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张俊杰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坚守讲台16年,在《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之友》《语文天地》《招生考试之友》发表论文4篇,2014年出版论著《摘星探月——记叙文高分攻略》;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1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青年文摘》《读者·乡土人文版》《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张丽
审校:孙梦霞、洪田立 / 美编:杨援戈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近两三年来,快600岁的故宫成为新一代网红:
2016年初,它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瞬间拉近了文物同观众的距离;
2018年底,它跨界推出口红等彩妆产品,引得年轻人争相抢购,刷爆网络,成为时尚;
2019年元宵节,它首次举办“灯光秀”,首次在夜间向百姓开放,一票难求;
2019年2月,它开火锅店,慈禧同款锅底、圣旨菜单等,不仅上了微博热搜,还喜获北京美食热门榜第一;
截至2018年12月,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共计1万余件,包括故宫娃娃、折扇团扇、文化用品等,产品主打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萌趣而不失雅致,年产值超过10亿元。
“故宫现象”引发了人们许多热议。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2019学相阳教育“黉门云”高考等值试卷预测卷。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运用技术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故宫现象’引发了人们许多热议。”“故宫现象”,指的是快600岁的故宫通过材料中列举的一系列行为成为“新一代网红”,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1万余件,其年产值超过10亿元。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基础,脱离这一基础的写作即为跑题。
2.立意限制。考生需要围绕故宫的一系列行为及其相关结果进行思考,探究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故宫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何意义等。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开掘出故宫成为网红的深层原因,然后形成可阐释的观点。
3.思维限制。材料列举完故宫的一系列行为后,还特意交代了这些行为产生的结果:“拉近了文物同观众的距离”“成为时尚”“一票难求”“年产值超过10亿元”。考生对此现象既要就事论事,谈对“故宫现象”的看法与思考;又要就事说理,在故宫成网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谈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与价值等。
4.文体限制。“‘故宫现象’引发了人们许多热议”,这个引导语将考生置于一个“热议”的场景之中。“故宫现象”是一个热点,写成时评类议论文比较合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多元的。材料的含意并不唯一:故宫(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与大众,故宫(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与时尚,故宫(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与出路等,这些都给考生提供了不同的写作角度,每个角度下又可以提炼出不同的立意。如果考生认为故宫的一些变化并不值得推崇,如故宫不应该一味地注重经济价值,注重赚钱等,只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也完全可以。
2.对故宫成为网红的认识具有开放性。比如故宫在有所作为,故宫在展现才华,故宫在求新求变,故宫在放下身段,故宫在走向大众,故宫在牵手时尚等,这些都为考生构思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3.写作选材具有开放性。只要和故宫有关,和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有关,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考生都可以拿来作为论据,这就为考生选材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解题
本题属于传统文化类新材料作文,不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暗中考查考生对待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态度,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活起来,怎样做才能开掘出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考生的态度至关重要。材料暗扣“立德树人”的考试要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传统文化(历史遗产)应该揭开神秘面纱,主动走向大众。
2.传统文化(历史遗产)应该放下身段,积极牵手时尚。
3.新时代,传统文化(历史遗产)可以大有作为。
4.开放的传统文化(历史遗产)才更具有活力。
5.文化应该是开放的,开放是走进人们心中。
6.开放的故宫才更具有活力。
7.牵手时尚的故宫才更受欢迎。
8.年轻化的故宫魅力无穷。
偏题立意:
仅仅从材料中提取“传统文化”“创新”“工匠精神”“时尚”“开放”“品牌”“秀”“上热搜”等泛概念,并以此为话题生发开去,进行概念的解读与阐发,脱离故宫这样做的背后原因,脱离“传统文化(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和价值”这一语境,均会被视为偏题或跑题。
清华学子支招高考,扫码可试听
范文展示一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王佳欣
