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我们都有这样的惰性:明知道过段时间就要考试,却还是不想学习。
在工作中,遇到不好完成的事,我们可能也曾打过退堂鼓。
说到底,我们就是没有学习的动力。
鸡汤哥今天告诉你,如何让学习变得动力十足。
场 景 模 拟
室友:下周的考试,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任声:正准备着呢,哎,看书太辛苦,我还是先刷刷微博吧。
1.
要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动力来源于什么。
心理学家肯巴伦总结了一个公式:
动力=一系列的付出+对目标的期待+价值感
下面,针对这三个动力元素,鸡汤哥教你怎么做。
2.
怎样付出
学习的过程其实探索知识的过程。而探索知识的又源自两个冲动:
场景化冲动和深层冲动。
场景冲动就是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吃西瓜的时候想到,为什么西瓜的中心会更甜。
这种冲动可以很频繁,但却像点燃的火柴一样,容易迅速熄灭。
而深层冲动可以促使一个人花费数十年时间研究化学或练习击剑这种枯燥的事业。
只有心理觉得“值得去做”,才能让人产生深层冲动。
区分某一场景带来的驱动力和深层内在驱动力的分界线是“意义”。让自己的每个付出富有意义,就是产生深层冲动的办法。
深层冲动可以保证我们持之以恒,而正确的理论可以保证我们事半功倍。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元认知”,也就是关于思考的思考。
在学习中,元认知有两个部分:规划和监控。
规划部分的问题如:
我怎么知道自己掌握了这些知识、我的目标是什么、我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吗?
监控部分的问题如:
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学习这个概念吗、我取得进步了吗、为什么我要做正在做的这件事呢?
时间、任务的压力往往让人着急启动工作,同时我们对已经掌握的过于自信,而放弃了元认知。
如果我们越早思考这些元认知方面的问题,就能越快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3.
怎样树立目标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飞镖实验,让三组学生尝试掷飞镖游戏,对三组人的要求分别是:
第一组是更好的成绩;
第二组是更规范的投掷动作;
第三组是随意。
结果表明,第二组学生投掷飞镖的成绩最好。
实验表明,掌握学习方法,注重过程多于结果的人,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学习上,除了正确的目标,还要有良好的情绪。
情绪体验能影响你的学习能力。那些拥有强大的自我效能的人,情绪一般更好。
自我效能,就是人对成功的期待与主观判断。
它与单纯地感到自信不同,也不是自尊,而是一种围绕着一件具体的任务形成的“我一定能够完成”、“一定能够做好”的坚定信念。
如果我们相信能够完成某一任务,那么就更愿意付出努力。
自我效能还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让我们更以目标为导向,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
4.
怎样建立价值感
价值感就是事物意义,而意义是对于人而言的。
所以要产生价值感,就要让知识与人产生强关联。
比如,在职场中,可以通过“职位微调”的办法让工作产生价值感。
比如平凡的清洁工,每日的工作是重复而单调的。
但是,如果清洁工通过绿植、装饰的摆放,每天营造出不同的办公室环境,进而让人有新鲜愉快的体验,那么这份工作就有了价值感。
另外,人是社会动物,通过社交形成归属感,在个人与群体的互动中,你也会产生价值感。
所以,那些在朋友圈里晒跑步、健身打卡的人,还真的不是在炫耀,而是利用社交产生的价值感督促自己锻炼。
总结一下,给自己学习的动力,要做到:
有思考地付出、正确的目标、牢固的价值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