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考成语辨析题如何作答效率高?这四个方面...

成语辨析题是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必考题之一,这道题赋分3分,属于中等难度的考题。在考查形式上,前几年比较直白,一般是以四选一或六选一的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近几年来在设题方式上略有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境限制更强,二是采取选择填空的形式来考。

但是,这里,考生要注意的是,不论高考采取何种形式来考,复习和作答的技巧都是一样的。说得具体些,在复习上,考生依然要以弄清成语含义,积累常见常用的成语为主;在作答技巧上,依然可从四个方面来辨析,这四个方面是:语义特点、语境特点、语法特点和逻辑特点。下面笔者对这四个方面一一做一分析。

一、语义特点

语义特点是指成语在使用时在语义上表现出来的侧重点、独到之处。这一点可从五个方面来把握,这五个方面是:感情色彩、侧重点、多义性、轻重性、对象性等。

1. 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是指成语在使用时使用者一定要注意成语所蕴含的情感倾向,这个情感倾向人们一般分为三种情况:褒义色彩、贬义色彩和中性色彩。就现代汉语的实际情况而言,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的成语是少数,中性色彩的成语成语中大多数。因此复习时,考生只要把常见常用的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把握住即可。

2. 侧重点。侧重点是指有些成语人们在使用时,常常使用的是它在意义上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这类成语以近义成语为主。比如,像“皆大欢喜”这个成语,一般而言,这个成语使用的语境很广,不论是褒义语境,还是贬义语境,甚或中性语境,都可以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只使用这个成语含有讽刺意义的这一个方面,至于其他方面,很少见到。

3. 多义性。多义性是指一个成语含有多项意义,使用时,这些意义都可运用,至于用得恰当还是不恰当,要看语境来定。比如“不赞一词”这个成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一个是指一言不发。就使用情况来看,这两种意义都能使用,考生在辨析这类成语时,关键环节是看语境。

4. 轻重性。轻重性是指有些成语的语义较重,却用在了一个语义较轻的语境中;有些成语的语义较轻,却用在了一个语义较重的语境中。比如像“自作自受”这个成语,“自作自受”的往往是自己犯的错误,如果将这个成语用以形容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则是词义太轻。

5. 对象性。对象性是指有些成语在使用时,有特定的或明确的对象,不能用以描述其他对象。比如“豆蔻年华”这个成语,这个成语描述的对象是十二三岁的女孩子,如果用于描述其他对象,就是误用。

二、语境特点

语境特点是指有些成语在使用时,只能用于某种特定的场合(或语境),如果用于其他场合(或语境),就是错用。这类成语往往以具有谦敬性质的成语为主。比如“鼎力相助”这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个敬辞,只能用在表达感谢他人的语境中,不能用以描述自己帮助他人的语境中;再比如“狗尾续貂”这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个谦辞,只能用于表达自谦的语境中,不能用于别人。

从语境特点上辨析成语,还有一个特点要注意,这就是有些成语在使用时只能用于否定句中,不能用于肯定句中。比如“望其项背”这个成语,它只用在否定句中,不能用在肯定句中。

三、语法特点

语法特点是指有些成语在使用时在语法上有明显的限制,不能突破这个限制,突破即为错用。比如“津津乐道”、“乏善可陈”这类成语,这类成语在使用时不能带宾语,带上宾语即为错用。

四、逻辑特点

逻辑特点是指有些成语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成语使用的逻辑语境,如果不注意,就容易造成不合逻辑或自相矛盾的情况。比如“刮目相看”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在使用时有一个逻辑前提,这就是能让他人“刮目相看”的人,以前并不怎么样;后来经过一番努力,能力或技艺提高很大,当再次同熟悉的人见面时,就可以用这个来形容。

这里有两种情况要注意:一种是以前不认识,第一次见面人家的能力或技艺就很强,这个成语就不能使用;一种是这个人以前的能力或技艺本来就很强,再次见面时,同以前一样精彩,也不能用。总之,这类成语考生在辨析时一定要注意:凡是逻辑特点比较明显的成语,往往天生都蕴含着一个逻辑前提,人们在使用时,如果忽视了这个逻辑前提,往往会出错。

许多高考复习资料上在讲成语复习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按照成语误用的类型来安排的,这个安排有利于让考生知道成语误用的基本情况,但是这个安排用于实战做题,却是百分之百的无用。那么,考生实战做题当如何下手呢?笔者以上所谈四点就是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有兴趣的考生不妨一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辨析  辨析词条  作答  作答词条  成语  成语词条  效率  效率词条  方面  方面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