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论文从以下方面分析论述了“六分钟”无名桩功,竟如此神奇。分别从出处,传承人的生体表象,无名桩对关节,经络锻炼的特点,无名桩对五臟六腑锻炼的特点,无名桩炼就了自救救人的能力,无名桩炼出了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结果。无名桩甚至可走向修炼的道路等九个方面进行阐述。练功练心,身心不二。内功粗者可以祛病,内功精者乃可成道。
六分钟“无名桩”,为什么神奇?
因它只有三个基本动作,中医讲究对称、平衡,展开来是六个动作,总共才需六分钟,却能达到锻炼、养生、修炼的共同目标:即“祛病强身、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此乃自古以来上自帝王将相、下自黎民百姓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无名桩”的精神内蕴乃出自《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东方生命观。
我练习此桩功已有三十五年的时间,为什么坚持这么久?其原因:
1、师承:此桩乃来源于道光年间一出家人所传,即我的师爷;师傅出生于清末一九零八年。
师爷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道光年间曾在少林寺出家,咸丰年间从少林寺闯关下来进了皇宫。在皇宫,除潜心练武,还专研医术,乃一武医双修之人。从皇宫出来,以保镖为业。因从未失镖,因其姓刘,人称“刘金镖”。真名不详。一九二五年九十多岁,传我师傅,我师傅当时十八岁。师爷一九三零年前近百岁时独自一人去云游,然后不知所踪。
师傅陈尤章,曾是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武术教官,淞沪战役后流落民间以卖艺为生。
一九八二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师父,学习无名桩。因我的师父75岁的人,看上去不会超过50岁,这对我是绝对、强烈的震撼!
因此,师爷和师父的状况,是我长期坚持练习“无名桩”的动力之一。
2、我的身体状况,是我长期坚持练习“无名桩”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我出生于一九五八年,五九年因患脓胸无脉搏、无心跳、无呼吸,医生通过强刺激在我大腿上抽筋(抽筋扒皮的抽筋),但没反应,于是对我妈说:你带回去处理掉吧。虽说后来活过来,但从小体弱多病。
曾患慢性胃肠炎、偏头痛、鼻炎、咽炎、痔疮(肛裂)、经常感冒、手、脚、耳朵的冻疮(74年冻疮,好在治疗及时,否则轻则手膀子不保,重则一命不保)。
参加工作后又增加二种:腰肌劳损和丹毒。至于口腔溃疡、带状疱疹、腮腺炎、身上经常长疮、麦粒肿、一年几次的落枕、数次的手扭、脚崴等都未列入病的范畴。
3、练习“无名桩”的效果,让我坚定信念,人体自有大药,比吃药打针强。
不到一年,慢性胃肠炎、腰肌劳损好了;5一6年所有病都没了,从此30多年再没落枕、手扭、脚崴了。
由过去怕生病,却偏偏病来缠身,到近三十年想生病而生不了病。
通过锻炼,不但祛了病,而且延缓了衰老,到目前为止,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一样还没沾上。
六分钟“无名桩”,为什么神奇?
动作简单、易学,时间短,而且得气快,见效快捷,因不用意念,不会出偏。
六个动作,共六分钟,动作到位了,3一5秒就产生酸胀感,而且是酸胀难忍,有如受刑般。
虽说只有六分钟,它却可外练人体的九大关节,即:颈、肩、肘、腕、指(手、脚指)、腰、胯、膝、脚踝。
内练十二条经络,肩膀酸胀,是在练手三阴、手三阳;腿部酸胀,是在练足三阴、足三阳。
练时有如受刑,结束后,身轻如燕。
六分钟“无名桩”,为什么神奇?
在动作做标准后,配合呼吸,可直接提升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人之衰老乃脏腑的衰老。五脏六腑的功能提升了,必然能延缓衰老。
动作配合了呼吸后,人们的胃肠臑动会增强,有的会听到明显的肠鸣音,排浊气现象会增多。
脾为后天之本。当胃肠臑动,肝、脾、肾是不是随之臑动?小肠、大肠、与心、肺相表里,是否心、肺也在间接的获得良性刺激?
当你的五脏六腑作上、下的运动,是不是给五脏六腑作深层的按摩?
五脏六腑经常作深层的按摩,它的功能是不是就得到了提升?脏腑的功能提升了,是不是衰老就得到了延缓?
六分钟“无名桩”,为什么神奇?
是古人:“三分饥、七分寒;春捂秋凉”等养生思想在现代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古人云:“周天一遍,百病不生,能耐饥寒,可避酷暑”。这也是功法锻炼中的上乘功夫。经过30余年的体悟和练习,可以说我已经练到冬穿短袖夏穿长袖,能耐饥寒能避暑,就是说整个机体状态能够达到阴平阳秘,脏腑调和,经络畅通,气血调和。
这套功法基本动作只有三个,左右一遍共计六个动作,以此达到阴阳平衡对称的练习效果。这里包含动静结合,阴阳平衡,虚实有致。其外练人体的九大关节,内练人体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五脏六腑,调节人体的气血与阴阳状态。《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久练此功,可使正气充足并得以内藏,从而使人获得康健之躯,享龟鹤之寿。
六分钟“无名桩”,为什么神奇?
