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产品经理的工作日常大多围绕产品的版本规划与日常迭代展开,但是版本迭代没做好,也会引发很多问题。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正确聊需求、优先级管理和迭代节奏三方面,做好软件版本规划。推荐给刚入行的产品新人阅读学习。
如果你是刚入行1~3年的产品新人,你的日常工作里应该至少有70%的时间是在负责产品的版本规划与正常迭代,是不是呢?
其实做产品规划的门槛很低,低到无论你怎么安排都不会错,因为从来都不会有一个标准的尺子来衡量你的规划正确与否。例如程序员,会有万行代码出错率等指标来代表这位程序员小哥的厉害程度,但很可惜产品经理们并没有Roadmap优美度等过程指标来衡量产品经理的厉害程度。
这是一件快乐又可悲的事情:快乐的地方在于摸鱼无人管一朝成功很意外;可悲的事情在于摸鱼一时救火一世。
看看以下的例子你是不是并不陌生:
团队一致认为这个版本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功能非常多,所以需要至少X个月的时间才能开发上线,可是版本上线后,用户已经偷偷焗了油;
中途突然接到了用户反馈的非常紧急的需求,赶紧插入到当前的版本中进行开发,技术小哥异常生气,挥刀砍你,从此给你贴上了“需求变更魔王”的标签,互相之间信任已不存在;
团队的整体开发效率非常低,明明一个很简单的需求都至少要开发X个月以上,最后发现耗时最大的居然是团队内的沟通;
整个团队的开发节奏要么时紧时慢,要么天天救火,要么放羊长草,工作中体会不到迭代的优雅韵律,就像下一口不知道是粑粑还是巧克力。
如果这个时候,你的小脑袋在控制不住地点头,那么请把你的小手手交给丽莎阿姨,让阿姨带你进入优雅版本迭代之门。
依照往常惯例,入门之前,让阿姨来摸摸你的骨相如何:
看看以下哪个观点更像你?
A.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情一定要求做到最好
B.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会在当前可选项里找一个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的选择是A,那么…请记得从此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选B好吗?
请用小本本抄下来这段话:
软件产品的设计出发点都是帮助他人,所以这也意味着永远不可能存在理想情况,产品科学是一门工程科学而非纯理论研究,落地实施才是第一要务。
接下来让我手把手带你入门。
第一步:用正确的姿势聊需求
当我们在聊需求的时候到底在聊什么?还原到团队各角色的视角:
产品经理视角:用户的痛点就是需求
设计师视角:需求就是确定的交互细节与界面UI
程序员视角:需求就是我要实现的功能清单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团队的分工不同所以理解自然就不同啦。如果非要给需求下一个定义,我想这句话是比较标准的:
特定的人,特定的情况下,可以被解决的问题就叫需求。
那如何能大家统一对需求的理解从而正确的传递需求呢?这个法宝就是: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鲁迅说:做好一个PRD可以提高整个团队90%以上的工作效率。
PRD的生产过程最最最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与你的老板、产品团队内部沟通你的意图;至少要包含需求背景来源、大致框架结构与解决方案草图,这一步非常重要越早沟通越不会跑偏(如果只是是很小的功能迭代可以省略);
第二阶段:在产品团队内部、设计师与开发leader一起沟通这个版本要做的具体内容,至少要包含版本目的与关键指标,细化的产品原型图等;
第三阶段:与开发团队一起沟通版本的详细需求,落地版本开发策略与排期,这个阶段才需要输出详细的产品交互逻辑与细化功能说明。
一份PRD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把抽象的需求落地到具体的开发细节的过程。这就是产品工程的美妙之处呀!
如果以前的你有如下情况:
一个需求冥思苦想找不到解决方案,抬头一看离deadline越来越近了;
花了很多时间做的PRD,自认为无懈可击,却在评审例会上被老板一巴掌拍死…
那恭喜你,今后这两种情况应该都不会发生啦!
