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式 弯腰托掌
一、动作
1.接上式。两脚与肩同宽,上体左转45度,左手握拳,将腕关节压在左助的章门穴上,并用力外旋。(见图65)
2.有手向左伸掌,掌心向上;手臂伸直,与肩同高。上体右转,以腰带臂向右划一大弧至右前方。上体后仰,同时向后弯腰曲臂。右掌置于头顶百会穴上,掌心向上。稍稍拾头,使颈椎保持平直。手掌向后向上用力推顶。(见图66~67)
3..上体和头部转向左方,头部正直,双目平视。右掌从百会穴移至印堂穴前,手指向下,手掌用力向前推。左拳外旋并颐左助弓向前推,用力挤压左肋。(见图68)
4.上体右转,右掌随之从上而下,由左向右再向后刘一大圆弧。当划至身体右后侧时,转腕变掌心向上并从肋下向前伸出。收掌握拳置于肋下,成预备式。
二、要领
1.动作“1”和“2”力在腿、臂和胸。当手掌在头顶用力向后向上推顶时,胃部有紧压感,小腿有热流感。
2.动作“3”手掌在印堂穴前用力向前推时,肘部应用力向后报。练此动作,气在掌心。肋部有热流感。
三、作用
此式走足阳明胃腑,式中动作既调胃又舒肝,对脾胃不和、全身虛弱、神经衰弱、胃溃疡和消化不良等症,均有防治作用。
第二十式 顶拳推掌
一、动怍
1.接上式。右腿向右横跨一大步。双足脚跟相对,脚尖分向两侧,成一字步。引上体下蹲,大腿与小腿、小腿与脚面均基本成直角。抱两拳于胸前,左拳在里,右拳在外,掌心均向内。腰直头正,目视前方。(见图69)
2.右拳的小天心压在鸠尾穴上。左拳边继缓上抬,边向.左翻扭,当虎口转向左方时,随即用力向左肩的左后方-拧顶,目视前方。(见图70)
3.收左拳,将小天心压在鸠尾穴上。右拳按上述动作重复一次。
4.右臂伸直,与肩同高。右拳同时变立掌,掌心向前。右掌到腕变平掌,经身前从右侧向左肩摆动。当右掌摆至左肩时,左豢变立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并以掌带动肘、臂向左(稍斜向前)方用力推直。右掌则同时向右回拉,两掌在胸前相搓而过。相搓时,掌心相对。随后,左臂伸直,与商同高,左掌变立掌为平掌,掌心向前,指尖向左。右掌指尖向左,暨于上院穴。整个动作中,双目均随掌动。(见图71~72)
5.变换方向,按动作“4"重复一次。
二.要领
1.动作“1"~“17,上体正直,稍后仰。拳向斜后方扭转顶出时,应用力向外、向后板,尽最使肘尖与胸平齐,但臂不可伸直。力在拳、肘和腿。臂向外、向后扳时,两助外侧的软助尖有胀感。
2.动作“4"、“5",两掌相搓时,应以左、右掌带动肘、臂用力分别向外侧推直及向胸前回拉。在用力一推一拉的同时,应挺胸并稍提肩,前胸有发脈感。
三、作用
1.动作“1"中~“3”,对糖尿病、胰腺炎和糖尿病眼底出血等有防治作用。
2.动作“4"、45”气走前胸。对胆囊炎、胆结石和黄疸等症,均有防治作用。
第二十一式 晃腰走肩
一、动作
1.接上式一字步。双足脚尖转向前方成骑马蹲裆式。两掌的合谷穴分别扣在两腿的阳陡泉穴上。(见图73)
2.上体挺直,并以肩带腰,缓缓向右移动,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和左臂随之伸直。合肩含胸,上体前倾,面部向地,右大腿与小腿、小腿与脚面均基本成直角,膝盖不过脚尖。(见图74)
3.上体仍前倾。以肩带腰向左移动,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和右臂随之伸直。(见图75)