现代医学细胞学的理论,证实了几千年前老祖宗天年的理论。
细胞学:人是由细胞组成。人的一生中细胞可分裂50次,每2年半分裂一次。即:人的正常寿命为125年。
为什么许多人却活不到这个年龄?病患固然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乃过热所造成。
人的体温基本上是恒温的,因此人们的衣着也是随着自然界的温度变化而增减。
夏季,阳气旺,人们普遍衣服都穿得少,阴虚怕热;
冬季,阳气弱,人们普遍衣服都穿得多,阳虚怕冷。
夏天气温高,人们衣服穿得少还易出汗,出汗是在耗阳气。而且细胞肯定活跃,它凋亡的速度肯定快;
冬天气温低,如果过于保暖,那穿得多的肯定比穿得少的细胞要活跃。原本2年半分裂一次的细胞可能2年或1年多就分裂了,人的寿命就大大缩短。
这也就是非洲人为什么寿命短的原因之一。
因此,抑制细胞的活跃度,延长细胞的寿命,也就成了延年益寿的关键。
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方法,即:三分饥、七分寒;春捂秋凉。
如果冬天在不生病的前提下穿得少,那细胞的活跃度是否得到了抑制?
如果夏天穿得多而不出汗,那细胞的活跃度是否得到了抑制?
如果在细胞正常的生命周期中延长半年,那人的寿命是不是能超过120岁?
六分钟“无名桩”,为什么神奇?
它不但能祛病,延缓衰老,并且延袭了医学气功历来所倡导的:“先自疗,在自己身体好了的前提下,再去帮助他人”的原则,也就是能够发放外气治病。
六分钟“无名桩”,为什么神奇?
它是在练好十二条正经以祛病、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延缓衰老的前提下,自然而然的走上练奇经八脉之路。
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陰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
因足跟有阴跷脉、阳跷脉的2个原始点。
阴跷主人身左右之阴;
阳跷主人身左右之阳。
陽蹻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陰蹻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蹻捷也。
此桩配合呼吸大有庄子:“真人呼吸归于踵”之感。
凡练过无名桩的都说今年的冬天不冷,而今冬则是30多年难得一遇的寒冬。
不怕冷只是表象,关健是人的气血运行得到改善。
以下六张图为范例及方位图。
如图所示:无名桩第一式(第四式左右互换、方向不变)
上身中轴正
Keep the axis of upper body straight
小腿与地面垂直呈90度,大腿与小腿有角度
Shank and ground form the angle of 90 degrees. Thigh and shank form certain angle.
右手上丹田
Right hand above Dantian
左手下丹田
Left hand below Dantian
右脚虚点地
Right foot slightly touches the ground
第一式脚形图
如图所示:无名桩第二式(第五式左右互换、方向不变)
上身中轴正
Keep the axis of upper body straight
左手上丹田
left hand above Dantian
右手下丹田
right hand below Dantian
膝不过趾
Knee below toe
尾闾过脚后跟,对腰椎的改善巨大
coccygeal end over heel. This greatly improves lumbar vertebra
第二式脚形图
无名桩第六式(第三式左右互换、方向不变)
右手与上丹田对应
Right hand is level with upper Dantian
身体中轴正直
Keep bodily axis straight
左腿绷直
Keep left leg straightened
脚趾抓地
Make toe grip ground
右腿脚背绷直,右膝提尽量高
Keep the instep of right foot straightened and lift the right knee as high as possible
第三式脚形
动作四:与动作一同,只是左变右。(小窍门:动作四在动作三的情况下,只需要将膝盖弯曲,悬空的腿放下虚点地即可)
动作六:同动作三,左右手与左右脚置换。(上图为动作六,脚形图为动作三,因图片拍摄没有合适的,暂用六图,请学习者留意)
完毕后收功,两手搓热后搓脸,拍打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呼吸方式为鼻吸鼻呼,吸气时,提肛,收腹、挺胸。呼气时沉胸、鼓腹、沉肛。不仅能增加肠胃蠕动,还使人体内部的五藏六腑得到深层运动,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血管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真正达到自内而外的强身作用。
该功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冬穿短袖夏穿长衫的现象,不是根本,不能过于追求,平心静气,有一个好的心态,不急不躁,持之以恒,就能祛病――强身――抗寒耐热(阴平阳秘)――抗衰老――延年益寿……
这是一套目前尚无名字的功法。之所以一直没有给它取名,一方面是因为师父传授时没有告之名字,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练习,感悟此套功法的奥妙,仿佛名字本身会框定或限制人的思维,导致人们对其理解的偏颇,让人们在练习的高阶段时难以体悟其真“道”的境界。
有名固然好,名字会让我们达成一种认同,但是我们应该透过智慧去趋近于“道”,而不是用名字或称谓趋近于“道”,如果落于名相,那就离“道”远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