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我毕业大概有6年之久了。
回顾自己从读大学到现在这个阶段,我感觉人生最明显的分水岭就是大学4年到毕业3年这段时间。
初高中的时候并没有形成什么明显的自我概念意识,基本上就是遵从父母的大致人生教导——好好读书,将来好找工作。
我们也一直铭记着这个嘱托,偶尔去上网、玩游戏、谈恋爱,但总体来说,大家的人生轨迹都差不多,除了个别家庭优渥的,大部分人还是大同小异、大差不差的走进了大学。
大学是我自意识形态的初成期,也是天赋的显现期。这时候大家都没经过社会的洗礼,都是从温室的幼苗长过来的。有些善于交际的开始显现自己的社交天赋;有些家里做生意的开始显现自己的经商头脑;有些学习能力强的,依然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知识的金字塔迈进;不少人,脱开了家里的管束,在大学里彻底成了“死肥宅”。
但为什么说是自我意识的初成期呢?因为这时候大家的天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当你作为“死肥宅”发现寝室另外3个人都天赋异禀的时候,你也会按捺不住,学校里的小生意你依样画葫芦的可以模仿;看学生会美滋滋你也会试图进入提升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寝室里要是3个学霸,你打游戏喊着“中路来团”也会不好意思!
大家之间是有差距,但只要自我意识不堕落,还有上进心的,基本也就是55步到60步之间的差距。
毕业后的3年基本就为人生定型了。大家带着不大的差距离开学校,开始为人生找寻方向。这时候父母的资源就开始显现,关系、背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地位侧面反应了你打交道所接触人群的地位。大家的思维方式开始拉开差距,不再是高中时一个填空对一个答案的解题方式了。
从商的子女会展现出惊人的谈判和饭局天赋,虽然商业能力不会特别突出,但是他们像一块久旱逢甘露的海绵开始惊人的吸收商业知识。
大学时不甘落后的“凤凰男女”开始制定自己的人生计划。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就像一根盘绕缠旋的轴,虽然中期可能断片浑浊的,但不管是创业还是想在公司高升,最终他们想抵达什么样的彼岸,心里是一清二楚的。
“死肥宅”——不是指宅在家里打游戏的死胖子。这个标签其实涵盖60%以上的普通人群。刨去上述两者加考公务员和考研的,剩下的人大部分都是浑浑噩噩,不知道未来人生的规划在哪。要么是父母介绍找了个“相对体面”的工作混个日子,要么自己胡乱找了3年,干一份是一份,3年过后几乎零成长,还不知道自己未来在哪?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哪,为什么高中成绩都差不多,毕业后人就把人这么甩开了。
我们的考试制度是筛选制的,不一定能筛选出天赋高的,但一定能筛选出努力爱学习的。问题是努力是成功的组成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你努力错了方向也没鸟用。而且学神的天赋根本没法在考试成绩中体现,他考100分是因为试卷总分就100分,你考96分看似之间只有4分的差距,其实中间隔了3条秦淮河。
当然成绩还是很有用的,成绩的作用就是让你去更牛的大学,见到更牛的,进而跟他们学习,而不是让你在自我优越中达到满足。
所以,高中是没区别,大学是看似没区别,毕业后才是天赋怪和家里有矿的展现舞台。而头三年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代表了你是被远远拉开还是紧跟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