长期以来,故宫是群众心中高贵神秘、雍容典雅的代名词,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然近几年,故宫却华丽转身,以牵手时尚,变身网红;以举办灯光秀,开放夜场;以贴近世俗,登上热搜,转向亲民路线,平添烟火气息,萌趣而不失雅致。
“阳春白雪”委身化为“下里巴人”,以求更贴近民众的人文情怀,提醒我们不仅要仰望天上的月亮,亦要关注口袋里的六便士。传统文化借此走进世俗,抚慰心灵,恰与时偕行,培植自信,以创新致远,建千秋之功。
历史发展每向前一步,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究源。文化诞生之初本就是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亦服务于社会民生。而今,快600岁的故宫辞旧立新,通过跨界推出彩妆产品、举办灯光秀、研发创意产品等形式走近民众,以文化服务社会、以承古推进萌新,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众心灵的恩荫与抚慰。“世界真正和熙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故宫此举,恰合此理。
不过华丽雍容的故宫跳下神坛与凡人共舞亦引争议,有人认为故宫应该持盈守成,慎终如始,坚持单纯的保护、继承之初衷。对此我不敢苟同。若文物只在冰冷的展柜中供人观赏,又怎能让民众去真正热爱;艳丽的色泽若整日面对展柜与灯光,必将在民众心中日渐消退。文物只有以更多的形式激发民众热情,吸引民众了解,传统文化唯有承古萌新,与时偕行,才能继往开来,更好传承;才能鲜活灵动,历久弥新,否则只能染尽尘埃,日渐黯淡。
泰戈尔说:“如同沙粒聚成沙漠,河流汇成海洋,最谦卑的时候就是最接近伟大的时候。”诚哉,斯言。开门未必揖盗,闭户岂可自安?故宫主动放下身段,贴近民众,承古以萌新,跨界促融合,这样才能互利共通,行稳致远。凡益之道,本就是因为与时代融合而得到推崇。
周公曾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变则活,不变则板。故宫的开放并非放纵,带给我们的是享受并非颓靡。“阳春白雪”向“下里巴人”角色的转换,因其深蓄蕴藉的人文情怀更受人欢迎;民族文化自信,亦因之沐春风春雨而萌芽扎根,再绽新花。
凡益之道,皆与时偕行。本想春风归杏林,春风化雨碧霭深。我仿佛看见故宫如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正笑呵呵地向我们招手,仿佛在说:我在故宫等你哦。
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在语言,语言典雅又自然流畅,显示了考生深厚的写作功底。题目“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观点明确,表述简洁。合理的引用,既论证了观点,又显示了阅读积累。
文章思路灵活,行文自如,没有分论点结构之呆板。首段概述材料,第二段亮明观点,接下来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回复质疑之声,最后再强调观点,“凡益之道,本就是因为与时代融合而得到推崇”,故宫之变,正是顺应时代之变,变则新,变则活,变则久。注重说理,逻辑性强。
作文之道,厚积薄发,这样的文章,没有平时深厚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写作功底是很难完成的。
范文展示一
束之高阁何如流行当下
张俊杰下水文
故宫口红成时尚,故宫灯光秀一票难求,故宫火锅店上热搜,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年产值超过10亿元。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故宫正主动揭开面纱,放下身段,牵手时尚,走向大众。故宫如此,其他传统文化也应如此,只有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当下价值。(是什么)
束之高阁只能导致日渐湮灭,流行当下才能经久不衰。
天一阁是明朝最大的私家藏书楼,楼主范钦一生在很多地方做过官,最终官至兵部侍郎。但他一路做官,一路搜集图书,倾尽一生心血,才有了卷帙浩繁的天一阁。可惜的是,这么多的藏书也只能是“藏着的书”,并没有实现书的使用价值,子孙无故不得开门入阁,更不能私领亲友入阁,家中妇女不得入阁。但是后来呢,据说小偷趁太平军之乱拆墙偷书,当废纸论斤卖给造纸作坊。隔离只能日渐蒙尘,封闭只能走向没落。图书是文化的载体,藏书的终极意义是方便阅读,传播文化。既然亲近之人都不能随意入阁,自由阅读,试问天一阁的意义与价值又何在?如果范钦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受。(为什么)
将传统文化束之高阁,只能导致其日渐湮灭,设法让其流行起来,才能经久不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经典文化虽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但由于年代的更迭和语言的隔阂一直难以被后人理解。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历史上很多学者花费心血给经典作注解,以便当时的人阅读,最著名的当属《十三经注疏》。今天,央视播出的“百家讲坛”“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更是通过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巧妙拉近传统文化与大众的距离,从而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
今天,科技的发展更是为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便捷手段。《丝路山水地图》《清明上河图》等国宝级图画被转化成数字化图像,人们在网上就可以直接观看。“敦煌女儿”樊锦诗创造性地将壁画、彩绘等文物转化成数字图像,让游客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敦煌。“京剧偶像”王佩瑜通过在“喜马拉雅”开播栏目宣传京剧,让京剧走近年轻人。只要用心,你也能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网红,你也能为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贡献力量。
昔日的皇家宫禁,今天的时尚秀场。故宫正在悄然转身,以开放的胸怀拥抱时尚,以自信的脚步走向大众。束之高阁不如流行当下,流行当下才能走向未来。故宫的做法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行了探索,提供了借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