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读者群里和大家瞎聊,说到我比较推崇费曼技巧。
有朋友问我什么是费曼技巧,当时时间仓促,只是在网上复制粘贴了一段话,之后觉得挺值得展开来讲一讲。
理查德D.费曼,曾经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他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在沉迷于美妙的物理世界的同时,他还热衷于教育事业,喜欢向人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艰深的物理知识。
而所谓的费曼技巧,则是人们根据他平时的论述总结出的一种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大概是四步:
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选择要学习的概念就是首先要设定一个目标,拿出一张空白纸,在上面写下你需要深入学习的概念;
这一步讲的是学习的目标设置,套用一个其他行业的词汇来形容,就是“正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时间长短,都要有一个目标,而不能泛泛的学习。没有目标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因为你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只是在哪里坐着而已。
第二步,把自己当成老师,正在试图教会学生这个概念。
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你要想象着自己正在给一名对这个概念一窍不通的学生讲解,绞尽脑汁,费劲口舌地自我解释,你需要把过程记录下来,在不断的自我解释中,你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而且原先不明白的地方经过不断的自我解释,也能够理清。
这就相当于你在看一个故事,试图将它讲给周围的人听,这个时候你需要反复去解释,反复去理解,怎样才能够把故事讲好。
其实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我反复在向读者灌输这个观点:同桌之间互相讲解答疑、孩子给父母去讲.....等等这些,都是费曼技巧的具体体现。
对于这一步,我个人是深切体会了的。
大家都知道我其实是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我比学生们的优势在哪里?
要说智力,可能有些孩子们的智力比我还要高一些,我比他们强的地方,一个是我比他们多学了一些知识,另一个就是我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首先自己要把课程知识吃透,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题目的切入、深入,否则就没有办法给同学们去讲,也无法面对学生的质疑。也正因此,我等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又重新按照自己的理解理了一遍,对知识的掌握要比学生们更加透彻,这其实就暗合了费曼技巧。
第三步,碰到难题时,返回去。
当你遇到难题感到困惑的时候,返回去,你可以重新翻阅资料,查找百度,咨询老师,想尽一切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直到把问题解决,然后记录下来。学习不是单行道,适当返回,也是可以排忧解难的。
这种方法在科研中未必一定适用,但在学习中是一定适用的。
其背后的原理是,你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一定是基于你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才出现的。那么如果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说明在之前的学习中,你是存在着某些欠缺的。
有了问题,当然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仅仅满足于看答案,而是应该回头去重新开始,试图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存在的土壤。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
当你看到很啰嗦或者很艰涩的句子的时候,你要试着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来描述出来,或者找一个比喻更好地更恰当地理解它。
举个例子,有人问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什么?”爱因斯坦回答“你坐在美女旁边一小时感觉只是一分钟,而夏天坐在火炉旁一分钟,你感觉是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简单化和比喻,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非常难得,一旦达到了这种境地,事实上说明你对知识的掌握已经很到位了。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往往会比喻,奔腾的长江就像是一条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蜿蜒曲折,奔流到海。
这个比喻的前提是你对长江和巨龙的特征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抽象出了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
同样的,如果你能把一个理论比喻成另一个对象,这里面就存在了洞察和输出两个成果,第一你洞察、理解了它的关键点,第二你可以把它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
这就是真正的理解了!
这种技巧,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理念,一种判定标准,你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
通过费曼技巧都可以得到解答。
也希望它对大家的学习能够有帮助。
你可能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