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石头
来源丨小石头侃升学
(ID:xiaoshitoushengxue)
每年高考结束后,吐槽高考题就成为了全民狂欢。
抛开每年都会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语文作文不谈,不太好学、但是又是人人都需要考的数学就成了广大高三毕业生吐槽的主要对象,吐槽的也就是唯一一个点——难!特别是今年,甚至还有学校发布了数学考后心理辅导预警……
一、云朵、八卦和维纳斯
云朵、八卦、维纳斯——正是这些听起来和数学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词儿,让不少考生感到晕头转向。
网上考生一片哀嚎:今年的数学也忒难了,连题都读不懂!不过也有机智聪明的网友另辟蹊径,快速给出了答案。
七头身巧解维纳斯
万能的排除法
追星也是有用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奇葩”题到底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难倒了万千考生?
第一,题干很长。
第二,题目看起来和数学没关系。
看似数学学科无关的背景,却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用专家的话来说:这是数学学科在实际场景中的灵活应用,考察的还是数学知识。
看起来今年的碗,大多数考生还是用不习惯。
二、你觉得数学太难?不,是你语文不好
如果高考卷中出这样一道题:
相信90%的人都能知道这是一道考察比例的问题,计算也不算太难。
如果把DE换成“维纳斯的头”,把AB换成“维纳斯的头到肚脐”,把BC换成“维纳斯的肚脐到腿”,这就成了全国一卷数学选择第4题。
难吗?
八卦的题也是一样,如果把“阴爻”换成“a情况”,把“阳爻”换成“b情况”,题目本身不过是一道基础的排列组合罢了。
考察的数学知识,难吗?
难倒考生的,可能不是小学奥数就接触到的排列组合,可能也不是初中生就会的简单比例,而是语文。
听起来很荒谬吧?好端端的数学题,怎么要语文老师出来背锅?
小石头出于好奇,问了几个高三的学生题难在哪里。他们的回答是:读不懂题。
连头像都换成了云朵
读懂题,其实考察的是学生对于信息的阅读、捕捉和分析能力。换而言之,把“维纳斯的头”换成a,把“维纳斯的头到肚脐”换成b,把“维纳斯的肚脐到腿”换成c是一种能力。
如果不讲头脖肚腿,而讲ABCD和比例,你就认为是数学;如果把ABCD换成头脖肚腿,你就认为高考真难——那么你们和算3+2只会掰手指、而不会数苹果的小学生有什么区别呢?
那就说明你们应该淘汰出局,乖乖地为那些既会掰手指也会数苹果、既会算ABCD也会算头脖肚腿的考生让路。
未来是他们的。
三、综合应用,越来越成为考生的命门
今年北京卷的语文的多重文本阅读题的背景,正是“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做对这道题,可能不需要你完全掌握其背后的理科知识,但是掌握理科知识终归是对阅读理解有帮助。包括英语阅读也掺杂了理科内容。
在高考分科的最后一年里,学科内容互相交叉的趋势已经初步体现。每个学科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到一起综合考察。尤其语文学科的学习,作为工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后的考试也绝不仅仅是卷面上的150分——高考语文和文综、理综试卷的文字量都已经突破8000,如果阅读能力薄弱,势必会影响到答题的过程。
中考也在逐渐向高考靠拢,18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文字量达到了8500,从多则阅读材料到小说,从古诗再到古文,多种类型、大负荷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第一道门槛。
阅读能力不过关,基本就无缘市重点高中了。一方面,中考考察的重点放在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上,对新题型和场景的理解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中考难度也在逐渐降低,除了数学以外,语文成为区分度最大的学科。
语文变难,是个好消息,还是个坏消息,这是个问题。
这是个坏消息,因为语文是出了名的难提分、难突击,考察形式灵活多变,使得临时抱佛脚的手段更加不可靠。而这又是个好消息,语文终归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阅读、积累始终都是没错的,对于有准备的人而言,语文正是杀手锏。
高考本就学业负担重,再加上新中考全开全考,积累从中学开始一定是事倍功半的——这一切都指向了,语文学习应该从小抓起。这也是小石头之前提到的:现在的升学环境,更考验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长期规划,你不坚持,以后会是越来越艰难。
从中高考的变革来看,语文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考场上:从应试角度而言,语文学习必须要提上日程。而语文学习本身,又必须是不应试的——像过去一样去背诸如“小说三要素”、“使用第一人称的八大作用”的秘密武器,一定是没法快速奏效的。不读书、光背口诀的人,注定会在考场上吃亏。
面对穿上了语文马甲的新中、高考,孩子们准备好了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