男主角全家。男主角侥幸残存,又中剧毒,武功尽失,治好后寿命大减,整个人完全变了模样。

此后主人公布局12年,入金陵搅动周天寒砌,掀起漫天腥风血雨——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让龙椅上的皇帝,为12年冤杀太子及七万忠心将士的罪孽,认一个错。

剧中的皇帝,有情又有义,爱惜手足子嗣——而主人公纠结江湖、朝廷与后宫等诸方势力,三面合围,最后将已成孤家寡人的皇帝,困死于龙椅上,强迫他下旨清查昔年冤案。

可是皇帝又哭又闹,大骂诸人都是乱臣贼子,死活就是不肯认错

剧情到最后,皇帝再不认错,已经不可能的了。这时候就见皇帝哭成泪人,冒出来一句:朕是无辜的,朕是被坏人蒙蔽了……是不是?

剧中的主人公,差点没被皇帝这句话气死。

——让一个人认错,到底有多难呢?

(04)

网上有个海外小视频,小妹妹故意冲撞姐姐,然后躺在地上撒泼,拒绝道歉

于是父亲对躺在地上的小女儿说:我知道,道歉对你来说太难了,但你必须道歉,说声对不起。你不妨发声试试,深吸一口气,试试用嘴唇发出声音,就能把这声对不起,说出来了。

小女儿被迫努力,终于说出了这声对不起,而后如释重负。

认错之后,小女儿就随父亲去逛超市。

超市中,有位年轻姑娘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撞到了她。

撞了就撞了,年轻姑娘若无其事的走开。

小女孩的父亲,也没当回事。超市人来人往,碰一下撞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小女儿却不干了,她委屈了,因为她好不容易学会道歉,为什么别人撞到了她,却不需要道歉

父亲无奈,只好带着小女儿,上前拦住那位年轻姑娘,让姑娘道歉

——万万没想到,年轻姑娘摇头,撞你又怎么了?拒绝道歉

无奈,父亲把超市经理叫来,要求年轻姑娘道歉,但年轻姑娘仍然拒绝。

超市经理也没咒念了,索性报警,把警察叫来了。

面对警察,年轻姑娘仍然拒绝道歉

结果,警察以骚扰未成年人为由,当场把年轻姑娘拷了起来。这时候姑娘才傻了眼,不就是个不肯道歉吗,竟然要被抓捕……

最后,年轻姑娘终于崩溃了,流着泪向小女孩道歉——如果不是出于对蹲大牢的恐惧,她仍然是不肯道歉的。

(05)

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是不愿意认错的。

第一个故事中,父亲冤枉了儿子,本来说声对不起就完了。但父亲就是说不出这句话,狡辨一番,最后又变成了蛮不讲理。

第二个故事琅琊榜,主人公梅长苏搅动周天寒砌,终于迫得亲手铸成冤狱的皇帝下旨再查,可老皇帝至死,也没有说声朕错鸟。

第三个故事中,超市中的年轻姑娘,临至双手被拷,要坐牢房了,吓得泪流满面,才满心不情愿的被迫道歉——而视频中的父亲,居然在小女儿犯错时,会这样说:道歉对你来说太难了呢?

——不过就是错了,道声歉说句对不起,真的有这么难吗?

(06)

人生于世,总难免遇到些不公的事儿,让你受到伤害。

委屈的心,就会充满期待,等对方给你一个真诚的道歉

——但恰恰是这声对不起,却是违背基本人性的。

人类天性,不喜欢道歉,只喜欢逼迫别人认错

(07)

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说:生命不过是基因的载体。

一切生物,不过是基因创造出来的有机质外壳,是基因用来保护自己的。

人类也如此,是基因创造出来的两脚有机坦克车。可不知哪儿出了问题,这辆肉坦克竟然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我,有了文明及相互争竞的一切。

从阳明心学的角度上来说,所谓自我,不过是人类自幼成长的记忆集成。而那些旧时记忆,多半是错的。

自我就是个错误,因为基因的失误,导致错误迭加出现了自我。一旦承认错误,就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尽管只是否定了你所犯下的错误,但这个错误,恰是你的自我。而我们行存于世,就必须维护自我,所以才会拒不认错

错就是我,我就是错。谁敢让我认错,就是针对于我——这就是太多的人,死活不肯认错的内在人性机制。

(08)

普通人士,芸芸众生,对于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或是阳明先生神马滴,并不是太感兴趣。

所以大家并不晓得,死不认错,居然还有人性机制的——但太多的人,只是在行动本能上,不认错

比如,走路撞到了前面的人,就会说:咦,你怎么挡我的道?

