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这才是211大学真正的学者

高新民:一个在心灵深处耕耘的人

高新民,男,1957年3月生,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慈善总会逸华教育基金创始人兼副理事长。

高新民主要研究领域有:西方哲学史、心灵哲学、比较哲学、宗教学和人生哲学等。在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伦理学研究》、《江海学刊》、《学术月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学术论坛》、《世界哲学》、《学术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和摘录。

迄今为止,高新民教授在国内心灵哲学界已经享有较高的声誉,创造了六个之“最”。第一,国内从事心灵哲学研究最早。自上世纪80年代初,高新民就师从于著名哲学史家、莱布尼茨专家、翻译家陈修斋先生和德国古典哲学专家杨祖陶先生研究西方心身问题,并于1989年出版了专著《人自身的宇宙之谜——西方心身学说发展概论》,此书对西方哲学史上的心身问题的历史发展及现代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挖掘和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缺陷。此外,高新民教授还是中国心灵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奠基者和参与者。尽管现在研究心灵哲学的人很多,但都是局限于某一领域,很少有如高新民这样,从事心灵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且各方面均有所建树;第二,国内心灵哲学科研成果数量最多。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已出版专著16部、待出3部;译著6部、待出4部(将由人民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出版);已发表论文200多篇,约2000多万字的科研成果;同时,主编心灵与认知丛书、心灵哲学丛书以及整理《韦卓民全集》等50余部。第三,国内心灵哲学科研成果质量最高。1996年,作为其代表作的《现代西方心灵哲学》一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研究西方心灵哲学的空白,成为国内研究心灵哲学第一本系统著作,从而获得了学术界享有较高荣誉的“金岳霖学术奖”,并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年,《意向性理论的当代发展》一书被评为湖北省社科二等奖,《光明日报》评论道,该书“为国内心灵哲学研究贡献的一块厚重的奠基石,理应受到学界的关注和喝彩”,《哲学动态》认为,“这是一部值得读者花费时间去认真阅读的学术专著”。2018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心性多样论:心身问题的一种解答》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涉及领域最广。高新民教授不但研究西方心灵哲学,而且研究中国心灵哲学、印度心灵哲学;不但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最新成果的哲学反思,而且涉及到非存在、幸福观、价值观等形而上学领域;不但对某一个问题如意向性、民间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对东西方心灵哲学进行对比研究;第五,教学成果最为突出。真正高明的老师是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没有你的帮助,也能够学的很好。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新民教授就是这样的智慧型老师,多年教育实践,积累了培育研究生的丰富经验,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具有独立科研能力人才。截止目前,高新民教授培养博士20多名,硕士70多名,受其影响选择从事学术事业的学生成百上千。尽管他们大多数“出身”并不好,有自考生、有大专生、有社会青年,有留学生,更有出家人,但是他们都在高新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成长成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校的时候他们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参加工作后他们成为了教学和科研骨干,纷纷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其中有些已经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9月,王世鹏老师在湖北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六,为学和做人结合的最为完美。高新民教授不是书斋里的学者,而是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学问之余,他会去全国各地进行调研,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正如他所言:拯救全人类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碰到一个帮一个,能多帮一个就多帮一个。同时他也经常教导学生,要惜福,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努力读书,通过学习首先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改变身边所有的人,最后推广至整个社会,即所谓的自利利他,自度度他。高新民不仅研究西方哲学,而且对中国哲学也有涉猎,尤其是佛教哲学,更是情有独钟,但是从不迷信,他曾对学生说过:事鬼神不如事父母,因为父母最“神”。高新民认为,心灵哲学就是教人怎么获取幸福的科学,为此,他走出书斋,在实践中检验幸福,在慈善中获取快乐,悠然自得地进行着自己的“幸福实验”。因为在高新民看来:施比受有福,我们做慈善,要感激受助者,是他们给了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高新民生活的全部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真教书育人,踏实做学问。仅2015年以来,高新民教授就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出版专著3部,待出8部;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心灵哲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几十年来专心致志,默默耕耘,为开拓和推进我国的心灵哲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是严格遵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原则。扶困济困,乐善好施,近三十年来筹款约700多万元,兴建、援建了三所希望小学。2006年创办逸华教育基金,在全国各地开展慈善助学活动,帮助了3000多名的大、中、小学生。而在竹溪汇弯小学和英山慧济希望小学等地开展的“告别咸菜活动”,更是让近万名贫困学生受益,改善了这两所学校的办学环境,让孩子们吃上可口新鲜的蔬菜,每周还可以吃两顿肉,从而告别了吃咸菜的困境。据不完全统计,高新民个人捐款高达12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初,由高新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丰硕,成绩突出,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为此,学校奖励其20万。在收到这笔奖金后,高新民没有犹豫,立刻全部捐献给校基金会,以用于推动华师哲学学术事业的快速发展。

2017年设立“高新民心灵哲学学术基金”,并投入首期资金24万元,为有志于献身哲学事业的青年学者解决了后顾之忧。作为中国心灵哲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高新民多年来低调行善,多次婉拒媒体采访,认真教书育人,堪称为学与做人的完美结合的典范。多年坚持行善,他的理由只有一个:做这事让我快乐,有幸福感和价值感。

