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向外输出,向内提升
欣喜地发现,身边热爱分享的人越来越多了。
比如之前的罗胖跨年演讲,有位会友听了三四遍后,细心的做出思维导图发布在群里;
还有的小伙伴,觉得哪本书有价值,不仅在群里推荐,也会做出思维导图发布出来。
分享,这种向外输出的方式,是一种利他的行为,同时也是在利己,因为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倒逼着自己去梳理学到的知识。
记得曾问过一位经常分享干货的朋友,驱使他以利他之心去做事的因素是什么?
在他的回答中,其中有一点就是,利他时,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会自觉不断地做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去学习,去成长。
你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吸收到的东西输出去,比起你一味地埋头输入,会有用得多。
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在你分享、赋能的背后,一定不要忘了去学习,阅读,不断充实自我。
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的朋友,即使是某一行业的大咖,依然在坚持付费学习?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在向外输出的同时,不忘向内提升自我。
02:善于学习,敢于尝试
曾听别人说过,成为高手的捷径,就是和优秀的人在一起。
我改动了一下,成为高手的捷径,是既善于向高手学习,也敢于去尝试新方式。
陈国环当初进阿里时,没有什么销售经验,而且在同事看来,他“说话也说不利索”。
一个没经验,口才也不被人看好的人,却仅用了一个月,就拿下全国业绩第一名,后又连续七个月,拿下全国销售冠军,并得到马云的看重,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是向高手学习。
陈国环花了两天时间,去研究Top sales的销售习惯、销售过程、销售技巧和工作用时,接着又去请教其他Top sales。
他曾找到当时排名第一的主管,也就是罗建陆,向对方讨教,在请教时也不担心对方藏私。
陈是这么说的:“必须讲。如果你不讲就是没有分享精神。大小场合见了面,我就这么直接骂你(没分享精神)。”
很多人或许是意识不够,或许是自卑心理,不敢去向高手请教,实际上,这是对自我成长机会的浪费。
高手的境界、思维方式、做事方法等,或多或少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向他们学习,是进步最快的途径。
而且境界越高的人,越热衷于分享,所以不要畏惧开口,应该抓住机会,去跟对方交流,研究他们的成功方式,再把适合自己的精华拿来实践。
陈国环做的第二点,是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
当初,从另一个销售李立恒身上,陈国环意识到靠勤奋与坚持去感动客户,效率太低,他决定另辟蹊径。
他想了个办法,在客户公司的前台面前,把自己包装成目标客户的熟人,比如跟前台说,自己昨晚刚跟对方的总经理吃完饭。
这个方式,很多次都让他直接见到了自己的目标客户,大大提高了效率。
向高手学习,是很必要的,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手,在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去尝试挑战一些新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宽你的边界。
03:学会布局,升维思考
记得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我提到捡西瓜思维,强调不能只顾眼前蝇头小利,而是应看到未来,学会布局三五年,甚至十年之后。
这个观念我仍坚持着,在我看来,尤其是创业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用拉长时间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或者是,把你要做的事,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去思考。
目光看长远,看到长期价值,而不是计较眼前的“芝麻”。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他有一个最为人知的投资案例,就是在2010年,京东的重资产模式普遍不被认可的时候,投了3亿美金进去。
当时京东只有7500万美元的融资需求,但张磊跟刘强东说:
“这个生意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因为这个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是看不出来核心竞争力的。”
别人笑张磊“人傻钱多”,事实上,张磊是看到了京东背后的强大发展潜力,他瞄准的是未来丰厚的回报。
满足于一时的速成和获得,是走不了多远的;去布局未来,想的长远一些,才能保持持续前进的步伐。
另外,在思考时,可以反向思考,以终为始。
猎豹创始人傅盛,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件事。
他第一次见雷军,雷军问他,怎样为三到五年做一个推断?
当时他不清楚怎么回答,后来逐渐摸索出一个答案,就是想怎么通过三到五年在行业上建立一个格局,然后再用这个思路反推今天该干什么。
这就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
猪兼强创始人蔡勇劲,他的反向创业法,也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
他创业的时候,是先根据市场,机会和战略,分析判断出来,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和资源团队,然后再有意识的去刻意准备。
这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对于我们来说,要想更精进,那么,不管是格局、认知、思维等都要提上去,不断更新与迭代,才能进步。
学会布局,升维思考,当你能以更高的维度来把事情考虑清楚时,才能更进一步,踏入更高的层次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