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校园市场
今天下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校园市场(秋季)论坛,全国校园人再次会聚,还记得在2015年的夏天,我在武汉承办的首届校园市场论坛,让校园市场四个字,被更多人知晓。
谈到校园人,虽然我已从事六年多,但并称不上一个老人,智联招聘2002年开始校园业务,而校内网2006年组建庞大的校园大使团队,如今已蜕变为纬度传媒,这个圈子里,有很多十年以上资历的从业者,正是这些人的存在,为整个市场打下基础。
由于写过大量校园市场的文章,以及一些工作的成果,我被更多人所认识,但即使如此,去年我仍然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发出过质疑,比如校园市场到底是不是个伪需求,以及我们到底能给予学生什么。
抛开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校园市场作为大市场的一部分,就应该遵循商业的规律,而大学里的学生人群,有两个特点,值得企业去深耕。
这3000多万大学生,一方面是直接的消费人群,尤其是对教育培训类产品的直接付费,还有快销产品、娱乐化产品的品牌心智占领。
另一方面则是未来的主流劳动力,有巨大的挖掘潜力。以上两点,应该也是校园市场的意义所在。
在今天的圆桌论坛上,我也做了相关发言,主要提出了自己的两点思考。
(2)不支持大学生创业
在2015年我去了几十所高校做线下分享,邀请方都是学校团委和创新创业中心,但是我分享的开头都会说道,我并不支持大学生创业。而核心原因,则是学生对“创业”二字的认知存在缺陷。
回到2011年,我在学校创业的时候,收到校方的抵制,但是随着“双创”的推动,突然画风一转,学校开始鼓励学生创业,甚至部分学校,除了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外,还要求创业率指标,可谓是逼着学生去创业。
而在学生端呢,诸多大学生把创业理解成一件有面子、能装逼的事情,或者是赚钱的捷径,当然也有不少的学生,把创业当作是逃避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
原本创业就是一件有巨大失败概率的事情,如此认知,成功概率的渺茫可想而知。
我之前看到罗胖一期节目提到,大学生创业的机会成本低,比起睡觉、打游戏,将时间花在创业上还是有意义的多。我部分承认这个观点,就如同我被罗胖弄的无比知识焦虑,从而使用“得到”App上瘾一般。
但是睡觉、打游戏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一个度的,而创业则不同,几乎要耗费掉所有学生的时间,这样必然导致荒废了学业;同时并不是所有学生家庭条件都足够富裕,我看到一些学生拿着贷款、父母的血汗钱,被怂恿去创业,真的是无比的痛心。
这个责任又该谁去承担呢?
(3)学生不靠谱的根源,企业更不靠谱
今天的论坛上,有不少从业者抱怨学生越来越不靠谱了,只看钱了。但我想说的是,比起学生的不靠谱,更不靠谱的是企业。
当一家企业把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这个时候,学生不跟你谈钱,还能谈什么?
我本人是做渠道出生的,而自己做的第一份校园大使工作是小米公司的,当时小米手机还未出,推的产品则是米聊,由于出身问题,我格外看重线下学生渠道。
带过大量学生之后,我开始去思考,到底能给予学生什么,因此开始面向学生写文章、做分享,希望能够一定程度的去提升自己学生团队的认知。
一个企业圈出数百人的校园团队很容易,但这部分人以后的发展,则是我们从业者需要思考的了,毕竟校园团队里能够长期留下来从事校园工作的,为极少数的一批人,绝大部分学生会离开这个市场。
那么企业做校园市场,则需要具备一些公益的心态,能够多去考虑学生团队的未来,让他们在未来毕业时,有一个好的发展。
以上两点为我今天在论坛上的分享,欢迎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