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他著名的《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这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名和利,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去追逐、谋取,因此,事实上在名利面前,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得开、拿得起又放得下,除非遁入空门,而很多即使遁入空门之人也还是牵挂红尘。这就像诸葛亮一样,让他一鸣天下知的“三顾茅庐”,其实也是对名利的追求,以假隐士换真出世,并不断提高自己声望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权利,然后施展自己的才华,终于千古留名。
教师,也是凡人而非仙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生老病死、也需吃穿住行,也有悲欢离合、也有爱恨情愁,所以,其实教师就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只不过在讲台上面对嗷嗷待哺的学生,需要给学生严肃、庄重、敬畏,否则,何以传道授业解惑。但真正在名利面前,真需要给予教师名利,让教师有尊严感、荣誉感、获得感、满足感和归属感,然后教师才能自豪地去教书,给学生以尊严和高贵感,让学生敬畏知识、尊重教师。
教师也是曾经的学生,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身份和角色发生变化而已,但老师那颗和学生一样的心却永远不会变,其实,教师也是需要不断鼓励的“孩子”,只有鼓励才能让老师不断地奔跑和前进。任何人都需要满足感、都需要呵护、都需要不断的鼓励和鞭策,才能让教师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职称、晋级、评优等各种荣誉,其实就是一种奖励教师的方式,就是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才能不断地激发教师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才能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点燃教师的激情,然后才能不断奔跑、永不停息,或者不会生发出职业倦怠感和高原期,一直都保持一种饱满、热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为什么很多名师能够一直保持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除开名师自身有较为远大的理想外,很多还是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名利氛围中而不断地奔跑;相反,那些教师多年都拿不到一个优秀、晋级或者职称,都要熬到没有耐性的时候才能评到一个职称,这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能有多少激情,除开每天按部就班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站在讲台完成自己的基本教育教学任务,除此之外,就难再有热情和激情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当然,也谈不上创造,只有在日复一日中不断消磨时光,失去斗志、丧失进去心,最终的结果就是精神沦陷。这就是所谓名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状态,两种完全不同的追求。因为名师得到了“名”的,在此激励下当然能继续奔跑;而普教师无名无利,自然没有前进的动力,当然不能继续奔跑。
很多人一谈到教师,就好像教师是圣人一样,没有七情六欲,实则不然,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期待,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想追逐的梦想和攀登的人生,自然也脱不了名忘不了利,毕竟,社会还没有达到大同世界,还没有实现均平富,每个人都需要生活,都需要足够的物质条件作为自己基本的生活保障。唯有满足教师基本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后,教师才能安心教育事业,才能真正立足本职业工作,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以自己的发展去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教师并不是学生看到的那个永远阳光灿烂、面带微笑、激昂文宇、知识渊博的智者,其会把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无奈与苦楚掩盖,给予孩子健康向上和谐的笑容。教师也是需要不断鼓励的“孩子”,就像那些需要不断表扬、赞美的学生一样。最近中国网教育频道伤有一篇题为《百万教师“喊话”:我们不想被埋在职称里》的文章,对教师评职问题进行的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职称制度改革是教师们最迫切的期盼”,当前不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和职称与工资挂钩所带来的巨大不公平制度,不仅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教研网对职称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一线教师都支持进行职称改革。当然,职称评审仅仅是教师遇到的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制约教师发展的问题。因此,教师也是一个需要不断鼓励、表扬、赞美的“孩子”,也需要给予不断的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让教师不断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像“神”一样的存在,如果完全把教师当“神”一样的存在,只会导致教育管理和教育发展走向一个极端的方向,毕竟他们也是一个普通的生命个体,也有自己的爱恨情愁,也会偶尔发脾气,也会失落与悲伤,也会有各种需求和需要,因此,教育管理或者领导也要像对待学生一样对待教师,要学会去给教师们排忧解难、解决教师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当教师处于悲伤或者忧愁的时候需要引导教师走出生命的困局,当教师上进或获得成绩时需要不断的赞美与表扬,要像对待学生一样对待教师,而不仅仅是各种严格制度、要求、评比、通报,甚至是打击。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教师还原为一个普通的个体,以较为正常的眼光和视角去审视教师、看待教师做做的工作,这样,才能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以及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有利于和谐而较为完美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不伤害教师,给予和保护教师真正的尊严和尊重。
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放下名和利,都不可能真正完美无缺,教育管理要像对待学生那样不断地鼓励和赞美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在教师合理化追求名利的过程中最大化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创造更多无限的可能。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