高新民说:我研究心灵哲学,寻求幸福的良方,是形而上;我从事慈善,印证配制的药剂是否有效,是形而下。他认为,获得幸福的方式除了基本的物质满足之外,主观有两条途径:一是内在的自我改造,丰富自己的爱心、平和心、宽恕心、感恩心;二是在能力之内努力奉献,造福他人。所以,幸福在于少私欲,多利人。

人文学科不是科学,也不可能成为物理学那样的自然科学,但是从事人文学科的学者必须具有科学家的精神,也就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尽量少掺杂个人的主观情感,多一些客观的事实分析。而华中师范大学的高新民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科学家精神的独立学者。说其独立,并不是指高新民教授不问世事,与世隔绝,相反,他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慈善助学,帮助那些品学兼优、怀揣梦想但无力读书的学子。同时,他也为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扶持和鼓励青年学者献身哲学事业,成立了“心灵哲学学术基金”,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说其独立,而是指高新民在学术研究中,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不趋炎附势,不作违心之言。心无旁骛,勇猛精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高新民教授治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竭泽而渔。每当开始一个课题时,他都会到处搜集材料,有时候为了一本书、一篇文章,都会去北京、上海等地复印,甚至托人在国外高价购买。当该领域相关文献没有全部看完时,他是不会动笔的。他说,做学问必须“穷尽”一切材料,至少也要看完那些学界公认的主要的和权威的文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究竟”。如果你书没有读完,或者你书读的不到位,你就没有自由,你说话就没有底气,书读到位,主要的东西弄清楚了,你最后要做什么都是自由的。创新是学术的生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不可能像黑格尔那样,建立庞大复杂的理论体系,但是我们可以为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真理颗粒”。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他经常告诫未来想要步入学术大门的人,要想做出真正的学问,在占有资料、阅读资料方面,就一定要有这样的一种追求,不管你做不做得到,你一定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一定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尽量多看一点资料。做学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投机取巧,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地把书读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 这样做的。譬如,为了完成《印度心灵哲学论稿》(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高新民展开了“地毯式”的读书,硬是把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100册的、13520卷的《大正藏》看完,即使这样,他仍然觉得不够,又翻阅了后世高僧大德以及国外学者的一系列论著,才肯罢手,高新民治学的严谨,由此可见一斑。

在一次学术讲座中,高新民指出 ,做科研必须要有独立的学术人格,一定要做自己最感兴趣的选题,而不能投机取巧,盲目跟风,赶时髦,同时也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不要看到上面有钱,不管喜不喜欢,都要去申报。在他眼里,学术是神圣的,学术是不容亵渎和玷污的。如果为了金钱把学术当手段,就不会有真正的学术,就是变了味的学术,学者应该具有为真理而真理的理论精神和为自由而自由的实践精神(杨祖陶语)。当谈到为什么创立“心灵哲学基金”的时候,高新民说:我就是想要摆脱这个东西,要超越它。我宁可不要项目,也绝不屈服于这个,绝不会去做这种妥协,去做这种应付的东西。如果要做,就一定要去做真正的学问,去做我能够做得了的学问。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和纳税人给我的工资。

著名的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曾说,真正的学者与真正的科学家、艺术家一样,都具有超越世俗的纯真与虔诚,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奉献更重于谋生,其终极目的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作为一名学者,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而不能成为政治的婢女,以及金钱的奴隶。尽管哲学被称为“智慧之学”和“科学女王”,但是在当今社会,它备受冷落,因为它不能用来烤面包。即使这样,高新民始终用其知识分子独有的良知和品格来维护哲学的尊严,仍然在不厌其烦告诫学生,要相信哲学,相信哲学可以给我们以改变。

《论语》里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我看来,高新民教授就是那颗最耀眼的“北辰星”,而我们学生就是环绕在他身旁的“小星星”,不论是为学还是做人,高老师都用他那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引导感化着我们。有人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循循善诱,而高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孔子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高老师常给人这样一种感觉: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跟随老师好几年了,但每次去他家摁门铃时手仍然会发抖,见面的后仍然会紧张,即使这样,每当假期结束后,就迫不及待地去找他,就算说一些与学术无关的话语,也能够让我安心、放心。而每次走的时候,他都会拿一些东西给我,用他那特有的表达方式说:请帮我把这些吃了,据我所知,就这样的“忙”很多学生都“帮”过。高老师就是这么可爱,这么有魅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高老师的事迹并不是很多,也没有那般有趣,但他的敦敦教诲犹如春雨,点点滴滴,滋润心田。在我眼里,高老师是一本书,读之,增长见识。同时他也是一杯茶,品之,清香扑鼻,意无尽;余生也晚,在老师将要退休之际,有幸忝列门墙,聆听教诲,实在人生一大乐事;桂山不高,然名师辈出,负笈求学,亦复何言。

(作者 张文龙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这才是211大学真正的学者  学者  学者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大学  大学词条  211  211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