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解析富爸爸、穷爸爸思维,让产品工作更有效率

“穷爸爸”在面对问题时,将现状归因于外部环境(孩子),即外因;而“富爸爸”则是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将现状归因于内在因素,即内因。本文给大家解析一下这两种思维,看如何让产品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

01:

最近读完了《富爸爸爸爸》,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原本讲的是财商教育,通过将“富爸爸”和“穷爸爸”进行对比,体现了不同思维方式及处事逻辑给个人财富带来的影响。但仔细思考后发现,其实书中的“富爸爸”、“穷爸爸”思维,对日常的产品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故将自己思考的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两个爸爸思维方式上的区别:

爸爸:我有孩子,所以我不富有;

爸爸:我有孩子,所以我必须富有。

爸爸认为不富有是因为养孩子带来了额外开销,导致自己的收入无法形成储蓄;而富爸爸则把孩子当成自己需要变得富有的额外动力。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穷爸爸”在面对问题时,将现状归因于外部环境(孩子),即外因;而“富爸爸”则是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将现状归因于内在因素,即内因。

对大多数人来说(包括我自己),都习惯于于把成功归于内因,即自身能力;而把失败归于外因,即运气不好或别人挖坑,这是人性使然。以至于在产品中发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就掉进“穷爸爸思维”的陷阱里。

02:

举几个我自己在产品工作中掉入“穷爸爸思维”陷阱的例子,大家可以思考下看自己平时有没有碰到类似的情形。

场景一:项目开发完成转产品体验的时候,有时候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就会在心里质疑相关研发同事的水平,埋怨他们为什么不按我原型和需求文档里面规定好的内容来做?

场景二:项目通过测试上线后,客户却在现网反馈问题。内心觉得测试同事不够细心,项目内容测试不全,导致问题没能在测试环节暴露出来,现在搞得自己如此尴尬。

场景三:用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完全偏离预先设想的产品使用路径,导致出现各种问题,自己也被客服同事在工作群里频繁艾特。不由感叹用户为什么这么蠢,这么简单的操作还会出错?

在“穷爸爸思维”的主导下,我却很少思考:

场景一:

文档中的需求描述是否足够清晰没有任何歧义?

开发内容是否拆分的足够敏捷?约定的开发工期是否和工作量是否匹配?

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功能模块是否设计的足够简单?有没有可能砍掉部分使用频次较低但实现难度又高的功能?

场景二:

测试同事写的测试用例,自己是否有帮忙仔细校对?、

是否有协助测试同事进行测试?为什么自己测试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场景三:

用户为什么没按照我所设想的路径走?

要怎么进行产品功能设计才能保证用户按照既定路线走?是否针对新功能提供了指引?是否在必要的地方给出了提示及说明内容?

因此当我们像“富爸爸”一样更多地从自身寻找原因时,不仅可以让自己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因为我有问题,所以我有责任去解决),还能更快地将解决问题的方案落地(至少是解决部分问题),使得整个产品项目团队情况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

而当我们掉进“穷爸爸思维”陷阱里的时候,很容易过度关注外部环境的不足,从而忽略自身的原因,最后可能变成一个别人口中“破坏大环境的人”。

03:

既然如此,我们完全摒弃掉“穷爸爸思维”,是不是就可以把产品做好?

当然不是。因为我们在产品工作中需要避免的是过度关注外因,而不是适度关注外因。问题一定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关注内因可以把产品做的更好,但是只关注内因,却很难把产品做到最好。

就像一支NBA球队,靠一位球星的优秀发挥可以赢得一些比赛,但是想要进军季后赛甚至赢得总冠军,还需要队友也拿出优异的表现。如果只关注内因,自己埋头苦练,默默进步,但队友的能力和水平没能跟上(木桶效应),那最终只能落得个“空砍群群主”的悲情角色。

既然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该适度关注外因,那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对外因的关注是否是适度的呢?我个人总结出的一个判断标准是:

应投入的关注度与“外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和“外因的可控程度”成正比。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要素:

一个是“对问题的影响程度”,意思是现状如果主要由外因造成,那我们就应该对该外因投入更多的关注度;

另一个是“可控程度”,即你对外因的掌控力。外因如果可控,我们投入的关注度就应该更多,反之则更少。

举个例子:假设你正经营一家海景民宿,现在收到通知说明天有龙卷风来袭,可能对沿海地区造成毁灭性的损害。这时候龙卷风是影响经营情况的外因,虽然“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很高,但是“可控程度”为0,因此这时我们就无须对外因投入任何关注度了。现在应该从内因出发,赶紧为客户办理退房手续,同时将贵重物品进行紧急转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04:

过度的“富爸爸思维”(内因关注)会让你变成人见人欺“背锅侠”,而过度的“穷爸爸思维”(外因关注)则会让你变成惹人生厌的“甩锅侠”。

因此我们在产品项目中碰到问题时,最佳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先通过“富爸爸思维”寻找自身不足,建立主人翁意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动力;再配合“穷爸爸思维”梳理外部因素,并根据外因的重要程度和可控程度确定自己应该投入的关注度,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效率。

其实,不管是“穷爸爸”还是“富爸爸”,他们都是言传身教的好爸爸。只是“穷爸爸”教会我们的是切勿自怨自艾,而“富爸爸”告诉我们的是不可怨天尤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爸爸  爸爸词条  有效率  有效率词条  解析  解析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  
产品

 反社交,新的方向

[核心提示] 在言必称社交的今天,回过头思考一下,是否每个产品或领域都需要社交因素呢?一直在思考的四个问题:1.数字社交是否让我们无法专注?撇开个体样本从总体看...(展开)

产品

 产品经理工作总结 | 需求阶段,...

一、产品设计开发流程首先PM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即通过各种方式发寻并筛选出有效的需求,结合当前的企业市场定位进行需求管理排期逐步实现(战略层)。然后考量本阶段需要...(展开)