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新形势下中专生计算机的教学
试析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新形势下中专生计算机的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使中专生成为真正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那么,如何进行新形势下中专生计算机的教学呢?
一、中专生现状及市场需求变化分析
计算机技能型劳动人员是近阶段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得技术又能具体操作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劳动者。具备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适应岗位变化的储备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初步管理能力等是激烈市场竞争对中专毕业生的要求。
随着普教和高教的扩招,目前中专生源素质不容乐观。因为素质、成绩相对较高的学生进入普教和高教;相对较低的学生才进入中专进行技能培养。而这些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一般较差,加上有些中专专业技能教育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对社会现状理解浅薄,使得部分中专生进入用人单位后,“不能干、干不了、干不好、不会干、干不长”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中专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中专生计算机的教学策略
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师的整体素质。中专计算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为了使得中专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有竞争力,计算机教师应跟上发展的速度,自主学习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纳入教学中来,做到计算机教学的“与时俱进”。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能够给传统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计算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真正把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作为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和好助手。
要合理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除了要考虑课程本身内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的结果科学的大胆预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到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为最终结果。
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那种理论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研究中感受到学习的快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知行合一”。
掌握教学道具的巧妙应用。随着多媒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教学道具似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比例越来越小,但如果能巧用好教学道具,对教学的开展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教学道具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可以起到如下作用:第一,可以更形象的表现较抽象的教学内容,这点不用多说;第二,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求新感与好奇心,如果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就能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师走进课堂手中拿着若干教学道具时,学生就会不自觉的联想这些道具的用途,对教师使用这些道具教授课程也会充满期待,所以我们在使用道具时不要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把所有道具都用完,要掌握好使用的频率和时间,最好应该让道具的使用间隔的贯穿整个课堂,这样学生就能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你的身上,期待你所传授的新知。
开设综合课程设计。多年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软、硬件课程界限明确,各门课程实验也都以软件为主。从近几年对学生调查看出,学生普遍惧怕硬件,学生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造成这种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有课程设置的原因,也有课程和课程之间、课程和实验之间彼此衔接上存在着的不协调。开设综合课程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建立起各门课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电脑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如此广泛,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要鼓励学生不断地接受新东西,才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的需要。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往中专学生毕业只有毕业证,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技能证书,这就在就业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完善的考核体系可以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使他们有“双证”甚至“多证”,为自主择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具体的考核方法如下:
除笔试外,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种。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可以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实践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实践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测验,这对教师对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提出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