比如,递人东西没递稳,东西掉了。就会说:哎窝咧个擦,你怎么没接住涅?

比如,吃饭时碗掉地上了,就会说:哎呀,你们家怎么用这种碗呢?

比如,自己忘记了极重要的事儿,就会迁怒身边的人:都怪你,你咋个不提醒我涅?

比如,许多人伤害别人时,会习惯性的说一句:我这是为你好。

……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中,你都会看到,有些人习惯于迁怒他人,却绝不肯说声我错了。

(09)

人性如驴,你得顺毛捋才行。

以前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说有个两口之家,丈夫勤恳,妻子温柔又聪明。有天,丈夫要出差,已经出了门,可是家里的空调坏了,大热天,不能没有空调,于是妻子急忙打电话,让丈夫先回家修空调。

丈夫回来,信心满满的撸起袖子,开始修空调。

可是两个小时过去了,丈夫弄得满脸油泥,满头大汗,空调却是越修越不制冷。

终于,丈夫发飙了,冲妻子吼道:你是怎么回事?怎么我刚刚出门,你就把空调弄坏了?

什么?妻子闻言大怒,你竟然说空调是我弄坏的?我有这本事吗?我今天非要跟你把话说清楚……盛怒之下,妻子正要和丈夫大吵,忽然间看到丈夫那张充满了怨怒的脸,霎时间如梦方醒。

是了,丈夫是在无故指责自己,但他并不是针对于自己——而是自诩了不起的丈夫,却始终修不好空调,这让他心里充满了挫败感。

内心充满挫败感的人,就如同一条疯狂的小狗,逮谁冲谁汪——但他并不是冲着汪汪的人,而只是愤怒情绪的渲泄。

想明白这个道理,妻子转怒为笑,娇滴滴的说:老公你不要急吗,你这么有本事的人,何必跟一只空调较劲?咱们现在打电话,叫个专修空调的来。

听了这话,丈夫坐在地上,好半晌过去,才低声说了句:刚才我不是冲你吼,我是那啥,那个啥……

妻子:老公你不用说,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下面的情景,不可描述。

(10)

人类天性,是不肯认错的——越是有错,越不肯认错

——但同时,人又特别喜欢逼迫别人认错

这两条二律背反的天性,构成了一个陷阱。

——自己犯错时,出于天性而死不认错,甚至弄出更大错误,只为了不承认一个小错误。有些人就是这样,导致一生走不到正道上来。

——别人犯错时,不知道认错有违人之天性,特喜欢逼迫人家认错。结果对方死活不认错,于是双方纠扯不休,由爱生怨,由怨生恨。

告诉你一个人性小法门:日常生活中,出现失误,就大声的说出来:不好意思都是我的错……只要你态度诚恳,承认过失,就会满足他人希望你认错的心理预期,平和了别人的心,避免让人对你生出厌恶。

再就是,在别人犯错之时,如果错误不太严重,万不可强迫对方认错。要知道犯错之人,会陷入到心理恐慌之中,要柔声劝和,抚慰对方——即使是谈论对方的错误,话也要仔细斟酌,不要把话说死,不要把对方逼入死角,要留有余地,给对方以选择,避免相互之间的情绪化对抗。

佛家说,八万四千法门,不过一心。这个一心,说的就是我们的认知心态。人生的道路,本来很简单,但我们的心太敏感,太复杂。世界很单纯,复杂的是人。谁能理解你?猩猩知你心。大道至简,回头是岸,所有生活于苦痛困境之人,莫不是失困于自己的心,莫不是与人性扭劲顶牛。或是明明有错,但死活不认错。或是明明对方不肯认错,却非要跟对方较这个劲。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都是认知到人性如驴,要顺毛抹捋。不幸福的人,各有各的较劲顶牛名目,你人性往东我非往西,你人性往南我非往北,南辕北辙,钻冰取火。不幸福的人,拼死了与人性较劲,真的活得好累,好痛苦。人心之苦,九成九都是心理幻象,明了它,走出来,就会见到东风夜放花千树,就会看到宝马雕车香满路。天花落,星如雨,迷失的心,寻找幸福千百度,蓦然回首,幸福与智慧,原本就在你身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让一个人认错到底有多难  多难  多难词条  认错  认错词条  到底  到底词条  个人  个人词条  
杂谈

 50岁后,应定期给眼睛做体检

如今,很多人都特别重视每年一次的身体检查,但是却疏忽了也要为眼睛做全面体检。一般,中老年人眼病主要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