4.上体拍起,挺胸,目视前方。随后,接上述动作“2”、“3”,直复一次。(见图76~77)
二、要领
1.用力点在膝和踩。上体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应沉屙垂时。动作“4”上体拾起时,应直腰挺胸,两肩稍后展。
2.此式气从丹田发出,走两肩至掌心。
三、作用
对半身不递以及膝关节、腰椎间盘、骶椎、髌骨等部位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第二十二式 丁步望月
一、动作
1.接上式。右脚向左转90度,脚尖向左,两脚成丁字形。左腿挺直,右腿微弓。上体下弯,两手随之往下在两脚之间相合,指尖相对,掌心向下,两臂成圆形。上体般缓抬起并向左转,两手亦经左脚脚面徐徐上抬。(见图78)
2.两脚不动,上体继续上抬并向左转。两臂随之继续往左上方转动,过左膝后,用力再向左上方推顶。与此同时,颈向左转,目视左斜上方,作望月状。(见图79~80)
3.变换方向,按上述动作重复一次。
二、要领
上体左转后,应以肩带动腰部向左上方用力斜挂,同时右肩、右臂往后上方用力板。转体、上推和后板等动作的角度和用力适当,则气行背脊,第一至第七臂椎之间有热流感。
三、作用
调整中枢神经,对神经衰弱、精神错乱、脑力衰退、脑发育不全、记忆力衰退、脊髓炎,颈椎骨刺等症,均有防治作用。
第二十三式 燕子旋窝
一、动作
1.接上式。上体向左转正,腰干伸直。左脚同时左转90度,两脚牌尖均问前。左腿前弓成大扑步,右腿挺直。左掌放在腹部的水分穴上。上体向左候俯;右掌向左侧用力抻捕,掌心向上,目随掌动。(见图81)
2.以腰带右肩,右肩带右臂,右臂带动右掌从左向右划。大圆弧至头顶,革心始终保持向上。上体随之抬起并向后仰;双腿微屈。(见图82)
3.右掌从头顶经身体左侧向右又划一大圆弧。划至右髋后方时,以时带动腕、掌旋转一周,使常指向前。在这一连续刘弧动作中,掌心始终向上,上体则随腰、臂的大幅度旋摆而转动,两腿亦随身体禹心的移动变换姿势。(见图83)
4.右掌在右髋骨后方旋转一周,并经肋旁往前送,直至手臂伸直,掌心向前。两腿随之下蹲,上体亦缓缓向后弯屈。目视身后地面。(见图84)
5、变换方向,按上述动作“1~4”重复一次。
6.两脚并桅,收臂探拳置于叻下,成预备式“1”。
二、要领
1.转腰和后仰等动作宜徐缓手稳。掌过头顶后应向左(右)用力抻插,迫使腰部作大幅度扭转。
2.此式力和气均在膀胱,小腹有拉、胀感。
三、作用
此式走足太阳膀胱经,对膀胱、背及妇科常见病,均有防治作用。
第二十四式 顶天立地
一、动作
1.接上式。肋下左举用力向外翻扭。右肩推右臂,举拳至头前,虎口向前,小天心与人中穴相对小臂垂直。(见图85)
2.合肩,随即右拳移至头右侧,拳与鼻同高,虎口向内,右肩臂用力后扳。(见图86)
3.扭右腕,以庞带拳向右转动。同时,扭肘抬酱,缓缓边扭边举,至右拳的虎口完全向外时,用力向上伸直右臂,同时,右脚跟拾起,目视右拳小天心。接着,右拳用力上顶,右脚跟则下踹。上顶下蹣四次每次同时用力。(见图87)
4.收右攀至头右侧,小臂垂直,拳与鼻同高,虎口向外。向左挥举至鼻前,虎口向前,小天心与人中穴相对。收拳至肋下,成预备式“1”。
5.变换方向,按上述动作*1~4"重复一次。
二、要领
1.此式关键动作在于同时用力上顶下踹,务使身体右(左)侧向上、向下得到神拉。因此,上下顶踹时,不可一顶一松,而应不断用力。此外,下踹时不可用力猛跺脚跟。下踹这一动作的作用仅在增长神拉的强度。
