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从它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有两个点比较关键,自由市场的野蛮发展因此而受到约束,一个是危机时政府得救市,所以有了中央银行,有了关注福利的大政府,一个是企业垄断之后得被拆分,所以才有了反垄断,有了监管机构。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能力没问题,逆周期操作,财政和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这些如果使用得当,自然比那些政府操作能力弱的市场经济体具备更多的优势;可同时,对于促进市场竞争和反垄断这一点上,我们的市场经济的确经验不足,而且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赢家通吃的背景之下尤其突出。
垄断优势,或者至少是细分垄断,成为创业企业明明白白的目标,而获得垄断地位的企业,被各类投资者誉为有深深的护城河。
创业者被追捧,风险投资家也被追捧,成功的企业家被光环笼罩,他们集聚成一股绳在一个一个新的市场机会中谋求垄断优势,然后垄断就成为消费者的习惯,见怪不怪,而本来应该负有反垄断责任的监管机构无所适从,因为大概连判断垄断与否的大数据也都在监管者手中,这些创新企业本来就是打着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在获得估值的。
在此前的评论“如何在一个搞不清垄断与否的市场里谈租房”中,我提到了一个舆论周期,“北京一则房租暴涨的个案报道出来,然后被广泛跟进、发酵,接着一位中介机构高管辞职事件引爆市场,然后,又很快被‘10家主要住房租赁企业负责人参加北京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召开的座谈会,共同承诺不涨租金且拿出手中共计超过12万套的全部存量房源投向市场’的消息所平复,最后,还有‘北京重拳整治租房市场,23家违规中介机构被曝光’这样的消息来收尾。”
这个周期之后,怕的就是偃旗息鼓,烟消云散,确实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城市监管部门在对中介机构出手,而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镜头是,监管者问数据情况,被监管者给出答案,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关于垄断与否的数据,由大数据生产者也就是被监管者提供。当然,中介机构必须“低头”,承诺提供更多的房源,答应维持租房价格的稳定。
然后,因为市场价格被一时稳住了,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是,这个价格已经是暴涨了的价格,你期望它能跌回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要垄断的定价能力不变,价格就不会回去,只是答应一下慢慢涨,说不定哪一天借着某一种契机又来一次暴涨。
在“如何在一个搞不清垄断与否的市场里谈租房”中,我还提出了一个把水搅浑的概念,说的是每一个现象的发生比如房租暴涨,总是能够找到一堆貌似符合逻辑的理由,什么房价就很高了,什么政府清理不合规租房了,什么租售比不合理了,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总有一个最根本的因,我引用了一下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的分析:
近期的租金价格暴涨,资本大量介入垄断租赁市场定价是主因。在去年中央倡导“租购并举”之后,长租公寓市场就成为一个被资本竞相追捧的风口。大量中介公司利用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获取的资金,恶性抢占大量房源,并达到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甚至达到垄断地位,非常容易获得定价权,人为哄抬价格。
道理就这么简单,但是怎么用具体的数据定义垄断与否,如果存在垄断如何打破垄断,我们至今没有听到监管部门的声音,哪怕是站出来给我们说一声:这里没有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