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通道?
通道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记录颜色信息。
在ps里,任何一张图片都有对应的通道信息,(我以RGB颜色模式图片为例)
如图,通道面版种中显示RGB三个通道,全都是黑白图,那么这三个通道是怎样记录颜色信息的?
首先看三个通道分别为红通道、绿通道和蓝通道,也就是RGB三个通道。
R通道:记录图片中所有红色的信息
G通道:记录图片中所有绿色的信息
B通道:记录图片中所有蓝色的信息
并且,是以黑白灰的形式向你展示,黑白灰则是代表每个通道信息出现的多少。
举个栗子
我们说,R通道记录图片中红色信息,我们把R通道看做一个红色的灯泡,那么白色代表灯开到最亮,也意味着这时红色信息最多,黑色代表没有开灯,那么图片对应的位置自然没有红色,灰色为中间范围。
在对这个概念有印象之后观察红色通道。
圈起的两个地方是红色通道中最接近白色的区域对比原图看,正是图片中显示红色最多的区域。
二、知道这些有啥用之小案例
1、每张图都有通道,几张通道叠在一起,图片才以正常颜色展示。
这个时候我选中其中一个通道
然后我将这个通道移动一下(选择工具)
得到效果如下
颜色错乱了(传说中的故障风,是真的出故障了)移动不同的通道,错位的颜色信息不一样得到的效果不一样。可以自己试一下。位移的大小也按实际情况自行掌握。
2、开关灯练习
上面图看腻了,换一张图
真好看,以上图为例,
选中它的一个蓝色通道,提亮这个通道,意味着我把蓝色灯泡开亮了,想象一下结果
没错画面整体变蓝了。
这是因为我们将蓝色通道提亮,就像把蓝色的灯泡灯光开大(白色区域增多)对应的位置蓝色信息增加。画面整体变蓝
反之,我们将蓝色通道调暗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画面整体变得更黄,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每个颜色都有对应的互补色
红色互补色是青色
绿色互补色是洋红
蓝色互补色是黄色
可以借助色彩平衡面版记住这些互补色
把蓝色通道调暗,蓝色信息少了他对应的互补色就会变多,也就是画面会变黄。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RGB有三个颜色通道,每个通道可以控制2种颜色,仅仅通过通道就可以控制6种颜色的变化。
如图(是的我又换图了,让你们猜不到我到底喜欢什么类型)把不同通道载入选区,在原图上得到不一样的蚂蚁线范围,也就是不一样的选区范围。
为啥?
因为这里,选区是基于通道的黑色区域而定,黑色区域以外的部分都会转为选区
也就是白色灰色被载入选区。
我们来单独看一个通道
而这个红色通道黑色区域特别少,所以建立的选区范围也就特别大。(注意:肉眼见不到蚂蚁线不等于没有选区。)
四、Ctrl+alt+2
这个快捷键,在好多修图教程中常见,但是这东西到底是啥意思?
相当于按住Ctrl键点击RGB通道
可是RGB是一个彩色图,彩色图又是根据什么建立出选区的?
其实,Ctrl+alt+2它其实相当于你把一个图片先Ctrl+shift+U去色
基于这个去色后的黑白做出的选区。
还是那句话,看不到蚂蚁线不代表没有选区,得到上图选区后进行去色试一试就会明白。
Ctrl+alt+2建立选区后去色的图片右图,与原图左图做对比。
这个例子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用Ctrl+alt+2时选择的是整张图片较亮的部分,
当你要选择一张图片中的亮部(高光)区域时可以参考这个方法。
奉送小案例一枚如下
1、先Ctrl+alt+2载入选区
然后Ctrl+J复制一层,并动感模糊
然后擦掉你认为多余的部分(跟着感觉走)
最终得到了一个淡淡的重影,有点类似摄影中“后帘同步”的效果
五、更理想的选区
上文说到,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量不同会选择到不同的选区,我们会通过黑白灰多少来判断得到选区范围的多少,也就是说选区是固定的。
但是这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显然不是设计师想到得到的理想结果。
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说明,如何得到一个你想要的选区,以下图为例
我想得到一个面积较小的高光选区,RGB三个通道中蓝色通道黑色区域是最多的,也就是通过蓝色通道获得选区是选区面积最小的一种,但是如果我觉得选区仍然太大怎么办?
此时可以复制这个蓝色通道(复制通道跟颜色没有关系,是为了得到一个更理想的选区)
然后把这个复制的蓝色通道调暗一点之后载入选区,白色区域变小选区范围就变小了。
得到选区后,咱们复制一层,再进行一下高斯模糊,一种略微朦胧的效果就这样出来了。
曲线图层是为了调亮一下复制出的高光不必在意,你也可以动手尝试一下。
下面是与原图进行对比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告知删除)
记得自己曾经看过各种从入门到精通的ps教程,满眼的骚操作,最终也没记住多少,原因很简单,就是并没有告诉你为什么。
所以我希望整理一些告诉你为什么的理论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初学者有帮助。摆脱“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还在原地杵”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