2.气与力均在足与券。脚章和手心有发胀感觉。此外,右(左)肋亦有热流感。
三、作用
此式走足厥阴肝脏,对肝脏疾病有防治作用。
第二十五式 金鸡独立
单攀独立:
一、动作
1.右腿挺直,左腿上抬,小腿下垂与大腿成90度角。出左掌抱住左腿,掌心对准足三里穴。用右掌从左脚外侧用力抓住脚掌底的涌泉穴,左腿用力向前瞪直。同时,左手叉腰,将虎口卡在气海俞穴上,大拇指用力点压肾俞穴。挺胸直腰,向左后方用力摆头后望。保持此式三分钟。(见图88)
2.头摆回原处,收臂落脚为预备式。
3.换腿独立,动作与吐同。惟右腿换左腿,右掌换左掌。
二、要领
手叉腰时,气往下沉。一腿独立时,应有中心立体感,切忌身体前俯后仰。两腿用力抻蹬后,内外侧均有麻、胀、痛感。
三、作用
此式对坐骨神经痛和髌骨内外侧无力等症,均有防治作用。
双攀独立:
一、动作
1.右腿独立挺直,左腿上抬,脚面向后扣。双拳变掌,向前抓住左脚的八风穴,将左脚慢慢往上提;左腿同时向前用力蹬直。挺胸直腰,头正,平视前方。保持此式三分钟。(见图89)
2.落脚收臂为预备式。
3.换左腿独立,动作同前。
二、要领
腿向前用力蹬时,小腿后侧的承山穴有麻胀感。
三、作用
此式对腿脚抽筋、转筋有防治作用。
第二十六式 弯腰攀足
一、动作
1.接上式。双拳变掌,掌心向上。双臂前伸,上体隨之前倾。握拳曲肘收臂,双举并拢,虎口向外,置于颚下。拳向内翻,使虎口相对。而后,上体下弯,双拳同时沿胸、腹和腿下扣。至拳抵脚面时,将其中指掌骨末端分别抵住双足脚背上的解溪穴。腿、臂挺直,脚跟抬起,脚尖抓地。抬头,目视前方。(见图90~92)
2.两肩交替向前耸动,带动腰部前后搓动。如此反复搓动八次。
3.直腰收臂,握拳置于助下,成预备式“1”。
二、要领
1.前后搓动时,宜用柔劲;同时注意保持臂直、肩平。
2.气在肾俞,腰部有热流感;腿部有发胀感。
三、作用
此式走足少阴肾脏,对腰部风寒、腰潇、多囊肾、肾炎及肾虚等症,均有防治作用。
第二十七式 背举颠足
一、动作
1.接上式。双豢从肋下经体侧移至后腰,虎口向上。两拳的八个掌指关节分别抵住左右以肾俞穴为中心的部位。(见图93)
2.双足脚跟提起,双拳同时上翻。然后,双足脚跟下落.双拳随之向下翻滚,以掌指关节滚揉肾俞穴及其上下相邻穴位。如此重复上下滚揉四次。
3.双拳收至肋下成预备式。
二、要领
1.此式上”下滚揉动作,用力宜均匀柔和。脚跟下落不可猛力下蹬。
2.气下沉,四肢用力。肾俞有发胀感。
三、作用
比式有补肾强肝作用。
第二十八式 调息收功
一、动作
1.接上式。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双拳变掌,双臂上抬,两掌随之由掌心相对变为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同时,双足脚跟提起。两掌由印堂穴沿胸、腹部下压,直至气海穴;脚跟同时落地。(见图94~95)
2.按上述动作重复四次。
3.两脚并拢,两手下垂成收功式。(见图96)
二、要领
精神集中,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动作类缓舒展,越侵越好。气随双掌下压,直沉丹田。全身有轻松舒适感。.
三、作用气息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