我们在做PRD的时候思考是渐进的,沟通也是渐进的。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独自刻苦冥思苦想最后拿一个漂亮的PRD甩到老板面前让他惊艳,相信阿姨,老板这个时候只想掐死你,他不拍死你拍死谁?
所以请从今天开始答应阿姨我们一起做需求渐进式沟通的好宝宝,好吗?不要一开始就沉迷在交互细节与逻辑中无法自拔,好吗?
第二步:用正确的姿势做好需求的优先级管理
1. 管理需求
需求的来源五花八门,但无非以下两种:主动式需求与被动式需求。
产品的业务目标拆解、用户调研、数据分析、竞品分析、性能相关、UI相关、技术迭代等均属于主动式需求;而业务部门(市场、运营、销售、管理层)需求、用户反馈、遗留bug等需求都属于被动式需求。
一个可以随时同步的Excel表格就可以管理起来了。
举个例子:
要注意,这个需求管理的表格必须要动态更新与定期评审,尤其要记录需求来源,评审时候经常会发生需要溯源的情况。
2. 安排需求的优先级
很多宝宝喜欢用重要+紧急四象限来做需求的优先级排序,但事实的真相往往是:几乎所有的需求都在重要紧急那个象限里。
所以请赶紧把这个2019年的方法扔掉,跟着阿姨一起来用2020年的解决方案:满意度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把你的需求按照“可实现”与“能带来价值”两个维度来分为四个象限,重新整理你的需求属性。
那么你的需求优先级就变成了:
最先处理能带来价值但是实现复杂度高的需求,因为往往这些需求都需要拆解到2~4个版本来解决,所以越早开始规划,你的团队就越有预见性,节奏就越优雅
次要处理那些能带来价值而且实现复杂度不高的需求,但其实这种需求并不多
第三步就是安排那些带来价值一般、实现难度不高的需求了;这部分需求往往就是按照例行的版本迭代节奏来进行就OK啦
最后要记住,如果你的开发小哥们是那种特别有技术情节的,他们一定会经常跟你提那些异常复杂解决难度很高的问题,此时的你一定要理性判断这部分需求能带来的价值,能按住就按住好吗?
毕竟对于开发小哥来说能解决复杂的问题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往往与产品的价值背道而驰。
第三步:优雅的安排版本的迭代节奏
这个是丽莎阿姨总结的产品开发流程,在我们团队已经跑了5年有余,非常顺畅,相信业界绝大多数团队也是适用的。
我将产品的开发步骤分为以下四个流程:
概念阶段:顾名思义,就是确定需求的阶段,此时需求是OPEN的,会发生任何可能性,需要在这个阶段完成PRD评审、交互视觉评审、以及确定开发方式与开发节奏安排。
开发阶段:就是需求实现的阶段,这个阶段需求是严格冻结的,也就是说不允许再插入任何需求进来(无能的产品经理才乱插入需求),在这个阶段完成技术评审、埋点评审与测试用例评审
验收测试阶段:这个阶段需求是允许微调的,毕竟在验收的时候会发生边界条件考虑不周,文案不当等情况,这个时候的微调可不算需求变更哦(拉钩钩)。丽莎阿姨建议每周要有固定的时间来验收(这样的节奏谁不爱呢)。
发布阶段:千万要记住发布之前还是要做一个发布策略评审哦,尤其要安排好灰发策略,否则一下放开全量用户,BUG扑你脸上,连回滚的时间都木有呀。
一个版本这样迭代完,第二个版本的流程最好在第一个版本的开发阶段结束开始,因为这个时候开发小哥刚好结束开发的紧张工作,有闲情逸致与你一起来讨论新版本的需求!
最后:相关功能的最好隔开一个版本,例如A功能与A功能的优化,安排在第1与第3版本;B功能与B功能的优化,安排在第2与第4版本,这样你留给了自己长达一个版本的调整时间,节奏是不是优美,步伐是不是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