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一段话的字面意思还好理解,说动急急应、动缓缓随,虽变化万千,其一贯之理不过“走”与“粘”而已。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就是由推手和拳架渐悟走劲与粘劲;然后阶及神明,整个过程是需要下一场大功夫的。由着熟渐悟懂劲,一切招式、套路、练功方法,其目的只为了懂劲——走劲与粘劲而已。
而最难理解的是走劲与粘劲的实质含义。如果把太极拳跟形意拳、心意拳、八卦掌放在一起参悟研究,就会发现所有的内家拳的内劲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各家的语言表达符号不同,实际操作可说是殊途同归,都回归到身心性命的同一个原点、功能和状态。正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样的道理,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一种生命本能的功能状态,只是悟与不悟而已。
第一 太极拳的走劲与粘劲
走与粘即是阴与阳,二者的运行轨迹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也就是二人推手的棚履与挤按,也就是开与合。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就是因为一着一太极,着着皆圆,一着一个走粘,一着一个开合,所以说懒扎衣一式为太极拳之母式,一式之内劲通则百式皆通,就是因为懒扎衣一式身正着圆,棚履挤按合为一个走粘,内劲畅达,圆活如意。
由于太极拳的推手与拳架要求缓慢的练习,平缓柔和,如海面的风平浪静,所以看不到他惊涛骇浪的一面,也就看不到走与粘的威力展现。这就是拳论说的“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看看形意拳的化劲与发劲,视之如好妇,夺之若猛虎,就知道走与粘的真面目了。
第二 形意拳的翻浪劲,搭手即翻才是走与粘
形意拳的练法是,怎样用就怎样练,所以见效快,锋芒毕露。形意拳大师尚云祥以“鹰捉”为形意拳的母拳,手一落一起画一个圆,快如闪电,谓之翻浪劲,如海浪之翻滚,正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一往无敌气势。也正是走劲与粘劲“动急则急应、因敌变化是神奇”的参照,太极拳由着熟而渐悟,形意则接手即打,发挥本能,可谓之顿悟。
第三 心意拳的老三拳也是走与粘
古老的心意拳的核心母拳是“老三拳裹、践、攒”,其手足的运行是,先用手向外裹,继之以践步和上攒拳,手上正好打一个圆,先裹后攒,一化一发,也是一个走与粘。这个老三拳应该与形意拳的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也是异曲同工的吧。
第四 八卦掌的单换掌也是走与粘
八卦掌以单换掌为母拳,练成了单换掌的内劲,就可以任意变化,化生八大掌、六十四掌、乃至无穷无尽,这是内家拳重劲不重招的高深武学的特点。
八卦掌的老三掌“塌掌、穿掌、按掌”,不识奥妙者,老三掌就是三个掌法动作。其实三掌乃是一掌,先后塌,次转手上穿、前按,三掌合为一个圆,一气呵成,内劲绵绵不绝。这是八卦掌中的二人推手懂劲法,得此一内劲的玄妙,可贯穿八卦掌的一部全功。实乃与太极拳的走劲与粘劲同理同功。
单换掌一人自练即是转掌,二人合练即是活步打手,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于法于理,太极与八卦相合矣。形意拳之母拳慢练即是太极,太极之走劲与粘劲动急则急应即是形意,太极与形意之内劲也是一而二、二而一也。说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三拳合一,是他们的内劲灵魂相合一,一存俱存。只要还有一家的内劲心法存在,其余的两家还有个参照物,还可以找回来。
太极拳的走劲与粘劲、形意拳的翻浪劲、心意拳的裹践攒三拳、八卦掌的单换掌,这些武学的思想与实践都是武学登峰造极后,同归于唯一的一个最高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此之谓乎?古人岂欺我哉?必不我欺也!
《太极拳论》,武学至尊秘技,其犹水也,天下之至柔,长养万物。至于洪水海啸,终生不一遇,才是人生之福。所以师祖有言:欲益寿延年,不徒作技艺之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