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爱好者千千万,知道太极拳松腰开胯重要性的人不胜枚举,但知道如何松腰开胯,太极拳松腰开胯后是什么感觉的又有多少呢?
看看下面举例,检测下你松腰开胯练对了没有——
太极拳松腰开胯,我们首先了解,何为胯,何为腰?
人体结构图
“胯”是人体筋骨中节的中节,是下肢三关节之根。
胯关节上联脊柱躯干,下联两腿关节,也是身躯与腿连接的重要枢纽,也是身法与腿法的关键,即松胯松腰,胯才能在技击中发挥处作用。
胯是产生爆发力(弹抖劲)的源泉,也是人体重心的承担者,好比人体的地基,也是技击进功的武器。
学练太极拳的朋友,都听说过要“松腰开胯”“裆部撑圆”,其实意义上说得一种东西。我们看一下人体结构图。
腰、胯、裆,都是连在一块的,三者之间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胯是腰和裆的中间链接处,一旦胯开了,腰和裆自然也跟着变活、变松。胯能运转如意,裆、腰亦是如此,松胯,圆档自然就能表现自如。同时胯开了,裆能开圆,双腿曲膝,上身的重量自然就能通过胯膝沉到脚下,也就是劲力到脚,传统拳有个厉害的名词叫做“千斤坠”,就是开胯松腰后的表现。
松胯的感觉,就好像全身的重量,轻轻一坐,如同坐板凳一般,轻松坐到了脚底之下,在膝部不前倾摇摆的前提下,胯部也能自由上下起伏,如同骑马,人随着马的运动而上下运动,这也是武术中常说的“腰马合一”。
人骑马是活的,腰马合一也是活的,马步亦是活的,很多人站马步一动不动,实际上已经偏离了马步最初的灵活性与锻炼效果。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是否“开胯”了。
开胯了,两足才能有力,下盘才能稳固,练拳的虚实才能有变化。
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注意用胯来带动四肢。太极拳松腰松胯,意念松沉,劲力才能上下通达。
其次,做到灵活转动,起承转合,都与开胯息息相关。我们在练习打拳踢腿时,注意力不要放在手或者脚上,而是放在胯上,用胯来带动,这样就能做到手脚配合的协调。
当然,虽然强调了胯的主宰作用,但也不是说其他关节就不重要了,人体是由多关节组成的,每个关节都有其重要性,练拳时候,胯与全身关节的配合都缺一不可。
太极拳松腰开胯,还要区分开“腰与胯”的关系。
很多人分不清腰与胯的区别,也就不明白松腰与开胯的联系,其实我们看一下人体结构图就知道了。腰椎很细就跟手腕差不多粗细,这么小的关节从结构上就知道不擅长发力。
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因为大腿比胳膊粗,而胯关节比两个大腿放在一起还要粗,可想胯的强壮。
从结构上,胯远比腰要擅长发力。那为什么很多老拳师都说“练腰”呢?
其实这里有误会,理解上的误会。
古代解剖学不普及,所以对人体关节的命名就显得粗糙,那时候的腰指代其实是腿部与躯干的链接部位。而并非只是一个“腰椎”。
这是古代人与现代人认知上的错误,进而也闹出了很多乌龙,这也是现代人练太极拳腰会痛的主要原因。练太极拳要抓住核心本质,从人体结构入手万无一失,毕竟拳再神,也离不开人体结构,不可能练着练着就成了三头六臂。
现代人练拳有现代人的优势,对人体结构与力学的清晰了解远超古代人。我们要学会与时俱进,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之美。
太极拳如何在短时间内,系统,深层次练出筋骨劲力,从招熟达到懂劲,渐及神明的佳境,核心训练体系,请关注典传筋骨体系
典传筋骨体系通过对大筋的专项系统训练,让筋骨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开胯,开肩,开肋,脊柱,内脏等的撑筋拔骨的练习,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筋骨的生理构造,一方面打开骨缝,另一方面增强大筋的强度和韧性,从而使大筋具备更胜以往的弹性,能更好的产生动力和传导劲力,并且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不练习而改变,是从根上改变了人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