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知识焦虑的时代,如何快速成长?一个提升4倍...

以前,我常常在网上看牛人们发得书单和书评,希望能跟着牛人们学习,让自己也变得牛一些。牛人们一周能读几本书,有时甚至一天就能读几本。我曾试着按他们的速度读书。一周下来,书是看完了,能记住得内容却寥寥无几。

我一直以为是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后来,我才发现是我的读书方法有问题。

读书时,我们一般都会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认认真真地阅读每一个字,希望记住书中的每个知识。这种读书法不是不好,但是效率太低了。

高效的读书方法是从结论看起。如果理解了结论,就没必要再看对结论的大段论证了。

这种方法符合大脑的运作方式。大脑如果提前了解了一个结论,它就会自动的把接下来获得的相关信息归纳到这个结论下面来寻找联系。而相反的,不知道结论是什么,大脑就会很困惑,一直要试图弄清楚各个观点到底想讲什么问题,这样理解起来就很费力。

所以,我们想要高效的读完一本书,可以按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看自序和目录。

很多人看书不看自序和目录,这是一个很坏的习惯。因为作者会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逻辑;在目录中,提炼核心观点。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世界的话,自序就是指南针,而目录就是地图。有了指南针和地图,就能极大的提高你探索这个知识世界的效率。

自序和目录还有一个好处是挑选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还是用世界和地图的关系打个比方,我们探索一个世界时,不一定要探索整个世界。通常,我们只需要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可以了。看目录就是寻找这本书中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

第二步:看总结。

看完自序和目录后,我们知道了一本书的逻辑框架和核心观点,决定了要看哪些对自己有用的章节。然后,我们可以先看总结。

作者常常会把总结性的段落放在最后,所以我们可以先翻到最后去看结论。看完结论后,如果你觉得都已经理解了,那么就可以不看前面的论证部分。

第三步:看关键位置。

如果你看完总结,却还不理解,就需要看论证部分,梳理作者的推理脉络。

看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也不需要全文阅读。我们可以先看段落的第一句话,一段话的第一句话或是最后一句话是这段话的关键,大多数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放在第一句。有很少一部分放在最后一句。

还要注意那些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比如“但是”、“然而”、“不过”等等,这些词的后面经常会跟着一段话的中心句。

小标题,作者重点标出的黑体字等,也是重点要看的地方。

经过这三步后,一本书的大部分精华已经被我们吸收了。对于太过深奥或者现在对自己没用的知识,我们可以先放弃。

因为太过深奥的知识,将会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性价比不高。而对自己没用的知识,学了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把这些时间投入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上。

最后,我们通过写书评的方式,输出自己的理解。快速阅读是让我们囫囵吞枣地把整本书的精华记下来,写书评是把打动自己的地方拿出来细细品味。

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懂了,但是只要一下笔开始写,你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说不清楚。这会迫使你再去翻书,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弄清楚。只要你能把一个知识写清楚了,你就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

通过这套方法,我们能极大的提高读书的效率,使用20%的时间,了解80%的知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焦虑  焦虑词条  提升  提升词条  快速  快速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知识  知识词条  
综合

 如何计算均值、标准差和标准误差

数据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差收集数据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对它进行分析。这通常都免不了要计算均值、标准差和标准误差。本文将向你展示如何计算。方法1:数据1...(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